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宇
为探讨缓解肛门病术后疼痛,促进创口愈合的有效方法,将肛门病术后1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以痔愈膏纱条敷手术创面,每日便后1次;对照组以凡士林纱条换药,口服去痛片,必要时每次1片.结果治疗组117例,显效97例,有效15例;对照组60例,显效13例,有效2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6.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6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混合痔、肛裂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和促进创口愈合是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龚德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分段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42~85岁,平均61岁;均为环状混合痔Ⅲ~Ⅳ期,其中环状混合痔嵌顿32例,环状混合痔伴血栓48例.
作者:周宝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历史与背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通过调控意念、呼吸、导引等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记载.认识到了运用意念,通过入静、放松、调吸、导引等练功,可主动地控制体内一些生理变化.掌握了医疗气功的人甚至可以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
作者:王京文;胡伯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肛裂手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对31例肛裂手术后每日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敷于肛管创面,并与采用常规方式换药35例对照,观察2组术后创口疼痛、出血以及创口肉芽生长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和出血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有助于肛裂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先哲;夏家育;陈少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43岁.因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1个月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近1个月发现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无明显痒感,逐渐增多、增大.
作者:吴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手术后换药直接影响创口修复的速度.痔瘘手术切口属Ⅱ类切口,以Ⅱ期愈合的方式修复.伤口的修复可分为3个阶段[1]:炎性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全程11~30d.
作者:刘成伟;潘素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我们于2002~2003年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华;李茹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效果,对143例行肛门病手术的病人,于术前12h在胸壁皮肤粘贴75mg/h芬太尼透皮贴剂,每3d更换1次,共用9d.结果镇痛效果良好119例(83%),有效10例(7%),无效14例(9.8%).提示该法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安全范围广、持续镇痛时间长和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方法.
作者:吴家虹;刘惠君;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应用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溃疡、息肉,肿瘤、炎性肠病等.
作者:王兆坤;陈玉芬;高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左右侧结肠癌由于解剖生理不同以及致癌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今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岳亚军;韩元媛;温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药物治疗不佳和手术切除治疗困难的重度内痔,我院采用国产吻合器经肛门镜下痔切除术治疗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丁荣海;陆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复方甲硝唑对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 5~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病变部位:直肠14例,直肠、乙状结肠32例,全结肠4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附有脓苔.
作者:余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一般将大肠癌在妊娠期间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者称之为妊娠期大肠癌.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伟;杨清波;鲁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指导预防和治疗,对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大肠癌的114例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1)以血便或粘液便及排便习惯改变为常见临床表现者,分别占大肠癌的78.1%和55.3%;(2)以直肠癌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分别占大肠癌的60.5%和13.2%.肠镜下形态以隆起型和溃疡型多见,溃疡浸润和弥漫浸润型次之,其中11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血吸虫病;(3)病理组织学分化良好者(腺癌、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及腺瘤恶变)86例,占75.4%;分化不良者(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鳞癌、未分化腺癌)28例,占28.6%;(4)DukesA、B期占40.4%,C、D期占22.0%.结果表明: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误诊率高,但分化程度好,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何正在;郭良忠;陈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72例Ⅲ、Ⅳ期脱垂性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95.8%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周至12个月,无复发和大便失禁.结果表明,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邱万寿;许瑞云;凌云彪;林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华君;王云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48例恶性肿瘤临床资料.48例小肠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腹部包块、恶心呕吐、大便隐血等.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1例,空肠20例,回肠13例,空回肠4例.主要为腺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其他肿瘤较少.13例确诊,35例误诊.48例均行手术治疗.鉴于小肠恶性肿瘤缺少典型症状、体征及有效确诊手段,对可疑病例须根据病史,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朱化刚;杨文奇;韩文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合并症的防治,对1995年7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39例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并发症少.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护,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黄向阳;韩宗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