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娟;苏珍辉;雷彩莲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入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22例和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术)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观察并记录出院后随访过程中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计算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及后凸Cobb角纠正率(根据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片评估椎弓根钉置入的位置及后凸畸形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通过观察,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伤椎Cobb角的矫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谭卫民;李长孝;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鼻电子喉镜诊治疑难性咽喉异物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鼻电子喉镜诊治疑难性咽喉异物364例,根据年龄分为四组:未成年组(< 18岁),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结果 364例咽喉异物中,98.6%为鱼刺(359例),1.4%为其他异物;不同年龄组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年组为59.9%,中年组26.4%,老年组9.3%,未成年组4.4%.咽喉异物常见的停留位置主要为:舌根56.0%,会厌谷15.4%,扁桃体13.2%,梨状窝10.4%,咽后壁2.7%;364例咽喉异物中,359例电子喉镜下使用配套活检钳成功取出异物,3例异物需使用喉异物钳自口腔取出,2例扁桃体鱼刺经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后在间接喉镜下取出.结论 疑难性咽喉异物的异物种类主要为鱼刺;患者多为青年人;异物常见停留位置主要为舌根,会厌谷,扁桃体,梨状窝;经鼻电子喉镜诊治疑难性咽喉异物准确有效.
作者:何理凤;黄雪琨;刘秀金;谢育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爱必妥联合CDD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恶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DD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CDDP化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爱必妥,第1周400 mg/m2,之后按250 mg/m2,每周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治疗前与治疗期间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ST、ALT、ALB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治疗第2周、4周、6周及治疗后血清AF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爱必妥联合CDD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攀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营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陵水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12个自然村,对选定的自然村3岁及以下儿童进行身长(身高)、体重的测量,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并计算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 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8%,低体重率为6.5%,消瘦率为5.3%,超重率2.3%,肥胖率为0.5%.结论 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较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作者:易聪;刘玉梅;张帆;冯棋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W脑反射治疗仪进行治疗.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两组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①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W脑反射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妙嫦;林俏明;李又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难治性癫痫坚持生酮饮食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生酮饮食治疗坚持率、癫痫发作频率、外伤发生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生酮饮食治疗坚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5),癫痫发作频率、外伤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及外伤发生频率,可有效提高生酮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娇;颜丽;赵伶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以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ALT、HBV-DNA水平差异.结果 5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其中71.4% (40/56)为G2~G4;71.4% (40/5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57.1% (32/56)为S2~S4.不同炎症组别间年龄比较,G1、G2组与G3 ~ G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ALT、HBV-DNA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纤维化组别间性别、年龄、ALT、HBV-DN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者可能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肝组织活检对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蓓蓓;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术前及术后强化心理疏导、皮瓣及肩关节功能锻炼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期愈合58例,皮瓣感觉恢复60例,手指活动正常57例,患者创面愈合及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 (P <0.05).结论 在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术中使用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肩关节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手指及肩关节恢复时间.
作者:沈新苑;黄燕琼;陈慕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外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纳入需要进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儿80例,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然后使用3M自我粘缠式绷带进行固定;研究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于留置针的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然后根据对照组方法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等.结果 研究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7.50%、10.00%、5.00%,对照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25.00%、3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7±1.8)d,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留置针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能够有效降低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燕;康玉闻;崔晓燕;苏美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及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126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按抢救结果分为A组:心肺脑复苏30 min无自主循环,或有自主循环但<48h;B组:自主循环恢复≥48 h,未能存活出院;C组:抢救成功,存活出院.于心肺脑复苏0h(即刻)、3h、12h、24 h、48 h留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NGB和血浆中NT-proBNP的含量.结果 在0h,NT-proBNP无明显变化,各组比较,P >0.05,而NGB,各组比较,P<0.05;B组NGB、NT-proBNP表达随时间延长总趋势明显增高,而C组则是明显降低,C组与B组比较,P<0.05,其中NGB在B组中的12h有降低,NT-proBNP在C组中的12h有增高.结论 检测血液中NGB、NT-proBNP可反映心肺脑复苏的效果与预后,但NGB的表达更提前.
作者:阳生光;张欣洲;林少珍;向华国;颜石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定位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NB)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可触及乳腺肿块乳腺疾病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超声定位下CNB诊断,取病理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CNB炎症、纤维腺瘤、纤维组织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CNB检测乳腺疾病的准确率为96.47%,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100.00%.CNB免疫组化Her-2、ElR、PR阳性率分别为37.65%、41.76%、58.82%、50.59%,与手术切除免疫组化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超声定位下CNB的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检查准确率高,在术前明确疾病病理学特点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彬;姜汉国;黄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4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干预组(20例)与晚期干预组(20例),观察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干预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BI评分、F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BI评分、F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早期干预组升高水平明显优于晚期干预组(P<0.05).结论 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针灸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慧敏;罗勇;康永清;罗昊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骨密度降低与老年性骨折的关系,探索双能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女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5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骨密度变化与骨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脊柱骨和股骨颈区的骨密度T值、Z值,骨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可作为预防老年性骨折的一种有效预警方法.
作者:李孟军;周友良;陆沛骅;王骏;曹俊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靠方法.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曲美他嗪片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1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曲美他嗪片治疗方法相比,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综合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作者:李文平;王文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原因以及防治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术后发热情况分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其中发热组80例,未发热组9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类型、手术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对术后发热的影响.结果 VSD、ASD与PDA三组手术与发热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患儿在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可能与全麻、麻醉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发热的发生.
作者:蔡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寻求较优的麻醉方案.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唇裂或腭裂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2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n=20)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n=20),分别用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切皮时(T2)、术毕拔管前(T3)、离室前(T4)心率(HR)和血压(MAP),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a)、拔管时间(Tb)、术后出复苏室时间(Tc),随访有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三组患儿T0和T1时刻HR、MAP无明显差异,而T2时刻A组、C组患儿HR、MA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T3、T4时刻A组和B组患儿HR、MAP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恢复室时间C组少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儿无术后呼吸困难病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发生率C组滴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能维持较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义;汪丽娜;张溪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深圳市各区随机抽取共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735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生儿的睡眠状况,对影响新生儿睡眠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5例新生儿中,出现睡眠问题的有376例,发生率为51.16%;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入睡方式、单次喂养量、夜间喂养次数是新生儿伴睡眠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新生儿睡眠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其独立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处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或改善新生儿睡眠问题.
作者:郑雪媚;谢怡;严宇星;罗嘉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豚鼠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构建豚鼠A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治疗21 d,每7天记录豚鼠行为学得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末次给药1.5 h后血清中的O-VA-IgE、IFN-γ、IL-4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梅归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豚鼠鼻炎行为学分数,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IL-4、IgE含量,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归参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IFN-γ水平,抑制IL-4和IgE的分泌,终使得Th1/Th2比值提高而实现的.
作者:黄丹娥;毕晓黎;黄雪君;曾晓会;姚楠;蔡大可;甘海宁;曾巧煌;黄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新生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5)和观察组(n=12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龙胜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开腹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儿的术后疼痛、切口感染、肠粘连、腹腔脓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相比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立健;刘朝阳;周小渔;尹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