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剂量及临床分析.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治疗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按照数据随机对照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强龙2mg/k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强龙2mg/kg每天2次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与小剂量治疗比较,大剂量治疗明显优于小剂量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瑜;邵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研究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50例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使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使用常规产科护理的同时运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分娩指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分娩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高龄产妇分娩中,使用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分娩结局,减少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妇紧张、焦虑情绪,减轻产妇疼痛时间,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周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均有所提升,PaCO2指标下降,且观察组的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指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心率较快现象,使呼吸趋于平稳,辅助疗效可靠.
作者:田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不断微量输入胰岛素,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空腹、三餐后两小时及夜间血糖情况,统计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方式比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6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两组均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观察组LVMI(105.28±15.76)g/m2、LVEDVI(54.74±3.22)ml/m2、LVESVI(28.19±2.44)ml/m2、LVTPER(148.98±18.75)ms、LVPER(2.58±0.62)EDV/s、LVEF(53.29±5.48)%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罗伟玲;谭子爵;钟锐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4年6月-2018年6月,抽取本院门诊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126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将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翀奇;花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晚期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出现骨转移后提示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为40%~50%,中位生存时间仅有6~10个月.肺癌骨转移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血液学标志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肺癌骨转移以双膦酸盐治疗、放疗、靶向治疗、镇痛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治疗为主.本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作者:韩雪;马学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sd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Lp-PLA2与sdLDL-C检测,分析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Lp-PLA2、sd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比较来看,Lp-PLA2联合sdLDL-C检测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Lp-PLA2和sdLDL-C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理想,可向临床推广.
作者:胥琳琳;叶晓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中重度脂肪肝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54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7例)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与非诺贝特片治疗,对照组(n=27例)进行肌苷片与非诺贝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07%,二者相比,试验组形成明显的治疗优势,呈现出P小于0.05的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应用的实效性.
作者:潘昱;张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应用与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2018年5月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药物+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ICU重症心力衰竭疗效、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的时间、呼吸平稳时间、动脉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时间、心功能状态相关指标、NT-proBNP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常规药物+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效果好.
作者:蒋忠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我院52例妊娠剧吐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得住院时间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得数值,所得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应用.
作者:顾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甲状腺囊肿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囊肿手术患者1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常规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护理方法为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各项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到行甲状腺囊肿手术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对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着尤为显著的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柴亚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的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68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并应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置管;观察置管效果,总结置管注意事项.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应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置管,有67例一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置管不成功,第二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53%;68例乳腺癌患者置管后共出现4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其中1例患者穿刺点出血,1例患者导管脱出,2例患者静脉炎,以上并发症均经对应处理后消失.结论: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理想,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关洁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以我院过去2年接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患者为对象,进一步探索康复新液结合泮托拉唑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过去2年我院治疗了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患者,其中49例使用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患者,此为对照组,和49例康复新液结合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此为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生存率进行对比,并统计治疗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好转,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评分、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药物治疗已在实践中大限度地提高了治疗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的效果,但是未来还需要有关人士大力探索研究.
作者:刘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妇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治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8月本院妇科未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接诊的病患100例为对照组,同时以2017年9月-2018年8月本院妇科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接诊的病患100例为实验组.分析两组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61±6.32)分,比对照组的(79.48±6.21)分高,P<0.05.实验组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0%,比对照组的15.0%低,P<0.05.结论:于妇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积极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建议采纳.
作者:武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13例为调查对象.实施强脉冲激光治疗,分析疗效及其泪膜稳定性.结果:治疗之前跟治疗之后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分泌物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指标对比差异明显;患者的泪河高度、Slt(Schirmer I test)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强脉冲激光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作者:宋宾;杨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护理本科教学应用互联网+时代下MOOC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级的护理本科生共92名,将其随机均分并设组,依次采用互联网+MOOC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每组46名学生.结果:不同教育模式应用后,观察组解决问题能力(95.65%)、团队协作能力(93.48%)、分析问题能力(97.83%)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4.57±1.28)分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93.05±0.57)分均高,数据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平台下,对本科护理生实施MOOC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护理教学中.
作者:吴曦;谭君梅;梁分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作者:胡艳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2%)较对照组(81.36%)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LVEF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由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加用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用药监护策略.方法:选取2000例我院在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实行心脑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有100例发生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用药监护策略.在2017年9月实行用药监护策略.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患者使用心脑血管药物导致出现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因素以及患者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关系.在实施用药监护策略后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小于实施前,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使用心脑血管药物的患者中使用用药监护策略,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报告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勤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