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李道文;方俊峰;王丹;黄平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 腰椎, 后路矫形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5牟10月至2011牟3月对1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相应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矫正率为40.3%.腰腿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减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7.5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均无丢失.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症,后路彻底减压,内固定矫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频率使用米非司酮对大鼠卵泡数目和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使用米非司酮对大鼠卵泡数目和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雌性40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8只).A组每天灌胃一次生理盐水,B组不给药和生理盐水,C、D、E、F组灌药频率分别为1、5、10、15天一次.实验30天后,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各级卵泡数目比例和颗粒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给药频率越快,原始卵泡数目越多,生长卵泡数目越少,颗粒细胞凋亡率越高.对照组中,灌胃与否对大鼠卵巢各级卵泡数目比值和颗粒细胞凋亡率无影响.结论 米非司酮能促进大鼠卵巢各级卵泡和颗粒细胞的凋亡,且凋亡率随频率增加而增高.

    作者:邓碧玉;李洁明;范贝绚;陈月明;朱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NB-UVB照射+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治疗,两组患者NB-UVB全身照射治疗的初始剂量均为0.5 J/cm2,每周三次,每次递增0.1 J/cm2,大剂量至3.0 J/cm2,疗程8周.观察治疗2周、4周、8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结束时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8%,对照组为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瘙痒作用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瘙痒改善百分比分别为71.3%和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副反应轻微.结论 NB-UVB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国方;孙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5牟10月至2011牟3月对1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相应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矫正率为40.3%.腰腿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减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7.5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均无丢失.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症,后路彻底减压,内固定矫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道文;方俊峰;王丹;黄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128例,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干预后平均收缩压为(129.9±10.3) mm Hg,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58.5±13.1) mm Hg (P<0.05);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干预后平均舒张压为(83.8±10.8) mm Hg,明显低于干预前的(99.7±11.2) mm Hg (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后食盐控制、吸烟控制、饮酒控制和体育锻炼人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不良习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卵巢局部移植在卵巢早衰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卵巢局部移植在卵巢早衰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模型移植标记UCMSCs,观察各脏器绿色荧光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卵巢内发现移植细胞,肺、脾可见到较多移植细胞,心、肝、肾可见到散在分布移植细胞.结论 UCMSCs能在卵巢组织内存活,部分滞留在肺、脾等组织.

    作者:付霞霏;何援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VDUP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itamin D3 up-regulated protein 1,VDUP1)的表达,探讨VDU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6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为我院职工体检的健康个体.按是否伴以下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将冠心病组分成4个亚组:亚组1(不伴危险因素)、亚组2(仅伴高血压)、亚组3(伴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亚组4(伴高血压和糖尿病).采用Real-time RT-PCR获取VDUP1基因相对定量.结果 ①冠心痛各组VDUP1的表达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冠心痛伴单个危险因素组(2组)比伴多个危险因素组(4组)VDUP1表达值低,P<0.05.结论 ①该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UP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VDUP1的表达与冠心痛发病存在相关性;②VDUP1表达受合并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冠心病伴多个危险因素时,VDUP1的表达值比伴单个危险因素时高.

    作者:税星;吴震;陈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6例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 外支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低于内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3个月后内固定组1例未愈合,1例发生短缩,外支架组全部愈合.结论 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各有优势.

    作者:谢江宁;陈静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牙周膜应力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下颌第二前磨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长术并桩冠修复后的牙周膜应力,探讨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二维图像数据,将获得的二维图像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长术并桩冠修复后的三维模型,将模型的三维图像数据导入Ansys软件,在Ansys中对已经建立好的模型的牙周膜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当冠延长1mm和2mm时,牙周膜应力值逐渐增加,当延长3mm、4mm和5mm时应力变化波动较小,当冠延长5mm时,各应力值均未超过耐受阈值.结论 当冠延长5mm时牙周膜所受应力仍在安全范围内.牙颈部2mm范围内牙周膜对牙周组织的支持力影响重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保存牙颈部范围内的牙周组织的健康.

