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钢铁厂铅中毒患者脱离接触铅后驱铅治疗效果观察

冯华;梁娜;梁惠萍

关键词:铅中毒, 驱铅, 疗程, 停药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铅中毒病人脱离铅作业后驱铅治疗效果,以便掌握停止使用驱铅药物的佳时间.方法 收集某钢铁厂炉前工14名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驱铅第1疗程PbU测定值迅速增高,随着驱铅疗程的增加,PbU测定值逐渐下降,至驱铅满第5疗程时,PbU测定值已基本稳定.结论 当患者PbU≥0.3mg/L而≤0.5mg/L时可考虑停药,1个住院周期驱铅治疗一般以不超过5个疗程为宜.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钢铁厂铅中毒患者脱离接触铅后驱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铅中毒病人脱离铅作业后驱铅治疗效果,以便掌握停止使用驱铅药物的佳时间.方法 收集某钢铁厂炉前工14名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驱铅第1疗程PbU测定值迅速增高,随着驱铅疗程的增加,PbU测定值逐渐下降,至驱铅满第5疗程时,PbU测定值已基本稳定.结论 当患者PbU≥0.3mg/L而≤0.5mg/L时可考虑停药,1个住院周期驱铅治疗一般以不超过5个疗程为宜.

    作者:冯华;梁娜;梁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TRFIA)分别对4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测定40例弱阳性标本,经TRFIA法定量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当检测HBsAg为弱阳性时,应进行复查确认.

    作者:易珍;汤春园;徐明辉;李若林;丘晓云;黄军强;甘洁;李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我们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中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22例可疑病例中阳性1189例,总阳性率为42.13%.UU单独感染925例,阳性率为32.78%;MH单独感染46例,阳性率为1.63%;UU和MH混合感染218例,阳性率为7.73%.女性培养阳性率为58.52%,男性阳性率为31.25%.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UU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MH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和MH均对交沙霉素敏感.结论 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是现阶段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UU和MH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唐桂林;覃善列;李伟;李世远;梁月金;王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检测宿主动物体内鼠疫菌F1抗原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不同方法在鼠疫监测现场中的应用效果,掌握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对鼠疫监测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间的一致性,制订适于现场应用的有效监测机制.方法 对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的鼠脏器同时进行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R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F1-Pla-PCR).结果 分离培养、RIHA、RGICA、ELISA、PCR检测鼠脏器中鼠疫菌F1抗原均为阴性,5种方法间一致性比较Kappa值等于0,呈轻度一致.结论 新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具有操作简便易学、特异、快速、敏感等特点,适宜在鼠疫监测现场中应用.

    作者:黄德蕙;梁江明;秦石英;曾竣;廖驰真;鲁翠芳;韦锦平;陈达宗;李寿生;周树武;农智;罗寿军;林蓉;李红军;覃刚;农雪飞;热娜;徐兵;海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300例住院尘肺患者心电图分析

    目的 为探讨尘肺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预防、诊断、治疗尘肺,避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1~12月住院的300例尘肺患者入院时第一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选择不接触粉尘及有害因素的干部和退休工人300例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结果 (1)尘肺组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221人,异常率为73.67%;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室肥大(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偏移、P波V1终末电势(PTFV1阳性)等.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人数98人,异常率为32.67%.(2)尘肺组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3)尘肺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 尘肺能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作者:陈年芬;王富发;梁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 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为金标准,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MEIA法、TRFIA法、ELISA法对260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和HBeAb 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TRFIA法和ELISA法分别与MEIA法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项指标的符合率ELISA法均不如TRFIA法高,在检测临床标本时,用ELISA法测定FIBsAg、HBeAg和HBeAb比TRFIA法易出现假阴性,测定HBeAg、抗-HBe时,这两种方法都有假阳性可能.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较为灵敏、特异、准确的的检测方法.

