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服务造就优质医院

张梦露;张钊

关键词:优质服务, 建设转变, 医院建设, 质量和管理, 资源发展, 优化配置, 医疗水平, 管理提升, 人才引进, 经营模式, 环境改善, 国家电网, 规模发展, 管理转变, 服务能力, 精益化, 精细化, 增强, 运营, 硬件
摘要: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以“一型四化”现代医院建设为目标,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育,通过管理提升,推进硬件、软件环境改善,推动医院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从单体医疗资源发展向综合资源优化配置转变、从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转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解决实际问题是终目的

    在医联体建设和运行的探索之路上,全国三级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医联体运行模式.早在2015年,安徽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专门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安徽省卫生计生委5部门《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所有省级医院提出具体要求:由1家省级医院牵头,若干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疗联合体.

    作者:颜理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二级医院转型的动因与未来

    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慢性病态势变化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康复医疗需求.对于社会资本来说,进入利润不高的康复领域动力不足;对于三级公立医院来说,繁重的医疗任务已经让其自顾不暇;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设备配置、人员技能等尚不足以承接此项工作;现阶段,能够承担大量康复医疗任务的恐怕只有二级公立医院.鉴于目前不少二级医院陷入发展困境的现状,笔者建议,其不妨考虑向康复医院转型,这既符合时代所需,也可以帮助医院寻得发展生机.

    作者:郝晓宁;顾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互联网将成医联体“神经中枢”

    距离《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已经过去半年时间,医疗媒体频频将头条留给了医联体.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医联体建设被提上日程不失为一个好消息.那么,在医联体建设这件事上,互联网叉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指导意见》来看,医联体主要有4种模式,即城市医联体“1+X”模式、基层“县乡一体化”医共体模式、专科联盟模式以及医疗远程协作模式.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解决方案是深入调研之后的因地制宜,但更为重要的是医联体建设中的信息系统互联.一旦基本的信息系统互联不能实现,医联体建设的门槛将越堆越高.

    作者:张贺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把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作为深化改革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卫生计生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地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牢记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全体人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作者: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共体县域强才是真的强

    县域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可以实现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的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然而,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之中,医共体却显现出“跑偏”迹象,有些县级医院院长甚至乘机“跑马圈地”.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目标到底是什么?县级医院在医共体中应处于怎样的地位?近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卫生》杂志社和《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烽火行动,品质无边界——县级医院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上,有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作者: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信息化为抓手撬动基层卫生改革

    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的数量为2.5万家~3万家.在不到3万家医院之中,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约90万家.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这些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它的提供主体一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作者:高光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人力问题解决有道

    社区医院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底层组织架构,也是以社区为活动范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医疗服务对象覆盖广泛、服务提供方便快捷.但社区医院长久以来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核心人力资源匮乏.因此,如何规划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升社区医院医疗团队建设与能力培养,对于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尤为关键.目前,社区医院人力资源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医疗院校学生对社区医院的就职意向不高,造成医疗专业人才短缺;第二,相关部门对社区医院的发展缺乏足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滞后;第三,社区医院及其从业人员考核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技能提升缺乏推动力.所以,要解决社区医院人才匮乏的现象,必须多层面、多角度剖析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李群;俞晔;沈慧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国家医学中心设置将侧重专科领域

    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按照《规划》要求,我国构建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中心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宗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经济发展

    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卫生计生行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及健康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傅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北京医改半年纪

    如今距北京医改新政正式实施已有半年多时间.新政实施以来,出现“五升五降”的新局面.医疗机构的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可分配收入、医保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出现了“五上升”;药费和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则呈现“五下降”趋势,改革实施6个月来,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190多万名住院患者治疗有序,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11.5%,累计节约医药费用44亿元.

    作者:郭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院史陈列室是医院文化的镜子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历史长河中沉甸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时间累积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院史陈列室是医院历史的集中展示不仅是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地,更是档案工作为医院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院史陈列室,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为实现医院档案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提供保障,也成为医院3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抓手.

    作者:胡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一体双翼医院飞跃发展

    始建于1942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在75年发展历程中,坚持以医疗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双翼的一体双翼的工作路线,紧密围绕“一个目标、二项推进、三个转变、四个重点”踏实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一体双翼科教协同医院坚持走以教学、科研为双翼的一体双翼的工作路线,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作者:王栋;赵亚民;郎雪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文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立医院改革创新也稳步向前推进.然而,不管什么样的创新,关键是人的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创新的医院文化.营造全新文化氛围医院的发展必须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平衡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国医院近30年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增加与扩张.这与我们对无形资产认识偏差有关系,无形资产不只是品牌和声誉,包括医院管理、制度、科研、医院形象等,还包括医院发展理念.

    作者:白耀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黔江打通健康扶贫“后一公里”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一四四三”健康扶贫工作思路,打通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后一公里”,切实解决贫困人口能看病、敢看病、看好病问题,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一张网”让群众能看病健全村(社)、乡(镇街道)、区三级医疗网络全覆盖.全区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区级医疗机构4家,实现村村有乡村医生解决群众看病远问题;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需求培养引进全科医生,招聘各类人才56名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配备乡村医生22名.同时,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岗位培训,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作者:兰晓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深化医改进一步向制度化建设迈进

    报告描绘了医改新蓝图习近平在中国其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指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两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从2020年到2035年为第一个阶段,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为第二个阶段,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王虎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忘初心决胜医改向社会主义健康强国前进

    党的十九大开辟了中国的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了从现在到2050年的发展目标.人民对此充满信心,全世界也充满期待.这是中国的新时代,也是深化医改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代.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深化医改的决定,部署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6年,党中央做出建设健康中国、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医改的步伐明显加快.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党的十九大为医改决战决胜指明了方向,也为2020年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健康强国指明了方向.

    作者:江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展蓝图绘到底

    80年来,福建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秉承“严谨创新仁爱奉献”的院训,始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这一中心,在管理创新中求突破,在服务改进中树形象,在改革推进中谋发展,实现了医院跨越式的发展.“到2020年,附一医院建成一家高水平医院和多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简称“创双高”)的工作将有质的飞跃,医院将通过一批高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集群,提高福建省医疗技术‘塔尖’高度,带动、辐射基层,实现医院专科声誉提升,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跻身国内一流方阵,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在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医疗创双高”新闻发布会上,附一医院院长杨立勇对该院5年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晨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从共享设施到共享价值

    共享医疗的经济学内涵谈到共享医疗,首先要明确它是什么.共享医疗是共享经济到一部分,有人会说,医院就是“共享”的医疗,患者和医生共享医院设施,何必另立门户?探讨这个问题,要回归两个经济学概念,规模效应(scale effects)和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规模效应也称为规模经济.传统的出租车和酒店行业即固定成本由于使用频次的增加而得到分摊.而在医疗行业,患者和医生“共享”医院的资源,也可以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在我国,这种医院规模经济被发展到极致,数千床位的医院比比皆是,但医院总体规模经济不一定能够转移到个体的患者或者医生身上.

    作者:李明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拾遗补缺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提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所以,人民对健康老龄化和老年医养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远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打造县级医院改革样板

    2017年,四川省新津县直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难点和痛点,多措并举打出深化医改“组合拳”,初步建立了具有新津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近日,新津县再次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示范县.放管结合完善医院管理体制为充分构建有新津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新津县不断落实政府办医职责,编制《新津县卫生计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在保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经费的同时,每年投入900余万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作者:文雁;姚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