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相互矛盾的伦理学指南

伯纳德·罗

关键词:
摘要: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美国加州,一名52岁的泌尿外科医生在办公室被枪杀.袭击者是一名75岁的男性,因20年前手术后遗留尿失禁,20年后他枪杀了并不是为他做手术的医生.按照美国伦理学指南,任何人都有权利免于攻击和谋杀.同时,医疗机构有义务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医院有义务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及诊所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资源以处理工作场所特有的风险.事实上,在美国保障医疗人员的安全也是美国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在那些容易引发暴力的地方,诸如医院的急诊室或城市中心的贫民区医院,经常有些暴徒会冲进急诊室枪击.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在医疗方面打开了两扇门

    希望一分为二看目前自贸区的政策,包括很多改革亮点.有一类是我们已经在做,或者说是我们主动要做的.还有一类其实是我们没想做,但是逼着我们现在要去做的.有些事是被逼出来的.比如说负面清单.其实,所谓的负面清单全世界都有,但像我们国家推出1800多项的负面清单很少.潜在投资者要用负面清单赚到以前没有赚到的钞票,估计不太可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商务部都说在区内要发新的营业执照,要进行新的审批流程,时间会加快.有人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是不是1元钱就能注册一个公司,4天就能拿到一个营业执照?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实际上不可能.

    作者:倪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睐科技密集、资本密集项目

    自贸区试验田外资独立医疗机构的机遇在哪里?我想谈几点想法.第一,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共服务,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的医疗服务,公益性比较强,一方面政府不愿意承认这是产业,另外企业也不大愿意涉足这些部门.二是三级医院所从事的医疗服务.包括社保覆盖的项目和非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项目.我个人理解,自贸区目前开放的政策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部分的非医保覆盖的项目.我们通过搜索发现,外经贸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发文允许设立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提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批准过一家,因此这个文件暂时还悬在空中,现在放到上海市这28平方公里来做,希望在这里有所突破.

    作者:左学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医生专业素质待提升

    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结构添置了不少硬件设施,但是基层医生在向国家要政策要待遇的时候不能忘记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一个村卫生室室长在QQ上找我咨询一个问题,说输抗生素后患者说浑身像被绳子绑住一样,难受极了.我问输的什么药,他说是同时输了头孢呋辛、左氧、克林霉素、替硝唑.我真有些吃惊,这是很典型的滥用抗生素的行为,抗生素一般两联用药比较常见,三联就不多,没想到这位室长还来个四联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也就不奇怪.滥用抗生素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这位室长年龄并不算大,才40来岁,但医疗专业知识竟然如此欠缺.

    作者:刘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哪怕一丝阳光也是阳光

    我们评价一个政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意义的时候,需要回到现实看一看,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日子难过是个不争的现实.国内有4家专门的健康险公司,我们作为寿险公司,也可以做健康险业务.当时国家特批的这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 2006年间,发展至今大多已有8年的经营时间,但基本上仍处于亏损状况,而且亏损的金额不仅没有减少,还在持续扩大.当然跟业务量增加有关系.目前,市场的一个普遍现状是,健康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一些已经转变做理财险的产品.原因就是主项业务不好做,结果旁门变成主业,反过来影响主业.健康险公司业务难做,原因很多,比如商业健康险的定位跟传统的医保定位区别不明,你买了社会医保不想用,不能转到商业医保.还有商业医保在政策上缺乏支持,国外对于健康险都是有免税等政策的支持,但是在国内企业如果给员工买补充的医疗保险还要交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层面的缺失,对市场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庞震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把目光转向闲置医疗资源

    在我国老年群体中,很多人需要养老托老结合长期的医疗服务,方可生存.在这样的国情下,整合闲置医疗资源,开办功能融合的新型医疗机构,是社会养老托老的好办法.我国老年群体不仅数量庞大,他们中90%以上的需长期服药维持健康,并定期门诊复诊,其中近30% ~ 40%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大约有近10%的老年人必须长期在有完备医疗条件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余生,医疗机构若承担这10%老年人的长期住院医疗,一方面会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医院功能错位;另一方也给财政、医保基金增加负荷,同时还明显增加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综合性医院大多专业性很深很强,但各专科之间的实战技能覆盖面窄,需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是一身多病、多系统性疾病.

