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施清泉;黄种心;周志平;叶超平;吴瑞兰

关键词:直肠癌, C-erbB-2, 癌胚肮原,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摘要: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3例直肠癌标本,根据C-erbB-2,CEA,p53表达情况各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组,根据PCNA分级分为Ⅰ~Ⅱ和Ⅲ~Ⅳ两组,按设立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85.8%、55.8%、93.8%.C-erbB-2,CEA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皆呈正相关,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CNA分级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结果提示检测C-erbB-2,CEA可作为判断直肠癌分化、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53及PC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

    一般将大肠癌在妊娠期间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者称之为妊娠期大肠癌.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伟;杨清波;鲁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治体会(附82例报告)

    为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3年收治的82例65岁以上大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行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34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30例,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肿瘤Ⅰ期切除双腔造口10例,Hartmann手术8例.手术切除率98.7%(81/82),切口感染9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全组无吻合口漏.结果表明: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口术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是合理安全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建胜;颜福根;何旭锋;聂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拖出型斜形吻合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为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结直肠吻合疗效,将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拖出型斜形吻合术改良应用于15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即结肠拖出肛门与直肠行斜面吻合,术后效果理想.本术式无高难度的盆腔吻合,无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及局部复发等并发症,对排便功能无影响,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邓荣文;王义勇;渠时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3例直肠癌标本,根据C-erbB-2,CEA,p53表达情况各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组,根据PCNA分级分为Ⅰ~Ⅱ和Ⅲ~Ⅳ两组,按设立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85.8%、55.8%、93.8%.C-erbB-2,CEA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皆呈正相关,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CNA分级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结果提示检测C-erbB-2,CEA可作为判断直肠癌分化、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53及PC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施清泉;黄种心;周志平;叶超平;吴瑞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裂术后肛管创口愈合的作用

    为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肛裂手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对31例肛裂手术后每日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敷于肛管创面,并与采用常规方式换药35例对照,观察2组术后创口疼痛、出血以及创口肉芽生长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术后创口疼痛、水肿和出血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有助于肛裂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吴先哲;夏家育;陈少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我们应用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溃疡、息肉,肿瘤、炎性肠病等.

    作者:王兆坤;陈玉芬;高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14例老年人大肠癌结肠镜检查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指导预防和治疗,对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大肠癌的114例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1)以血便或粘液便及排便习惯改变为常见临床表现者,分别占大肠癌的78.1%和55.3%;(2)以直肠癌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分别占大肠癌的60.5%和13.2%.肠镜下形态以隆起型和溃疡型多见,溃疡浸润和弥漫浸润型次之,其中11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血吸虫病;(3)病理组织学分化良好者(腺癌、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及腺瘤恶变)86例,占75.4%;分化不良者(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鳞癌、未分化腺癌)28例,占28.6%;(4)DukesA、B期占40.4%,C、D期占22.0%.结果表明: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误诊率高,但分化程度好,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何正在;郭良忠;陈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预先镇痛的效果

    为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效果,对143例行肛门病手术的病人,于术前12h在胸壁皮肤粘贴75mg/h芬太尼透皮贴剂,每3d更换1次,共用9d.结果镇痛效果良好119例(83%),有效10例(7%),无效14例(9.8%).提示该法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安全范围广、持续镇痛时间长和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方法.

    作者:吴家虹;刘惠君;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为探讨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价值,应用福松100g分2次口服与福松50g1次口服的方法比较,并与口服番泻叶30g进行对照.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及询问腹部症状.结果福松100g分次口服优于福松50g1次口服,与口服番泻叶30g效果相当,但无番泻叶引起的腹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比较理想,病人易接受.

    作者:周长江;张桂华;邓兆滨;高云飞;付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缓解肛门病术后疼痛,促进创口愈合的有效方法,将肛门病术后1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以痔愈膏纱条敷手术创面,每日便后1次;对照组以凡士林纱条换药,口服去痛片,必要时每次1片.结果治疗组117例,显效97例,有效15例;对照组60例,显效13例,有效2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6.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6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混合痔、肛裂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和促进创口愈合是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龚德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疗法在肛肠科的应用

    1历史与背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通过调控意念、呼吸、导引等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记载.认识到了运用意念,通过入静、放松、调吸、导引等练功,可主动地控制体内一些生理变化.掌握了医疗气功的人甚至可以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

    作者:王京文;胡伯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换药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手术后换药直接影响创口修复的速度.痔瘘手术切口属Ⅱ类切口,以Ⅱ期愈合的方式修复.伤口的修复可分为3个阶段[1]:炎性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全程11~30d.

    作者:刘成伟;潘素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23例急诊Ⅰ期手术

    为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对2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Ⅰ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治愈,2例出现吻合口漏,无死亡.结果表明: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加术中结肠灌洗和适当的手术方式,是保证Ⅰ期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海锋;赵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结肠癌皮肤转移1例

    患者男,43岁.因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1个月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近1个月发现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无明显痒感,逐渐增多、增大.

    作者:吴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华君;王云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48例恶性肿瘤临床资料.48例小肠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腹部包块、恶心呕吐、大便隐血等.肿瘤位于十二指肠11例,空肠20例,回肠13例,空回肠4例.主要为腺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其他肿瘤较少.13例确诊,35例误诊.48例均行手术治疗.鉴于小肠恶性肿瘤缺少典型症状、体征及有效确诊手段,对可疑病例须根据病史,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朱化刚;杨文奇;韩文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评价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从1992~2002年的住院病人中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500例,其中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组(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组(B组)各2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对精细控便能力影响轻微,能达到可靠消除症状的目的,是临床手术治疗混合痔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符中柱;姚嵋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张庆荣先生逝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20例临床分析

    对药物治疗不佳和手术切除治疗困难的重度内痔,我院采用国产吻合器经肛门镜下痔切除术治疗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丁荣海;陆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