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桃
目的:探讨分析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为足月单胎顺产的初产妇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接受顺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不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实验组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进行一个疗程的盆底康复治疗,对对照组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模式.对其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初产妇肌力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在性生满意度和盆腔脏器脱垂情况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单纯穿孔缝合手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8月收治的2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单纯穿孔缝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时间、手术时长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手术时长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皮下埋植剂是一种缓释系统避孕剂,它是将避孕药(主要是孕激素如LNG)与具备缓慢释放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多种剂型,植入妇女皮下,使避孕药持续恒定进行微量释放,起到长效避孕作用,埋植后24小时发挥避孕作用,有效期4-5年,避孕有效率为99%以上,避孕失败率极低,植入1年后累计妊娠率0.1%-0.3%,其优点是不含雌激素,随时可取出,恢复生育功能快,有效地满足了部分不适应使用宫内节育及其他避孕措施妇女的避孕需求.本人自1995年主持推广应用皮下埋植术,至今已有22年,共施术约2000余例.
作者:边成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会阴冷敷垫两种护理方法对自然分娩中行会阴侧切术产妇术后切口疼痛、肿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医院对这些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并且未伴有妊娠合并症产妇分别护理观察.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产妇产后选择一次性会阴冷敷垫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产后选择传统卫生垫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切口疼痛、肿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24h内各观察时间点的疼痛等级、切口肿胀程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P<0.05) ,实验组产妇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会阴冷敷垫对减轻自然分娩后的会阴部疼痛强度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林燕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12-2016/12期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展开统计研究.结果:他汀类药物主要应用于高脂血症治疗,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抑制血管内皮炎症、保护神经等作用;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到消化以及泌尿系统的反应.结论:临床上必须严格规范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合理确定药物使用剂量,重视药物适用范围及疾病研究,做好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工作,以便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艾礼瓒;金家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壮药竹筒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物竹筒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1%(P<0.05).结论:壮药竹筒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贫血进行诊断以及鉴别采用血液检验的方式,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5例贫血患者,其中8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划分为A组,8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划分为B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81例健康人划分为C组,对比分析血液检查指标.结果:A组患者和C组对比,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和C组对比,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和B组对比,RDW、MCV、MCHC、RBC、Hb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鉴别和诊断贫血患者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方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别是否贫血,同时还能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可见其应用效果优异,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任艳霞;白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附着位置对剖宫产出血量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胎盘附着于子宫位置分为前壁组(55例)和后壁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剖宫产产后出血量. 结果:前壁型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 P<0.05).结论:附着于子宫前壁的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子宫后壁的前置胎盘患者.因此对于产前确认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的前置胎盘患者因引起高度警惕,积极做好术前及产后出血抢救准备.
作者:范月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护理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的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实验,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名,观察组患者43名,共81名病患.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方法,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后发现,观察组的二期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换药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其创面的缩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植皮效果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患的痛苦,并且缩短了病患住院的时间,具有经济效益,所以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王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6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引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中引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自愈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超;熊芳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1分钟后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者.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的处理.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可能者,应尽早让儿科医师了解病史,做好准备,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到场准备枪救.
作者:李小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保肢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02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02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有20例入院前已发生肢端(趾端)缺血坏死,术后截肢(趾).4例患者入院前肢体缺血坏死,毒素吸收,致脏器衰竭死亡.7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护士耐心、细致的观察护理,科学、全面、综合、个体化的诊疗护理方案,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保肢率的基本措施.
作者:关静华;蔡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床边工作制护理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患者则采取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时,采取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的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子秋;景巍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将200例正常分娩产妇分为2组,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普通母婴同室护理,100例为研究组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不同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质量满意率、产妇自护能力掌握率、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掌握率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够将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分阶段、不等比例和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并在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近、身高相似 (≤5cm)的正常儿童进行1:1配对.结果: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4.3%,超重检出5.9%;与儿童食欲、挑食以及进食进度等有关.结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上升幅度明显,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其发生.
作者:周晓倩;张明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性产后出血,胎盘因素性出血,软产道裂伤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产后出血可由单一因素所致,也可以相互影响并存.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前来我院体检及妇科门诊治疗的3200例患者实施细胞学技术(TCT)进行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阳性病例为:诊断的结果≥ASC(不典型鳞状细胞).并按照15岁的年龄间隔进行分组比较.结果:26~40岁的年龄组有198例患者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发生率高达为6.19%;≤25岁的年龄组有69例,发生率为2.16%;41~55岁的年龄组有42例,发生率为1.31%;≥56岁的年龄组有22例,发生率为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在26~40岁是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多发阶段,建议26~40岁的年龄阶段有发生性关系的妇女定期到医院做宫颈癌筛查,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程雪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排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及门诊的青光眼患者139例,均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并结合患者症状表现与UBM特征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符合《青光眼学》制定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共计139例,249眼.其中86例(162眼)属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38眼)属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3例(49眼)为继发性青光眼包括:①3例(3眼)属于房角后退型青光眼,②25例(42眼)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③5例(5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1例(1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俗称恶性青光眼);不同类型青光眼在超声生物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特征,有良好鉴别诊断价值.结论:青光眼的临床诊断中采取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可鉴别诊断青光眼的类型,为后期治疗提供个体化方案指导,检测准确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易;潘启勇;邓春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异常情况反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医师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配合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86例患儿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3例/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红霉素序贯疗法(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对比两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7.67%)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效果优越.
作者:陈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