    作者:孙朝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明年薪制改革喜忧参半

    今年2月,福建省三明市在薪酬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医生年薪制.根据测算,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三明市22家市、县级公立医院每年将减少9200多万元收入.那么,药品加成取消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明市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试行院长、医生、技师年薪制,对二级(含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在职聘用临床医师类、技师类医务人员,按照级别和岗位,实行不同等级年薪制.院长年薪院长年薪按照医院诊疗量、类别(综合类、中医类)、等级来综合设定若干类(待进行考评时确定).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构成,其中基本年薪即档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

    作者:王朝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患冲突从个体蔓延至群体

    医患冲突,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浩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爷爷带着17岁的孙子曾6次从外地坐夜车来这里看病.之前在这家医院,他们辗转从风湿免疫科到骨科,再回到风湿免疫科,多次反复患者才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之后,患者选择了一种生物制剂进行治疗,结果出现肺结核症状.按照当时的制度,他必须先治疗结核,然后才能继续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结果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加重,爷爷带着孙子再次来到哈医大一院就诊.医生要求他先到胸科医院做肺部CT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忘带病历手册,被要求回去取.待取回病历后已过中午,诊室已换其他的医生,并且没有让他进诊室.

    作者:丛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育政策与老龄化有多大关系

    生育政策只能适度微调人口老龄化是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迁的结果,表现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的死亡率水平就已降到7‰~8‰的低水平并稳定至今;婴儿死亡率快速降到42‰并继续下降到目前的13‰;相应的,平均预期寿命从65岁升至现在的75岁;同一时期,总和生育率经历了空前的下降.由此启动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过去的人口转变历程已经确定了未来的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方向与大势:规模大,老年人口数量现在2亿,2050年达到4.8亿,规模属世界之;速度快,老龄化水平从目前14%迅速增加到2050年34%以上,进程是世界快之一;高水平,人口老龄化成果30%的老龄化水平使中国跻身于世界高度老龄化国家行列;超稳定,本世纪中期以后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始终徘徊在33%上下.

    作者:原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弹性退休与养老服务

    北京电视台近的一个节目发人深省.节目中谈到年轻人的生育与父母退休年龄的关系.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女性说:她生育时间的选择与妈妈退休的时间相关.也就是说,要等妈妈退休了,可以给她带孩子了,她才敢生育.还有几位正在小区绿地中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50岁退休,还能帮子女带孩子;要是到了60岁,那就很吃力了;如果到65岁才能退休,那就根本带不动了.

    作者:唐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执业医师过关标准需重设

    笔者到县卫生部门工作5年多来,先是被医疗机构逼着喊医务人员总量不足,于是乎调研要人;人要到了又考不过资质,多成为合法机构内的非法行医者;在职考取资质,过关率仍然不高.批评指责之后上网一搜才发现,是执业医师法本身及其执行细则的设计,与我们贫困边远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实存在脱节.如下几点疑惑,求教于卫生界同仁.

    作者:张继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公寓有两个发愁的事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曹各庄村有一所圣泽峰老年公寓,是经北京市民政部门批准兴办的一所集养老、度假、疗养、康复、保健、娱乐、休闲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办慈善机构,床位300张.公寓目前的医务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待遇,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可以开些基本药物,处理小伤小病,遇到大病,这里负责转诊大医院,这是许多老人选择这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也遇到了两个难题.护理人员难寻觅据该老年公寓的李青护士反映,护理人员资源匮乏是当下养老机构普遍遇到的难题.由于工作非常辛苦,脏活累活多、工资低等原因,很多人不愿从事老人护理工作,这就给人员招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一部分应聘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后不辞而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作者:张方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年薪制改革是正确的方向

    公立医院奖金同科室和个人收入挂钩的问题早已经被认识到了,但能够像福建省三明市这样改革的如此彻底全国还没有几个,关键在于政府领导对现有体制突破的能力,即包括对现有人事分配制度的突破,也包括对医院内部多年来已经形成的分配机制的突破.为什么要改薪酬制度1963年,著名经济学家阿罗(K.Arrow)在美国经济评论的一篇经典论文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医疗服务产出不确定和医患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医疗服务还有一个特点是诊疗手段因人而异.这3个特殊因素放在一起,使患者和其他医生在治疗完成之前很难评判一个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因此,社会对医生的行医资格和伦理道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作者:俞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首个指导文件的创新亮点