    作者:李婵秀;吴坚;梁焕友;黄南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结果 48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5.83% (46/48),48例患者中18例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行T管引流术,48例患者均未中转开腹,术后2例患者残留胆总管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180.0±15.8) min,平均出血量为(68.1±8.3) mL,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2~6d;患者术后平均(24.5±1.4)h即可进食,平均(2.0±0.9)d可下床活动,平均(5.6±1.8)d即可出院活动.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龙晨蒙;石全;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伊犁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调查

    目的 分析伊犁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病特点.方法 对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伊犁地区居民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发病率18.92%,其中汉族发病率16.56%,哈萨克族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与年龄相关,25岁以下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45 ~ 54岁达到高,55岁以上与45 ~ 55岁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肥胖、高尿酸、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与NAFLD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NAFLD患病率高于汉族,肥胖、高尿酸、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与NAFLD密切相关.

    作者:张炜;沙慧;秦健;叶尼娜;霍晓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脾脏肿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血管瘤14例,错构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脾切除术15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6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5例、胰体尾并脾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良性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恶性患者手术后需接受综合治疗.结论 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治疗首选手术,脾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恶性肿瘤应在术后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桂杰;李学华;孙会东;纪丕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中医护理组施行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6%,高于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科学的、适当的中医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

    作者:黄秋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4分)32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4~15分)45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5分)13例.测定并分析三组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在hsCRP、ox-LDL及Hcy三个指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者均出现增高趋势,且轻度型、中度和重度型三种情况下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个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巩娟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丙帕他莫联合间苯三酚在肾绞痛急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丙帕他莫和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急诊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寻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佳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691例急性肾绞痛确诊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间苯三酚,B组:丙帕他莫C组:间苯三酚+丙帕他莫(上述B+A先后依次应用),D组:间苯三酚+丙帕他莫+曲马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丙帕他莫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联合使用丙帕他莫和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性镇痛药的选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应用.

    作者:成洲;徐坚明;孙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性化服务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未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前的1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以在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随机抽取的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的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名孕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患者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提供人性化服务后,观察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P <0.05.对照组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1.0%,观察组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0%,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深化和推进了整体的护理工作,提高了孕产妇的安全感以及对医院的信任感,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自然愈合过程中天然免疫的变化

    目的 探讨部分天然免疫在大鼠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溃疡局部的变化.方法 选取36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和电切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电切组行结肠黏膜电切术;假手术组行结肠黏膜全层切开而不行结肠黏膜电切;正常组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结肠相应部位组织中CD177、CD163和CD 159a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各指标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 电切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有CD177、CD163和CD159a的表达.阳性染色主要显色于黏膜上皮层及黏膜固有层中,少数也显色于黏膜下层中.电切组中的CD177和CD163在各时间段肠道溃疡局部组织的IOD值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增加(P<0.05),电切组内各时间段之间没有差异(P>0.05).各组之间及各时间段的CD159a的IOD值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 大鼠肠黏膜电切术后至少12天内,局部存在急性炎性反应.参与天然免疫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的终效应复杂、不清楚,而NK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作者:张伟光;朱良润;谭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发生电切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发生电切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3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概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电切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切除前列腺重量≥30 g、手术欠熟练、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手术时间≥90 min、术中需输血、膀胱或前列腺包膜穿孔,对高危者进行预防处理可防止电切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对于手术时间长、切除体积大、术中需输血、出现包膜穿孔或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应密切观察,防止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而增强手术熟练程度及进行积极的预防处理,可减少其发生.

    作者:康灵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门诊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并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CL-C)的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作者:刘国环;王淑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双氯芬酸钠栓超前镇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研究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栓术前塞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2~8岁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7例手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B组17例术后立即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C组18例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分别记录三组术后0.5、1、2、4、8、16、24小时的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的FLACC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小时A组的FLACC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后的各时间点B组的FLACC评分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能有效治疗小儿术后的疼痛,且安全、经济.

    作者:陈勤广;王志强;潘永斌;李尉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与探讨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3年至2008年ICU病房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0例,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护理、心理护理、通气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等.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心理状况评分、舒适程度、转出ICU的例数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以了解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总满意率达90.0% (72/80);患者心理状况平均评分为(6.5±1.5)分,舒适感平均评分为(7.8±1.0)分.临床结局:患者转出ICU共70例(87.5%),死亡共10例(12.5%).结论 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使护患关系和谐,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