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化医改进一步向制度化建设迈进

王虎峰

关键词:医改, 制度化, 中华民族, 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 人民, 全国代表大会, 富强民主文明, 本世纪中叶, 中国, 幸福, 生活需要, 目标, 矛盾转化, 公共服务, 复兴, 报告, 新蓝图, 习近平, 和谐美
摘要:报告描绘了医改新蓝图习近平在中国其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指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两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从2020年到2035年为第一个阶段,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为第二个阶段,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文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立医院改革创新也稳步向前推进.然而,不管什么样的创新,关键是人的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创新的医院文化.营造全新文化氛围医院的发展必须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平衡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国医院近30年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增加与扩张.这与我们对无形资产认识偏差有关系,无形资产不只是品牌和声誉,包括医院管理、制度、科研、医院形象等,还包括医院发展理念.

    作者:白耀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把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作为深化改革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卫生计生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地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牢记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全体人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作者: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二级医院转型的动因与未来

    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慢性病态势变化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康复医疗需求.对于社会资本来说,进入利润不高的康复领域动力不足;对于三级公立医院来说,繁重的医疗任务已经让其自顾不暇;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设备配置、人员技能等尚不足以承接此项工作;现阶段,能够承担大量康复医疗任务的恐怕只有二级公立医院.鉴于目前不少二级医院陷入发展困境的现状,笔者建议,其不妨考虑向康复医院转型,这既符合时代所需,也可以帮助医院寻得发展生机.

    作者:郝晓宁;顾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近距离解析Medical Mall

    杭州“全程国际医疗商城(MedicalMall”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在全国尚属首次出现,创新的地方在哪里?医疗设备实现共享全程国际Medical Mall是由各类门诊部、诊所组成的医疗综合体,目前已入驻12家医疗机构,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则是其中科目较为齐全的医疗机构.前期,江干区卫生计生局在现场勘查和资料审查过程中发现,该项目每层建筑面积只有1400余平方米,除了出入通道和电梯等公共区域外,实际使用面积不多,且每层基本都设置两家医疗机构.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药械产业结构调整获得新动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份高规格推出、着眼长远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做出解读.深层次问题的破题之策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表示,目前,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和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支持创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一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国内制药企业数量较多,但是制药企业新产品研发总投入却只有全球大制药公司一家的投入量,研发投入不够.

    作者: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忘初心决胜医改向社会主义健康强国前进

    党的十九大开辟了中国的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了从现在到2050年的发展目标.人民对此充满信心,全世界也充满期待.这是中国的新时代,也是深化医改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代.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深化医改的决定,部署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6年,党中央做出建设健康中国、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医改的步伐明显加快.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党的十九大为医改决战决胜指明了方向,也为2020年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健康强国指明了方向.

    作者:江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丹东健康教育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我国海岸线北端起点的辽宁省丹东市,近几年通过力推健康教育服务惠及全城,群众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在这里,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准靶心、精准发力,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役中,全力发挥“健康教育”对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小机构大服务在丹东市振兴区头道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里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专家电视讲座、健康教育室一应俱全,宣传标语海报随处可见,居民健康教育档案有序陈列,健康教育手册整齐摆放……这是百姓在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的情景,也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的新常态.

    作者:隋玉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共体县域强才是真的强

    县域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可以实现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的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然而,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之中,医共体却显现出“跑偏”迹象,有些县级医院院长甚至乘机“跑马圈地”.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目标到底是什么?县级医院在医共体中应处于怎样的地位?近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卫生》杂志社和《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烽火行动,品质无边界——县级医院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上,有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作者: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药学部门应实现“两个转变”

    本轮医改对于医疗机构大的触动是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按照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9月30日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这种大的医改背景下,不同的省份采用不同的措施,比如北京设立医事服务费,上海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而通过价格调整对医院进行合理补偿.在此背景下,对医疗机构冲击大的是药学部门.

