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桂芳;窦祖林;丘卫红;李俊樱;胡昔权;李奎;郑金利
近50年来,社会发展和基础科学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使医学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WHO已将医学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curative medicine)和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四个领域.
作者:关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摄食-吞咽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一样,日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其有效率达70%[1].但目前康复治疗摄食-吞咽障碍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疗程较长,对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针对上述情况,我科把星状神经节阻滞首次引入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扩大了治疗范围.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西;陈尚康;关晨霞;孙乐羽;武银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模式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摄食吞咽评价表评价40例有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以包括医生、OT治疗师、ST治疗师、护士、护理员(助护、家属)等成员共同参与的小组工作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间接和直接训练,经训练2周-1个月后再作评价.结果:40例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重视吞咽障碍的早期评价,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工作模式进行干预,包括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的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万桂芳;窦祖林;丘卫红;李俊樱;胡昔权;李奎;郑金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首次发病的急性期SAH病人76例,测定其血清钠,对发生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SAH后低钠血症占同期自发性SAH的46.1%;并发低钠血症病人的死亡恶化率高于血钠正常的病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患者发生血管痉挛及继发脑梗死、脑积水者也高于血钠正常者(P<0.05).结论:SAH后低钠血症发生率很高;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且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关系密切.
作者:刘茅茅;安媛;张星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举尾作为创伤痛模型,大鼠创伤后即刻、1d、2d、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el(30,60,120mg/kg)、Pt 20mg/kg、Mel+Pt(10+10mg/kg)及溶媒,于创伤前及后一次给药后20min、40min、80min、120min观察痛阈(50℃刺激举尾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创伤后3d侧脑室注射Mel(0.25、0.5、1.0mg/kg)后20min、40min、80min、120min的痛阈变化情况.结果:创伤后3d痛阈降至低,7d恢复至正常.腹腔注射Mel(30-120mg/kg)或侧脑室注射Mel(0.25-1.0mg/kg)均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创伤大鼠的痛阈,且于给药后40min达高峰,持续至120min仍有效.Mel(10mg/kg)与Pt(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对创伤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Mel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镇痛效应.
作者:李淑慧;胡德耀;李晓辉;王正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老年股骨颈骨折88例(90只髋)(1988年5月-2001年12月).男65例,女23例;年龄63-91岁,平均75岁.以新鲜股骨颈头下型或头颈型骨折,占94%,其它占6%.
作者:郭志敦;王兵;何宝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运用等张肌力测定系统对膝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及重建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评定,了解其变化规律,指导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膝ACL断裂患者15例,膝ACL重建术后康复3个月患者20例,术后康复12个月患者20例.使用EN-Tree M Explosive pulley等张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双侧伸、屈肌肌力.对照比较各项肌力参数.结果:膝ACL断裂后患膝伸肌及屈肌大输出功率、大收缩速率、大力量较健侧有显著差异(P<0.05);疲劳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康复3个月屈肌肌力大部分参数与健侧无显著差异;伸肌除耐力外,各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康复12个月患膝伸、屈肌肌力大部分参数与健侧无显著差异.结论:等张肌力测定可以提供多项量化的肌力参数,是一项实用的功能性肌力评定方法.膝ACL断裂后膝关节屈伸肌力下降,重建术后经康复治疗屈肌肌力首先恢复,伸肌于12个月逐渐恢复.
作者:周谋望;葛杰;于长隆;吕铮;张京;贾凤荣;丛晓东;陈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类.骨质疏松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引起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孟增东;裴福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膝关节创伤后行内固定或/及外固定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屈膝功能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是理疗,尤其是传导热治疗结合膝关节屈曲功能持续载荷牵伸并结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笔者通过对一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膝关节松动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万里;王国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90%,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而不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l练,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如何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是我们康复医学界值得研究的问题,而膝关节手术的普及和发展也迫切需要一个全面可靠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现通过对国内外各相关资料的搜索,对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李建华;陈文君;寿依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网络技术在康复医学资源共享领域的运用.方法:收集近五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资源网站或网络技术,按照各自属性分为学术组织类、专职机构类、特色康复医疗专业类、个体类四组,从一般普通网站共有的特征以及与康复医学资源共享相关的指标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所有网站在一般的总体性能指标上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与资源共享相关的指标评测中,各类网站总体差异很大.结论:网络技术在康复医学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诸多方面尚须深入探究,但将有限的资源大化共享对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整体发展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者:杨建伟;林岳军;陈君;石凤英;王可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利用残端假体增加下肢截肢后骨残端的横截面积,降低负重时截肢残端皮肤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减少由于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重建离断肌肉的下位附着点,使之保持肌肉的合适初长和原有肌力,并维持肌力平衡,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以保持截肢平面上位关节的正常活动,提高截肢肢体穿戴假肢后的功能.方法: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左小腿膝下截肢后,分为对照组和假体放置组.假体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呈蘑菇状外观.术后穿戴假肢开始负重.观察站立和行走的时间,残端皮肤情况,并进行骨残端组织学检查.结果:假体放置组羊能在截肢术后较早穿戴假肢,负重站立和行走,无残端皮肤溃疡.假体与残端骨接合紧密,肌腱与假体连接良好,坚固.未发现任何假体放置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截肢后骨残端安放假体能明显增加骨残端横截面积,很好保持残肢末端的圆锥形,加之假体材料的缓冲作用,明显减少截肢骨残端与假肢接受腔间软组织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使之能较早安装假肢,减少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增加假肢穿戴后的肢体功能.
作者:赵文汝;Gregory A.Zych D.O;王秀汝;周庆芬;索广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膝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或损伤的关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数量成倍增长.80年代,在美国约50,000病人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90年代,增长达约144,000例[1].
作者:王宁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从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还是从治疗对象来看,康复医学与骨科都有着较其他学科更为密切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但是,与骨科技术的迅速发展相比,骨科康复,尤其是手术后的康复明显滞后.而笔者认为目前正是发展骨科康复的良好时机,原因如下:
作者:周谋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膝关节运动创伤常导致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引起关节不稳.恢复神经肌肉控制是运动员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稳定、重返赛场必需的先决条件.因此,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外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作者:黄红拾;周谋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化脓性肉芽肿是在皮肤穿通性损伤后,于该处的水肿性基质内新生毛细血管所形成的息肉状损害[1].作者于1998年4月-2002年10月应用微波治疗41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礼;杨常运;柴洪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大脑可塑性研究是个日新月异的广泛领域,以海马、运动区、视觉区等为中心的研究与康复治疗密切相关,尤其在脑损伤的后期康复训练中,大脑可塑性成为运动感觉再学习的基础.
作者:高放;刘世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已经取得满意疗效,我院目前已经完成700余例,经过临床观察远期治愈率达89%(6个月以上),但是多数患者注射后1-2周内常有腰背痛、酸胀、僵硬,臀部、下肢酸胀痛等症状,影响近期疗效.我们从2001年10月-2002年2月用多功能整体治疗仪(complex and systematic electrotherapy apparatus,CSEA)辅助治疗胶原酶溶解术后残留痛,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平;刘延青;李东莺;张莹;张鸿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发病6h内实施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大多数病人却不能尽早得到该种治疗[1].其主要原因是从病人出现症状至到达医院这段时间的延迟,即院外延迟,而病人自身造成的延迟即病人延迟占据其中的主要部分[2].
作者:王丽姿;李亚洁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