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

侯新良;盖德法

关键词:经阴道, 重叠, 缝扎, 治疗, 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内套叠, 出口梗阻型便秘, 排便困难, 直肠指诊, 排粪造影,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肛门坠胀, 混合痔, 症状, 年龄, 理想, 报告, 凹陷
摘要: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我们采用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年龄28~64岁,平均36.8岁.病程1~15年.排粪造影示:前突范围3cm×3cm以上.21例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8例合并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2~3d排便1次,每次1 5min以上,即使是稀便症状也不缓解.常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直肠指诊,于直肠下段前壁可触及明显的前突凹陷.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为探讨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价值,应用福松100g分2次口服与福松50g1次口服的方法比较,并与口服番泻叶30g进行对照.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及询问腹部症状.结果福松100g分次口服优于福松50g1次口服,与口服番泻叶30g效果相当,但无番泻叶引起的腹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比较理想,病人易接受.

    作者:周长江;张桂华;邓兆滨;高云飞;付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比较

    左右侧结肠癌由于解剖生理不同以及致癌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今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岳亚军;韩元媛;温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华君;王云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23例急诊Ⅰ期手术

    为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对2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治愈,2例出现吻合口漏,无死亡.结果表明: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加术中结肠灌洗和适当的手术方式,是保证Ⅰ期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海锋;赵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指扩法扩肛、电刀切除烧灼修整、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基底部封闭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新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剥内扎分段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8例分析

    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分段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42~85岁,平均61岁;均为环状混合痔Ⅲ~Ⅳ期,其中环状混合痔嵌顿32例,环状混合痔伴血栓48例.

    作者:周宝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为探讨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通过检测7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样本中CRP的值,了解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推测其生存率.结果显示:随访期间74例患者中有16例复发,25例死亡,且患者术前和术后CRP的值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显著相关,大肠癌患者无论手术前后CRP值升高均显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国强;姜华;周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延迟愈合42例

    为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我们于2002~2003年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华;李茹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预先镇痛的效果

    为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效果,对143例行肛门病手术的病人,于术前12h在胸壁皮肤粘贴75mg/h芬太尼透皮贴剂,每3d更换1次,共用9d.结果镇痛效果良好119例(83%),有效10例(7%),无效14例(9.8%).提示该法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安全范围广、持续镇痛时间长和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方法.

    作者:吴家虹;刘惠君;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采用复方甲硝唑对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 5~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病变部位:直肠14例,直肠、乙状结肠32例,全结肠4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附有脓苔.

    作者:余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年期直肠癌5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51例青年期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并观察其预后.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6.0%(51/850),72.5%(37/51)位于腹膜返折以下,低分化粘液腺癌占78.4%(40/51),DukesC、D期占70.6%(36/51),误诊率66.7%(34/5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19.6%(10/51).结果表明: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中老年期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提高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庄潮平;陈维荣;吴俊伟;李廷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张庆荣先生逝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

    一般将大肠癌在妊娠期间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者称之为妊娠期大肠癌.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伟;杨清波;鲁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治体会(附82例报告)

    为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3年收治的82例65岁以上大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行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34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30例,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肿瘤Ⅰ期切除双腔造口10例,Hartmann手术8例.手术切除率98.7%(81/82),切口感染9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全组无吻合口漏.结果表明: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术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是合理安全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建胜;颜福根;何旭锋;聂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裂术后肛管创口愈合的作用

    为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肛裂手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对31例肛裂手术后每日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敷于肛管创面,并与采用常规方式换药35例对照,观察2组术后创口疼痛、出血以及创口肉芽生长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和出血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有助于肛裂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先哲;夏家育;陈少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48例恶性肿瘤临床资料.48例小肠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腹部包块、恶心呕吐、大便隐血等.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1例,空肠20例,回肠13例,空回肠4例.主要为腺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其他肿瘤较少.13例确诊,35例误诊.48例均行手术治疗.鉴于小肠恶性肿瘤缺少典型症状、体征及有效确诊手段,对可疑病例须根据病史,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朱化刚;杨文奇;韩文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评价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从1992~2002年的住院病人中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500例,其中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组(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组(B组)各2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对精细控便能力影响轻微,能达到可靠消除症状的目的,是临床手术治疗混合痔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符中柱;姚嵋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14例老年人大肠癌结肠镜检查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指导预防和治疗,对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大肠癌的114例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1)以血便或粘液便及排便习惯改变为常见临床表现者,分别占大肠癌的78.1%和55.3%;(2)以直肠癌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分别占大肠癌的60.5%和13.2%.肠镜下形态以隆起型和溃疡型多见,溃疡浸润和弥漫浸润型次之,其中11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血吸虫病;(3)病理组织学分化良好者(腺癌、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及腺瘤恶变)86例,占75.4%;分化不良者(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鳞癌、未分化腺癌)28例,占28.6%;(4)DukesA、B期占40.4%,C、D期占22.0%.结果表明: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误诊率高,但分化程度好,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何正在;郭良忠;陈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晏仲舒.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3,20(5):234.张晓慧.西沙必利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中原医刊,2003,30(16):43.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