    作者:赵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联体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高度认可医联体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意见》发布后,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可持续发展面临多方挑战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医联体的同时,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来自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作者:方鹏骞;贾艳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服务造就优质医院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以“一型四化”现代医院建设为目标,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育,通过管理提升,推进硬件、软件环境改善,推动医院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从单体医疗资源发展向综合资源优化配置转变、从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转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作者:张梦露;张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城市评价:改进重于达标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公众健康状况及环境、社会、公众协调发展状态的综合指标体系,是对其发展特征、发展趋势及总体能力的一种判断,也是制订健康城市建设方案的基础.通过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确立,构建评价信息系统,对地区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存在的影响健康指标的问题,诊断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方便进行不同区域之间健康城市发展程度的评价与比较;对同一地区5年之内的健康城市发展程度进行监测评价,分析原因,制定和调整健康城市的建设发展策略.

    作者:傅华;戴俊明;高俊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解决实际问题是终目的

    在医联体建设和运行的探索之路上,全国三级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医联体运行模式.早在2015年,安徽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专门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安徽省卫生计生委5部门《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所有省级医院提出具体要求:由1家省级医院牵头,若干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疗联合体.

    作者:颜理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互联网医疗良性发展法则

    近几年,互联网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这个新生事物对现有的医疗市场有哪些影响,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存在怎样的争议,如何实现良性发展?请看本期“圆桌话题”.互联网医疗改变已有业态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互联网医疗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将改变已有的医疗业态.几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互联网医疗的两个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管理互联网医疗市场,这当中有几条比较具体的规定引起业界非常热烈的讨论.对于新的商业模式,政府需要管理,特别是医疗这一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产业更需要严格监管.但是,新生事物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成长空间.

    作者:蔡江南;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人民健康梦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十九大把深化医改、保障国民健康、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用建设健康中国来概括,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体现在健康事业上,不能把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带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着力解决.

    作者:雷海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国家医学中心设置将侧重专科领域

    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按照《规划》要求,我国构建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中心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宗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卓越运营是关键

    杭州医疗商城(Medical Mall)成为国内首创将健康医疗和零售商业融合的样板店.其实,类似的跨界整合模式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有尝试.特别是美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由于各大型购物中心竞争激烈、消费增长乏力,以及电商冲击等因素,不少大型购物中心面临倒闭关门的窘境.医疗机构或医生去租赁商场的空铺位,一方面为商场的开发商带来了利润,另一方面也让医疗走进零售商场.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医疗(私人诊所)+商业综合体(或酒店)也早有尝试,前些年经常提到的新加坡百汇集团的“百汇模式”,一直希望在国内复制,也曾在国内上海尝试已有超过10年的时间,至少目前未见有特别成功的案例.这些医疗+商业综合体案例和实践均提示跨界整合的医疗商城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作者:陈海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一家康复医院的转型之路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的前身为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2014年7月,该院正式转型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这是原卫生部颁布《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后,全国卫生系统首家由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转型的康复医院.目前,该院核定床位444张,实际开放床位580张,康复床位常常是“一床难求”.同该院几年前略显冷清的就医画面相比,是什么带来了如今的“火爆”场面?这还要从医院的转型说起.

    作者:葛凤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民医保将更加彰显公平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完全适用于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问题.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是由个人和单位缴费、财政补助等多种筹资渠道构成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互助共济”,目标是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按需要分配”,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与个人和家庭的支付能力无关.

    作者:顾雪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县级医院要找准特色谋发展

    涉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山西接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中医特色,河北省涉县中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品牌建设日渐成熟.为了将中医内涵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涉县中医院外建设起了野生中药材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辽城乡西涧村、偏城镇青塔村两个自然村的经济发展,还为涉县中医药发展贡献宝贵资源,医院编撰出版的《涉县中药志》填补了该领域的省内空白.在院内,投资150万元的中医药文化长廊旨在普及中医药知识及涉县中医发展史,院内还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的中医药科普馆.病区进行中医知识宣传,设宣传标牌200余块,营造出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

    作者:乔河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