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20例临床分析

丁荣海;陆斌

关键词:吻合器, 药物治疗, 重度痔, 重度内痔, 切除治疗, 疗效满意, 痔切除, 术治疗, 肛门镜, 手术, 报告
摘要:对药物治疗不佳和手术切除治疗困难的重度内痔,我院采用国产吻合器经肛门镜下痔切除术治疗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

    一般将大肠癌在妊娠期间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者称之为妊娠期大肠癌.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伟;杨清波;鲁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3例直肠癌标本,根据C-erbB-2,CEA,p53表达情况各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组,根据PCNA分级分为Ⅰ~Ⅱ和Ⅲ~Ⅳ两组,按设立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85.8%、55.8%、93.8%.C-erbB-2,CEA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皆呈正相关,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CNA分级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结果提示检测C-erbB-2,CEA可作为判断直肠癌分化、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53及PC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施清泉;黄种心;周志平;叶超平;吴瑞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剥内扎分段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8例分析

    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分段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42~85岁,平均61岁;均为环状混合痔Ⅲ~Ⅳ期,其中环状混合痔嵌顿32例,环状混合痔伴血栓48例.

    作者:周宝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比较

    左右侧结肠癌由于解剖生理不同以及致癌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今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岳亚军;韩元媛;温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换药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手术后换药直接影响创口修复的速度.痔瘘手术切口属Ⅱ类切口,以Ⅱ期愈合的方式修复.伤口的修复可分为3个阶段[1]:炎性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全程11~30d.

    作者:刘成伟;潘素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缓解肛门病术后疼痛,促进创口愈合的有效方法,将肛门病术后1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以痔愈膏纱条敷手术创面,每日便后1次;对照组以凡士林纱条换药,口服去痛片,必要时每次1片.结果治疗组117例,显效97例,有效15例;对照组60例,显效13例,有效2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6.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6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混合痔、肛裂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和促进创口愈合是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龚德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为探讨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合并症的防治,对1995年7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39例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并发症少.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护,老年人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黄向阳;韩宗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为探讨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通过检测7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样本中CRP的值,了解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推测其生存率.结果显示:随访期间74例患者中有16例复发,25例死亡,且患者术前和术后CRP的值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显著相关,大肠癌患者无论手术前后CRP值升高均显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国强;姜华;周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23例急诊Ⅰ期手术

    为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对2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治愈,2例出现吻合口漏,无死亡.结果表明: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加术中结肠灌洗和适当的手术方式,是保证Ⅰ期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海锋;赵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肛门改良直肠粘膜剥离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2例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消化道畸形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旦确诊,均需手术治疗.根据国内外大宗术后随访病例统计,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尤以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为多.我们自2001年2月开始对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直肠黏膜剥离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张文同;刘月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年期直肠癌5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51例青年期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并观察其预后.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6.0%(51/850),72.5%(37/51)位于腹膜返折以下,低分化粘液腺癌占78.4%(40/51),DukesC、D期占70.6%(36/51),误诊率66.7%(34/5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19.6%(10/51).结果表明: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中老年期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提高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庄潮平;陈维荣;吴俊伟;李廷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延迟愈合42例

    为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我们于2002~2003年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华;李茹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拖出型斜形吻合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为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结直肠吻合疗效,将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拖出型斜形吻合术改良应用于15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即结肠拖出肛门与直肠行斜面吻合,术后效果理想.本术式无高难度的盆腔吻合,无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及局部复发等并发症,对排便功能无影响,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邓荣文;王义勇;渠时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华君;王云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结肠癌皮肤转移1例

    患者男,43岁.因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1个月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近1个月发现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无明显痒感,逐渐增多、增大.

    作者:吴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评价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从1992~2002年的住院病人中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500例,其中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组(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组(B组)各2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对精细控便能力影响轻微,能达到可靠消除症状的目的,是临床手术治疗混合痔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符中柱;姚嵋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我们采用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年龄28~64岁,平均36.8岁.病程1~15年.排粪造影示:前突范围3cm×3cm以上.21例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8例合并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2~3d排便1次,每次1 5min以上,即使是稀便症状也不缓解.常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直肠指诊,于直肠下段前壁可触及明显的前突凹陷.

    作者:侯新良;盖德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骶前恶性畸胎瘤误诊1例

    患儿女,1.5岁.来院前4d从4m高处滚落,骶部碰在石头上,门诊B超、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回家观察.3h后,大小便不通,输液后大小便顺利排出.后又再次出现大小便不通来院.

    作者:凡凤梅;陈春丽;韩国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为探讨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价值,应用福松100g分2次口服与福松50g1次口服的方法比较,并与口服番泻叶30g进行对照.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及询问腹部症状.结果福松100g分次口服优于福松50g1次口服,与口服番泻叶30g效果相当,但无番泻叶引起的腹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比较理想,病人易接受.

    作者:周长江;张桂华;邓兆滨;高云飞;付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nm23-H1 mRNA在大肠癌表达的研究

    为探索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将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m23-H1 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nm23-H1 mRNA表达(30.0%)高于正常黏膜(10.0%)(P<0.05);印戒细胞癌nm23-H1 mRNA表达(100%)高于腺癌(25.9%)、粘液腺癌(33.3%)(P<0.05);nm23-H1 mRNA表达未显示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大肠癌组织nm23-H1表达明显增高,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大肠癌nm23-H1 mRNA表达存在差异,提示nm23-H1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组织的恶变有关.

    作者:彭克荣;季峰;卢佩琳;崔峻辉;虞朝辉;厉有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