    作者:熊彪;陈智平;丘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氧气湿化液卫生监测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湿化液采样、菌落计数佳时间以及湿化液的佳选择.方法 将病人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使用4种不同湿化液给氧,6个小时后采集供氧中湿化液样本,同时采集相对应湿化液原液一并送检.供氧中湿化液样本采集完毕,该试验湿化瓶及其内容湿化液不再为病人继续供氧湿化作用,而将保持原样悬挂原位,待24小时后采集供氧后湿化液样本送检.结果 培养48小时菌落计数结果明显高于培养24小时菌落计数结果;停止供氧后24小时采样监测结果明显高于供氧中即供氧6小时后采样监测结果;灭菌水、消毒水供氧湿化液污染菌量少于蒸馏水和纯净水供氧湿化液染菌量.结论 不宜培养后24小时作菌落计数;灭菌水或消毒水为佳氧气湿化液选择,未经医疗卫生处理的蒸馏水、纯净水不能作为给氧湿化液;供氧中湿化液菌落计数结果不真实,不能作为已用湿化液卫生质量的评价依据,而停止供氧后24小时采样监测结果才是已用湿化液第2天能否可以继续使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黄彩菊;伍德荣;张群先;黄秀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防城港市食品污染物中重金属监测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食品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对防城港市辖区内的86份食品中铅、镉、汞金属进行监测检验.结果 检测铅含量的样品84份,超标22份,超标率26.19%;检测镉含量的样品46份,超标15份,超标率32.61%;检测汞含量的样品25份,超标0份,超标率0.00%.结论 防城港市各类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铅、镉污染,应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龙海艺;黄飞;吴科明;陈德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998~2007年铜仁地区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铜仁地区化学性食物中毒现状,为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1998~2007年铜仁地区化学性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07年间化学性食物中毒中以毒鼠强中毒病死率为高,中毒方式以投毒死亡率为高.结论 中毒主要由投毒和污染造成,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贺天凤;何青;魏厚厅;张健华;申明霞;许朝飞;雷正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某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方法 对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测定,并对121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经测定各车间噪声以高频为主,噪声强度存在超出国家允许标准,且听力损伤检出率21.49%,与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呈正相关.结论 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作者:张东风;刘仁祜;王国栋;王晓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广西海鱼感染异尖线虫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方法 在北海、南宁海鲜市场、餐馆采集海鱼,逐尾检查、收集虫体,洗净、鉴定、计数.结果 2004年抽检北海南珠海鲜市场9摊点36尾海鱼,未检出异尖线虫;2005年抽检南宁江南海鲜市场及10个餐、宾馆的海鱼39尾,在一尾猴头鱼体内检出11条异尖线虫;2008年在南宁某超市检查带鱼11尾,全部感染异尖线虫,并有2尾感染的虫数超过了国内带鱼感染本虫的高记录.结论 广西海鱼异尖线虫感染可能比较普遍,但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作者:阮廷清;张鸿满;谭裕光;黄福明;林睿;欧阳颐;江河;张陆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培训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2007年6月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一期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培训班的培训效果.方法 培训前后用同一份问卷以匿名方式评估学员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与知识、技能有关的20个问题正确回答率均提高,其中16个问题培训前后正确回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个问题培训后正确回答率仍低于50.00%.结论 本次培训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技能及应对处理能力,AFP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杨仁聪;黄林;钟革;李艳;陈世毅;刘素珍;何涛;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谷胱甘肽耗竭与微囊藻毒素-LR细胞毒性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耗竭与微囊藻毒素-LR(MCLR)细胞毒性的关系.方法 不同剂量的MCLR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毒性,并用二硫硝基苯甲酸法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细胞存活率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轻MCLR诱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内GSH含量显著降低,处理剂量与GSH水平之间呈现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结论 谷胱甘肽耗竭可能是微囊藻毒素-LR引起细胞毒性的原因之一.

    作者:农清清;竹内亨;张志勇;何敏;Masahisa Horiuchi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7月25日,百色市右江区某卫生院报告,该区大楞乡某村有20多名群众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作者:农镇铭;黄荣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贺州市八步区实施世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和日本无偿援助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06年)执行的效果.方法 对贺州八步区2003~2006年项目执行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八步区2003~2006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6 251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 254例,其中涂阳病人1 145例,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高达89.02%.结论 八步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核病得到较好控制.

    作者:林达雄;浦远;李建标;陈雪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6年广西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流脑流行特征的动态变化,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6年全年对广西各市、县进行面上的监测.选择凭祥市、全州县和大化县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行前期进行健康人群带菌及抗体水平调查.结果 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为0.094/10万,部分人群的Nm带菌率为1.15%,A群抗体阳性率为29.9%,C群抗体阳性率为21.7%.结论 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不高,病死率较高,监测点人群对A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较低,流脑仍然是广西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

    作者:吴兴华;林玫;权怡;方锦嵩;王鸣柳;梁大斌;廖和壮;秦卫文;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研究新进展

    今年3月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增多趋势.经过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吕元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广西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病例的病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CSF和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有发热、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症状体征,CSF呈化脓性改变,与以往A群引起的特点基本相似;病前无同类病人接触史,无流脑疫苗接种史,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一般;从1份病人CSF和16份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各检出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药敏试验示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等7种抗生素敏感.结论 预防控制W135群流脑,关键是提高病原诊断率和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林玫;杨进业;权怡;吴兴华;秦卫文;吴伟;苏广和;冯辉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6~2007年南宁市月饼及馅料卫生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月饼及馅料的卫生质量,以便进一步监督管理.方法 对两年来随机抽检的月饼及馅料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软馅月饼的合格率(91.85%)明显高于硬馅月饼(71.74%);软馅料的合格率(99.11%)明显高于硬馅料(84.85%).结论 加强月饼及馅料尤其是硬馅月饼及硬馅料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月饼及馅料的卫生质量.

    作者:谭玉媛;陈虹;黄世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7年沅江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沅江市居民死因构成的分析,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沅江市居民死亡原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死因的90.79%.结论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预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辉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