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忠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用依诺肝素钠5 000单位皮下注射,1日2次,共7天,辛伐他汀40毫克,晚上1次口服,共7天.对照组用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续7天,安慰自发片40毫克口服,晚上1次,共7天,两组在抗血小板、降血压、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为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诺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状态,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观荣;伍瑚;陈观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治疗组:依达拉奉30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临床效果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伍瑚;陈观荣;陈观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对下腰椎结核采用前后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患有下腰椎结核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分析总结患者的治愈程度和随访分析总结患者的康复程度.结果 术后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中患者矫正角度丢失1.4°,患者高度平均丢失2.4 mm,随访中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达到100.0%.结论 前后联合治疗下腰椎结核效果明显,可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同时防止了患者出现后凸畸形,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阮安培;吕乔;潘绍松;赵伟;董锡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B超和CT在盆腔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疑是盆腔肿瘤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B超诊断结果和CT诊断结果,比较CT和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探讨B超和CT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病理诊断共有133例患者确诊为盆腔肿瘤,其中: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肉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为6例、15例、11例、33例、16例、52例.B超和CT分别确诊120和124例,检出率为90.2%和93.2%.虽然B超和CT在检出率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和CT在盆腔肿瘤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作为两种常用的妇科诊断方式,B超和CT各有优劣,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阳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电子病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代表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电子病案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例如电子病案管理理念落后,病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同医疗机构的病案系统共享程度低,病案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等.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并探索其原因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电子病案管理的措施,如提高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重视培养合格的病案管理人才、数字病案的标准化、数字病案亟需法律规范的保护、数字病案应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等.
作者:黄仕娴;张秋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确诊为心脏病的8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健康体检或仅为胸闷心悸的8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房性早搏发作频率、房速持续时间、伴发异常情况及睡眠、清醒状态房性心动过速阵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10阵比例和房性早搏发作频率<100次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房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伴发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清醒状态房性心动过速阵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及价值较高,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作者:何星球;唐方明;陈冠鹏;黄雪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以及心肌酶(CKMB)的含量,以及两种检查项目的阳性率.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cTn Ⅰ以及CKMB的含量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两项检查中,以cTn Ⅰ的阳性率高,与心肌酶(CKMB)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能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作为较为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容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治疗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B组皮下注射诺和锐;对治疗前后、组间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组间比较,P均>0.05;而在血糖样本标准差、血糖样本极差、低血糖发生比例方面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的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荣秀花;曹敏;罗婉莹;李小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经干预后,日常生活、身体状况、环境因素及生理活动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及PEF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肺功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凌素环;黄丽萍;朱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是单纯应用塞来昔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改善率为91.2%±3.8%,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9.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较单纯应用塞来昔布可以更明显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作者:赵天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超声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成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用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LVEDV及LVESV仅在治疗后30天均明显减少(P<0.05),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LVEDV和LVESV治疗后15天及30天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治疗后15天和治疗后3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芪苈强心胶囊组改善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陈婕;陈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汉英;李景寿;周庆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产妇孕期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床左倾25度),B组根据产妇孕期习惯在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床右倾25度).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例数少于A组(P <0.05),B组新生儿一分钟Apgar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根据产妇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是一个简单、可靠的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方法.
作者:胡冬云;朱静;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用蛋白生物胶在混合痔PP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因不同期混合痔出血、脱出等症状接受PPH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PPH术后常规置凡士林纱布于吻合口处,观察组患者PPH术后先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于吻合口处,再放置凡士林纱布.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观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术后吻合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20.0% (8/40),观察组为2.5% (1/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35,P<0.05);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感染发生率为15.0% (6/40),观察组为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486,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9±2.1)d,观察组为(4.1±1.7)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结论 在PPH术后吻合口处喷涂医用生物胶,可帮助吻合口愈合,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和感染几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包信庆;李永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分析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探讨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实验组,根据X线片结果将患者分为早、中、晚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以及治疗组各期血清中TNF-α与IL-6水平.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NF-α与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早、中期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护理干预后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1),而晚期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血清含量变化不大;③护理干预6个月与12个月病情控制有效率比较,P<0.01.结论 血清IL-6、TNF-α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患肢炎症的发展状况,护理干预对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能够辅助临床上骨关节炎的治疗.
作者:谢春意;刘晓辉;谢获;舒友元;陈雪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3至2012年某部干休所死亡老干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57例死亡老干部中,肿瘤(23例,占40.35%)居首位,心血管系统(15例,占26.32%)居第2位,脑血管系统(8例,占14.04%)居第3位.结论 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应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开展工作.
作者:鲁邦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哮喘预警综合评分(asthma warning composite scores,AWCS)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WCS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哮喘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哮喘病人的评分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WCS评分<7分25例,为轻度哮喘患者,仅给予一般观察护理;AWCS评分7~11分14例,为中度哮喘患者,患者病情可能发展加重,观察治疗期间护理关注增加;AWCS评分12~16分5例,为重度哮喘患者,需要镇静、给氧等一级护理干预;AWCS评分>16分4例,为危重哮喘患者,需要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救治.四类不同AWCS评分哮喘病人的并发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哮喘预警综合评分表能使护理人员客观和及时地发现哮喘急性发作病人的轻重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延误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郝慧萍;薛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30例心肌桥患者,总结其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实施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0例心肌桥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术中配合良好,获得图像满意,3例检查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检查顺利完成,提高造影成功率和检出率,获取高质量造影图像,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忠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收治的223例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LC组)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48 h,早期组,n=97)和晚期手术组(>48 h,晚期组,n=126),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P <0.05或P<0.01).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术式,而且及早(≤48 h)施行手术效果更佳.
作者:湛维贤;程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41例术中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 (100~240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5 d(7~14 d).20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肠管楔形切除术或肠管部分切除术,21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1例随访3~36个月,均无一例肿瘤复发、转移或再次手术.结论 术中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彻底根治肿瘤、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冯家立;陈小伍;剧永乐;朱达坚;陆光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