    近几年,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包括许多中高端收入人群对健康、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和健康咨询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国家出台了《意见》.《意见》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分为不同层次,其中,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应该是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核心和关键领域,健康养老服务是重点,健康保险、健康咨询、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服务相关产业、人力资源体制等是保障.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如何设计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与分配是一项复杂、繁重、细致的工作,绩效分配和评价必须重视岗位设置和岗位说明书的撰写等基础性工作,否则运行时,医院只会陷在事务堆里,不可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设置好岗位岗位设置是制定绩效评价内容的依据,岗位说明书里的岗位要求,是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第一,高等级岗位要设置至科室.高等级岗位指的是二、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二级岗位,高等级岗位设置至科室,能更有效的落实医院发展目标和定位,比如,如果医院定位是老年病的治疗,心内科、骨科、泌尿科、营养科、心理科等跟老年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就要加强建设,有了高等级岗位,这些学科就能引进或激励本科人员,形成高素质的骨干群体,完成定位工作.另一方面,符合岗位设置要求,对事不对人,就工作需要和医院发展来考虑岗位怎么设置,从而产生人员的合理结构.

    作者:张爱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个性化沟通,减少医疗风险相关暴力

    当下医生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是,可提供的诊疗服务与患者对治疗预期的矛盾.特别是在临床诊疗技术快速发展,总结性、前瞻性研究文献等信息逐步透明,患者对诊疗效果充满高度的期许,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的两极分化背景下,这种矛盾不断加大.毕竟任何诊疗手段都存在风险,医生尽可能在改善疗效的情况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合并症的恶化.而患者的要求则是低花费、彻底治愈、无并发症.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追求健康中国发展的升级转型版

    在经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而长期以来一味追求GDP增长,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让我们付出了严重的环境恶化代价,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人民的幸福显然是一个比物质增长和GDP增长更为根本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而健康则是人们幸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追求健康应当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更长期目标,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升级转型版.

    作者:蔡江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上海自贸区六个领域的开放和改革

    上海自贸区到底有什么内容,我用4,5,6,7几个数字简单概括一下.6:即六大领域的开放,即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这6个领域的开放和改革.4:是四大自由,第一大自由是货物和商品的自由和便利化.按照要求,要把一线放开,把二线管住,只要在自贸区以内,货物和商品从一个仓库到另外一个仓库不需要重复报税审批和检验.第二是金融和货币的自由,就是加大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是资金流动和投资的自由,从而实现投资的开放和资本项目的自由.第四是人的自由,要实现使得住在自贸区的人与住在国外是一样的,一样的自由和幸福.

    作者:芮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暴力行为不只发生在中国

    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行为不只发生在中国,早在一个世纪前的189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就曾报道过美国第一例发生在工作场所针对医生的攻击.由于患婴死亡,婴儿的父母认定孩子的死是医生的责任,于是袭击了他.而第二例则涉及两位医生,在一场复杂的产科分娩术正进行到关键时刻,产妇的丈夫持枪冲进手术室威胁他们,若他的妻子死于分娩就要杀死他们.

    作者:马克·西格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给家庭医生再打打气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已有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今年年内,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将推广至所有区(县).作为医改基层之处,遍布社区的家庭医生是否有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作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改革,目前存在哪些难题?近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徐建光带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取基层意见.徐建光说,要让家庭医生更好地服务居民,资源要聚焦、政策要配套,要形成合力.

    作者:宋琼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贸区试验田机遇难得

    尽管目前自贸区只是在上海市浦东区的4个加起来的28平方公里土地上做的试验,但是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浦东、限于上海,它是着眼于中国的整个战略.自贸区是在制度上,尤其是在政府管理经济方式上的一场大的革命.要判断自贸区这块试验田可能对医疗健康行业带来的机遇和影响,我们必须关注出台的各项规定和动态.比如,自贸区目前提出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内容.根据我的理解,在正面清单上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允许设立外资独资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康复,甚至是养老,范围可以很大.但是目前只允许在自贸区之内设立机构,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第二,允许设立外资专业的医疗保险机构.另外,从正面和负面的清单与医疗健康行业有关的项目上,我看到还有几个可能推动医疗健康方面的内容.

    作者:蔡江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