学术投稿

重视小儿运动技能障碍的早期诊治

麦坚凝

关键词:小儿, 运动技能, 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干预
摘要:1引言运动技能障碍(motor skill disorder)又称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coordinationdisorder).它是一种特殊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协调性明显损害,采用标准化运动技能测验评定其技能低于其年龄期望值两个标准差以上.运动技能障碍的小儿往往有教育问题和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有的还伴有社会、情绪和行为问题.一些纵向研究表明,动作障碍给患儿日常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困难,并可严重影响到其学业成绩,可能并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故我们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有宫内窘迫、轻度窒息、早产、小于胎龄儿等情况的婴幼儿应作随访,重视其运动功能的发展.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调脂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比中等剂量调脂更有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适量饮酒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腹腔镜活体供肾摘除术

    l引言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佳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供肾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增加活体供肾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经腰部切口开放式活体供肾摘除术(open live donor nephrectomy,OLDN)[1,2],这类手术创伤较大,常使有意供肾者望而却步.1990年Clayman等[3]成功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肾切除术.1994年Gill等[4]首先在动物模型上完成了腹腔镜活体供肾摘除术.1995年Ratner等[5]在Johns Hopkins大学成功开展了首例腹腔镜活体供肾摘除术(laparoscopic live donornephrectomy,LLDN).由于腹腔镜活体供肾摘除术与开放式活体供肾摘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供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故迅速在国外许多移植中心推广应用.本文拟对近年来腹腔镜活体供肾摘除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国栋;陈立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人端粒酶核糖核酸反义寡核苷酸可增强顺铂诱导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核糖核酸(human telomerase ribonucleic acid,hTR)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对顺铂诱导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与hTR模板互补的硫代ASODN处理原代白血病细胞,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苔盼蓝拒染法观察经hTR ASODN处理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顺铂的反应:采用An-nexin V与碘化丙啶双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率.结果:经hTR ASODN作用后,原代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ASODN作用24小时,再加入顺铂作用48小时,明显抑制原代白血病细胞,并使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ASODN作用24小时后再加入5 μmol/L顺铂作用72小时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率为(41±9)%,分别高于正义寡核苷酸加顺铂组[(15±5)%]及单用顺铂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hTR ASODN可明显抑制原代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增强顺铂诱导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人端粒酶有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肖扬;张洹;何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和防治现状--感染性疾病(3)

    1引言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该病自1924年于日本发现流行后,虽然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病率已大幅降低,但全球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仍超过万人,病死率高达5%~35%;致残人数约1.5万人,后遗症发生率约30%~70%.我国近年来每年报道的病例数约为0.7~2万例,病死率约为2.5%~10%.该病既往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但近年来其流行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乙型脑炎仍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作者:周伯平;陆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乏力恶心呕吐--查房选录(268)

    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因乏力、恶心、呕吐1个月于1995-01-03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觉疲乏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1次,食欲明显减退,近10日症状渐加重,频繁呕吐胃内容物,6~10次/日,呈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呕吐与进食无关.伴低热,体温波动于37.5~38.5℃,无咳嗽、腹痛、腹泻等.曾在外院就诊,予中药、甲氧氯普胺、地西泮等药治疗无效.起病以来食欲差,大便少而干,睡眠欠佳.既往健康,无毒物接触史,无长期服药史.

    作者:程裕德;张习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价值--附76例报告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8名健康体检者、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23例)的血清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并作比较.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ABP、cTnI、CK-MB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3.2±1.6)μg/L,(6.7±1.7)μg/L,(9.5±2.0)μg/L;cTnI值分别为(0.23±0.07)μg/L,(0.45±0.11)μg/L,(0.76±0.19)μg/L;CK-MB值分别为(13.6±3.1)U/L,(14.5±4.4)U/L,(16.3±3.9)U/L,均为P<0.05;治疗后,随病情好转,H-FABP、cTnI的血清浓度明显下降[治疗后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2.8±1.5)μg/L,(3.1±1.3)μg/L,(5.6±1.3)μg/L;cTnI值分别为(0.16±0.08)μg/L,(0.36±0.07)μg/L,(0.57±0.10)μg/L],P<0.05;CK-MB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高艳玲;葛志明;林宏扬;秦爱琼;唐国栋;辛培乾;张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肺栓塞急诊诊断策略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计急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策略.方法:对5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呼吸困难及气促47例(81%),窦性心动过速34例(59%),肺部闻及干或湿啰音28例(48%);动脉血氧分压低于10.6kPa 41例(71%),二氧化碳分压低于4.7kPa 32例(55%),D-二聚体异常29例(71%);X线胸片结果示片状阴影30例(52%),肺动脉段突出13例(22%),肺纹理稀疏、肺野透亮度增加38例(66%).心电图均有异常,其中SⅠ QⅢTⅢ型36例(62%).查UCG 48例,示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41例(85%),肺动脉直径增宽35例(73%),肺动脉高压30例(63%).螺旋CT或电子束CT检查(51例),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41例(80%),核素显像45例均示一个或多叶段血流灌注缺失而该部位通气良好.结论:对可疑的肺栓塞患者可在急诊室内迅速做动脉血气分析、测定D-二聚体,同时行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UCG对提示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可结合螺旋CT等检查.

