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霞
身体功能训练是近些年来提出的先进运动训练理念之一,既能有效运动能力和效率,还能促进训练伤的恢复以及预防训练伤。训练伤是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有效的身体功能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训练伤的程度或预防训练伤,本文具体探讨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和体育竞技训练伤两个方面的作用。
作者:黄彩鸾;龙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神经内科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好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二是起病急、易致残,甚至病死率较高;三是多数患者有家属陪伴。因此,针对这些特点,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致死、致残和复发,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应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以下几方面的指导。1改变观念,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是现代医院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能否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有无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的职责能力。要认识到护士对病人的直接帮助,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问题,重要是指导病人进行自身护理,正确理解健康的定义。
作者:郭芝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抽选的方式,从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将7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5.1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7.17%,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突出,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春萍;赵会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ICU危重病人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有30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其中27例是经桡动脉穿刺,在桡动脉穿刺置管前均采用改良的Al en’s试验来检查掌部血管弓吻合情况。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监测,在动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管1例,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动态的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指导治疗,但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操作,有很多并发症,而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孙丽娟;祁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正常分娩产妇42例,观察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剖个月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阴道后壁、阴道前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结论: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建议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恢复盆底功能。
作者:关淑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灸疗法对其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有21例针灸治疗效果为痊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0.00%;有23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显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2.86%;有19例针灸治疗效果为好转,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27.14%;有7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无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10.00%;本次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肿瘤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特点,为甲状腺肿瘤患者找到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对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进入我院的80名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临床表现。结果:通过手术治疗的临床表现以及终的治愈率及复发率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方案更佳。
作者:王德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具有专业特点、有利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新型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再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免疫力是人体的一项依靠一种生理功能,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检索近些年关于增强免疫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献,相关的免疫力药效研究检测方法的,为中医药的增强免疫的药理药效研究奠定基础,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方法方向。
作者:李素丽;刘桂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静脉血栓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150例,查找这些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有102例患者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后未出现静脉血栓,而另外48例患者则出现了静脉血栓,将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会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这些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32%,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栓发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尚未有明确答复,但发现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对这类人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前要做好安全评估,避免出现静脉血栓。
作者:王洪炳;高晓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到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1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中出现5例慢性呼吸衰竭,3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26.67%;经过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X2=4.320;P<0.05);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期间应用优质护理,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以及操作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争取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钟赛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膈肌膨出症(Diaphragmatic eventration)是胸外科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2013年底我们急诊内科就碰到一例以呼吸衰竭为首要表现的膈肌膨出症,特此报道学习。
作者:吴晓艳;孙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能认识饮食对疾病缓解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按饮食计划进餐,体重达到标准要求。
作者:徐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占15%;显著进步12例,占35%;进步11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2例,占10%;显著进步6例,占22.5%;进步8例,占35%,无效14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2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200例正常血压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在白天、夜间以及24小时血压和血压负荷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以及血压负荷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收缩负荷与高血压的级别呈正相关,患者高血压级别越高,收缩压和收缩负荷就会越高,从而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就越严重。结论:为高血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对患者高血压的轻重进行有效判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并且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作者:陈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百草枯肺儿童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和预后结局,提高随访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肺部影响学改变情况,电话随访临床预后结局。结果:百草枯肺损害早期(<7天)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斑片影、条索影,可出现气肿表现,如纵膈积气等;中期(7~14天)主要表现为斑片影及磨玻璃密度影,伴不同程度的间质改变;晚期(>14天)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在明确预后结局的患儿中,病死率较高,为52.78%,平均死亡离服毒时间为8.84±7.81天。结论:百草枯肺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但儿童肺部发育与成人有差异,临床应加强对肺部影像学征象和临床预后结局的长期规范化的随访观察。
作者:吴怡;熊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讨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在绝经后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来威海市立医院手术的绝经后女性乳腺肿瘤患者112例,共151个病灶,,所有患者均有终手术或穿刺而获得的病理结果。对所有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BI-RADS 分级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对照,比较诊断效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90.0%,敏感度为87.2%,特异性为88.2%。应用弹性成像评价恶性肿瘤诊断分级图像与二维图像面积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1.92±0.51 vs 1.13±0.2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有助于绝经后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良恶性的判定,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宋海波;马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如何构建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微创体外循环。方法:将我院灌注科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在术中低鼻温和灌注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患者要长,其术后库血用量和24h胸腔引流量也显著大于观察组。结论:经股静脉、股动脉和上腔静脉插管来建立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可以满足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灌注要求,且创伤较小、易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105例甲状腺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减少了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