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恩;高社光;武鑫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进行了解,探究分析社区护理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所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探究分析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在对参与研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进行了解后,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7±0.9)mmol/L,在餐后2小时后的血糖平均水平为(8.3±1.2)mmol/L;而在接受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后,虽然体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相较于接受护理前,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产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有所降低(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即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率高于一般人群,而在采用社区护理的情况下,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庄庆荣;石庆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讨论乳糖酸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这10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6%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作者:周紫微;何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中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患儿诊断为川崎病,应用阿司匹林(30mg/kg/d)及丙种球蛋白治疗(2g/kg)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治疗前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崎病患儿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作者:温红艳;经鑫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患者425例进行研究,发现有88例患者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而产生了不良反应.通过对这8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8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用药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年龄段越大的分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例越高,另外在同一个年龄段分组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上,88例不良现象产生的患者中,有80例患者是服用他汀类药物三个月内就产生不良现象的,其占比为90.91%,有患者一服用该药物就产生了不良反应,也有患者在十一个月之后才产生不良反应;在用药的情况,所有患者的用药剂量均正常,另外单一使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30例(占比为34.09%),低于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58例(占比为65.91%);在具体表现上,主要表现在肌肉系统、皮肤附件、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其他方面,占比高的为肌肉系统,低的为皮肤附件.结论:对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时,较为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用药本身,也包括患者年纪、年龄等外在因素,所以在对患者用药时需要加强相关意识,尽可能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孟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方法治疗银屑病合并妊娠对疗效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护理等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技术治疗,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妊娠结局差异,以及血清相关因子TNF-α、VEGF以及IL-17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血清相关因子TNF-α、VEGF以及IL-17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结局不良与PASI评分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PASI评分、母婴结局以及患者血清相关因子TNF-α、VEGF与IL-17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芳辉;陈继红;刘立永;刘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1-2016.12期间实施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抽取实施管理前后样本100件计算清洗、包装和灭菌合格率.对比质量管理实施前(2016.1-2017.1)、实施后清消毒供应质量差异.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后,产品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均为100%,数值均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的开展,可提高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保证手术室器械安全性.
作者:孙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在小儿腹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以及观察组24例.在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锌制剂治疗方案,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止泻时间以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23/24)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1/24)87.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止泻时间以及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明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展开分组进行分析,围绕静吸复合麻醉方法(n=35,参照组)与全凭静脉麻醉方法(n=35,观察组)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对术后其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较小,可在临床中借鉴和推广.
作者:林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本门诊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50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2组:A组、B组各25例.2组都实行常规护理,A组加用健康教育措施.分析2组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比较疾病知晓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疾病知晓率为96.0%,比B组的84.0%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慢性胃炎患者施以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疾病知晓率.
作者:王芳;钟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以及抑郁负面情绪,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临床价值可观.
作者:穆素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SDS、SAS、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与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张倩;杨斐;魏国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含左氧氟沙星及卷曲霉素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及卷曲霉素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利福喷汀、吡嗪酰胺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空洞闭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及卷曲美素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痰菌转阴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志强;何玉霞;刘凤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妇科门诊对阴道炎的治疗以及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5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门诊部门接受的阴道炎患者,分析其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患者保健知识掌握状况、基本资料以及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结果: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影响阴道炎的主要因素包括不了解阴道健康知识、不良情绪、未重视个人卫生、生活环境较差以及性生活混乱等;54例患者中,有31例治疗效果明显,21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结论:加大阴道炎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力度,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阴道卫生习惯,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升阴道炎治疗效果.
作者:孙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应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32143例,包含尿糖检验者13370例和血糖检验者18773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 ,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尿糖检验提示尿糖阳性者有825例,占总比例的6.17%;血糖检验提示血糖偏高者有3928例,占总比例的20.93%.结论:通过尿糖检验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但为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需采取尿糖联合血糖检验的方式.
作者:周巧玲;胡建斌;腾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单次肌肉注射1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连续肌肉注射0.4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5% 、17.5%,研究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改善情况在治疗7天时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注射1mg/kg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选取48例跟随家长来我院保健咨询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4例.将行常规保健护理的儿童作为参照组,将行健康教育的儿童作为实验组.分析2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良好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良好率为75%,实验组患者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儿童保健护理中,家长可熟练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进而满意护理服务.
作者:杨改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现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实验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的治疗中,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马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 T与术后病理检查,总结C T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 T检查结果中200例患者均属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癌,其中总共210个病灶,单发190例,左侧112例,右侧88例,多发10例,双侧均各一个.多层螺旋C T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临床中疑似患者均可以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肾上腺较大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实体部位强化等作为诊断依据,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诊断率较高,可以普及于临床.
作者:李平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中昏迷患者的实际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入院后均处于昏迷状态,需要进行急诊治疗.观察患者的实际昏迷原因,分析临床治疗要求.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观察和治疗护理办法,研究组根据临床效果,对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观察和护理治疗.分析不同的接诊治疗的不同效果.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由5例患者脑梗死、8例患者心肌梗死、2例患者脑出血,患者器官严重衰竭,重度昏迷患者25例,中度昏迷患者15例,轻度昏迷患者10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6%.研究组中50例患者中由3例患者脑梗死、5例患者心肌梗死、1例患者脑出血,患者器官严重衰竭,重度昏迷患者23例,中度昏迷患者12例,轻度昏迷患者1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结论:器官衰竭患者会出现严重昏迷的情况,经过及时的诊治处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死亡率水平.
作者:韦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富硒与骨关节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减少骨关节病发病率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方法: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贵州开阳富硒地区禾丰、南江、冯三、马场、南龙等乡镇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贵州其他地区发生骨关节病发病人数相比较.同时选择病区6例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软骨进行体外分离与培养,分析富硒与骨关节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对各地区100个人进行调查.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贵州开阳地区禾丰、南江、冯三地区骨关节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其他地区的骨关节发病患者进行补硒,33例患者中,30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0.91%.说明富硒与骨关节疾病发病率之间具有联系性.结论:富硒与骨关节病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对于骨关节发病患者而言,可采用补硒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袁明祥;张宁;田维燕;刘建;况德亮;郑婕;曾振海;方延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