    作者:亢凤兵;孙成岗;刘勇;荆志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安奇片治疗小儿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移植手术中常规放置双J管的必要性探讨

    目的:对肾移植手术常规放置双J管的必要性进行前瞻性探讨.方法:82例初次肾移植患者,术中均排除了膀胱壁过薄或伴有炎症、输尿管短、血供不良、尿少、渗血过多等必须放置双J管的情况.分为两组:置管组52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时常规置入双J管,术后7~10日拔除;无置管组30例,术中不放置双J管.观察两组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内置管组输尿管梗阻发生率为4%(2/52),未置管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除有适应证必须放置双J管的病例外,肾移植手术中不必常规放置双J管.

    作者:王长希;尚文俊;陈立中;费继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目的:探索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方法:对72例川崎病患儿的症状、体征出现时间及发生率,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早期均有发热症状,其次为口唇及口腔改变、皮疹、眼结膜充血、肛周皮肤脱屑,其发生率依次为100%(72/72)、92%(66/72)、78%(56/72)、60%(43/72)、65%(47/72).90%以上的患儿中性粒细胞、血小板、ESR、C-反应蛋白升高,57%(41/72)的患者早期出现肺部X线改变.结论:川崎病早期绝大多数有发热症状;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性升高,ESR、C-反应蛋白高;有肺部X线改变但无咳嗽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肛周皮肤脱屑具有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田青;吴日勉;包忠宪;肖钢明;乐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研究进展

    1引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不同原因造成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随后机体对坏死区进行自然的修复,坏死骨小梁被逐步吸收,股骨头力学强度下降,塌陷变形,患髋出现疼痛、活动障碍.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本文就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的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刘世敬;陈立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orders,AID)的关系.方法:对135例MDS患者的临床和骨髓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MDS患者中,11例合并AID(8.1%),包括合并类风湿关节炎3例,SLE、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血管炎各2例,克罗恩病、多发性软骨炎各1例.合并AID的患者与单纯患MDS的患者相比较,两者治疗的有效率、转白率相似,但MDS合并AID的中位生存期更短(P<0.05).结论:MDS合并AID是MDS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作者:常春康;杨梅如;苏基滢;宋陆茜;李晓;浦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监护和治疗

    1引言肝硬化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的弥漫性的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继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的再生,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在我国,肝硬化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常见的原因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日本血吸虫病、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淤滞、巴德-基亚里综合征等.

    作者:杨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重视小儿运动技能障碍的早期诊治

    1引言运动技能障碍(motor skill disorder)又称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coordinationdisorder).它是一种特殊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协调性明显损害,采用标准化运动技能测验评定其技能低于其年龄期望值两个标准差以上.运动技能障碍的小儿往往有教育问题和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有的还伴有社会、情绪和行为问题.一些纵向研究表明,动作障碍给患儿日常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困难,并可严重影响到其学业成绩,可能并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故我们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有宫内窘迫、轻度窒息、早产、小于胎龄儿等情况的婴幼儿应作随访,重视其运动功能的发展.

    作者:麦坚凝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肺损害的情况.方法:对44例LC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LCH中,肺损害14例,占32%,其中小儿10例,占小儿LCH病例的31%,成人4例,占成人LCH的33%.无呼吸道症状5例,咳嗽、咳痰9例,其中伴气促3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间质损害,呈纹理增多、紊乱、蜂窝状、网点状、小结节状改变等,亦可见肺气肿、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小儿病例合并支气管肺炎6例,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重自动出院,其余小儿病例及成人病例均经化学治疗后症状及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LCH常累及肺脏,部分病例即使未出现肺部损害的症状,肺部影像学亦可发现改变.LCH肺损害无特异性,胸部CT有利于早期发现肺损害.本病及时诊断与治疗,可使肺部病变改善,尤其是小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出现并发症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梁国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24例

    1引言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为特征,一般HSP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在典型皮肤紫癜出现之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患者较少,本文总结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癌肿趋向低龄化少年患癌不足奇--1例乙状结肠癌的误诊经过

    患者,男,15岁,学生,未婚.以腹痛、稀便1个月伴腹胀1周,停止排气、排便1日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稀便,每日2~4次,每次约100 g,无黏液血便及脓血便,无里急后重.

    作者:孔维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抗抑郁药临床应用的几个基本问题

    1引言临床医生在应用抗抑郁药治疗时,几乎无一例外都需要考虑以下5个问题:①选什么药(种类);②用多大的量(剂量);③用多长时间(疗程);④治疗无效时怎么办(无效药物的确定与更换);⑤如何避免和处理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躁狂发作.下面就此作一简介,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刘铁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姐妹同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SLE是以多系统损害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为同胞姐妹同患SLE,且起病时间相近,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父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史,其母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两患者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冰;庄麦云;陆悦方;顾海兵;唐静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