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容场治疗仪经肛门电凝摘除直肠息肉35例

任贵兵;钱崇宽;罗先文

关键词:高频电容场, 治疗仪, 经肛门, 摘除, 术后疗效观察, 治疗系统, 直肠息肉, 随访, 门诊, 肛肠
摘要:我院2003~2006年在门诊用ZC-600型肛肠综合治疗系统摘除距肛门8 cm以内的直肠息肉35例,经术后疗效观察、病情随访,取得满意的效果.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浮线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60例

    采用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分次紧线、支管浮线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处理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60%.如何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做好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现结合我科收治直肠癌的260例资料,就围手术期处理予以探讨.

    作者:黄大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肠癌67例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67例结肠癌患者采用一期切除肿瘤,术中采用减压、灌洗和端端吻合的手术方法.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无死亡,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正确掌握适应症,采用一期切除吻合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楼伟;周炜东;周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骶前囊肿误诊6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减少骶前囊肿误诊的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治疗6例院外误诊误治的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临床误诊率,需采用直肠指诊、骶部X线检查、直肠腔内超声、瘘道造影等综合检查方法,明确诊断需通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骶前囊肿的主要方法.术前应完善各项检查,以利于判断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尽可能完整切除囊肿.

    作者:洪子夫;袁亮;邱剑锋;李国锋;贾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种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方法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大肠息肉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肠镜下息肉摘除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高频电摘除,40例经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显示,套扎组40例患者共45枚息肉,结扎56次,36枚息肉一次性彻底根治.高频电摘除组38例患者息肉49枚,48枚息肉一次治愈.2例术后出血.结果表明,肠镜下经高频电摘除与经内镜下套扎治疗息肉两种方法均有效,采用何种方法应视病情而定.

    作者:肖小珠;何永恒;黄利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和诊治体会

    为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回顾性总结分析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性措施保守治疗成功50例,再次手术治疗11例,其中行横结肠造口3例,回肠造口7例,Miles术1例.造口愈合时间平均23(9~115)d.61例均痊愈出院.结果表明,通过对可能产生漏的术前一般状况的调整,重视术中严密操作,恰当的引流,合理的抗感染,合适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措施,可对大部分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防治取得满意效果;可疑漏可通过造影等技术进一步早期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吻合口漏保守治疗无效的,果断并及时选择合理的造口,可促使吻合口愈合.

    作者:丁智勇;任翔英;朱锦德;龚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附65例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回顾分析65例60岁以上大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65例中Dukes B期8例,C期34例,D期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属根治性切除(65%),16例行姑息性切除,7例行剖腹探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总切除率为89.2%.52例(80%)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6例行二期肠切除吻合术.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1例死亡.结果表明,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有效的方法,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掌握手术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闭永浩;黄廷添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0例

    笔者对40例肛门瘙痒症采用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全部病例肛缘及肛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增厚,伴外痔皮垂突起.

    作者:郭金亮;邢民军;徐湘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旋转剥离直肠黏膜并回肠N形造袋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6例报告

    为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采用旋转剥离直肠黏膜、回肠N形造袋手术治疗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术后3~7 d,便气分离;7~10 d,大便成形.病人食欲好.5例随访3~16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至16年,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果表明,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N形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有效术式.

    作者:周家镇;魏成刚;任明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预防术后复发的观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对术后盆腔复发的预防作用,对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后进行环扎式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密切随访并对切除的标本每隔5 mm对直肠系膜和直肠进行病理检查.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中发现4例盆腔复发.5年生存率76.2%.病理检查显示远端直肠系膜内显微镜下扩散范围超过了直肠壁内的浸润范围.结果表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对预防术后盆腔复发有益.

    作者:陈军;姬忠义;吴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探讨影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了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80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发生率2.5%(2/80),1例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行横结肠造口后愈合.围手术期注意充分有效的术前肠道准备,充分良好的吻合口血运,加强缝合吻合口,术中熟练正确运用吻合器及放置有效的引流,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作者:李占武;王利;马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刀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15例

    我院2000年以来应用超声刀、吻合器操作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治疗直肠癌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0~66岁.其与传统手术操作治疗方法比较有许多优势.

    作者:黄大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比较

    通过分析大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探讨与肿瘤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大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腺癌和11例正常黏膜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单抗标记各组新生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大肠腺瘤组HIF-1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P<0.05);腺瘤组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s=0.644,P<0.01),MVD值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γs=0.640,P<0.01).结果表明,HIF-1α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HIF-1α和VEGF在腺瘤的高表达和非肿瘤性息肉的低表达可能是二者恶变趋势差异的重要分子调控机理之一.

    作者:王金穗;成琼;郭应芳;党雅梅;张艾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TME与WME手术治疗直肠癌60例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大肠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有效的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对6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TME与宽系膜切除术(WME)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黄大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龄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132例报告)

    为探讨高龄直肠癌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回顾分析70~80岁直肠癌13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72.7%(96/132)误诊0.6年以上;合并病多且重,合并2种以上疾病占67.4%(89/132);术后并发症多,占54.5%(72/132).重视围手术期监护和伴发病处理,可降低病死率.因此,临床上治疗原则包括延长生命,预防或解除梗阻,提高生存质量,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方案.

    作者:艾合买江·乌麦尔;秦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百多邦联合湿润烧伤膏用于肛瘘切除术后换药30例

    笔者近年来应用百多邦联合湿润烧伤膏用于低位肛瘘瘘管切除的术后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0例,术后取湿润烧伤膏、百多邦两者按1∶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于创面,厚约1 mm,每日2次,每次换药均擦去原来的液化物,连用10 d.30例病人术后均无痛或疼痛轻微,未应用止痛药,创面均未感染,愈合好.

    作者:隋国庆;管香芹;仲伟丽;孙彩青;丁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292例效果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并肛瘘2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4例,女78例;年龄14~78岁.肛周皮下脓肿和肛管括约肌间隙脓肿154例,肛管后问隙脓肿109例,其中蹄铁型脓肿3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1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

    作者:朱镇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肠癌淋巴转移特点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

    为掌握直肠癌淋巴转移特点,确定直肠癌根治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对240例直肠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其中140例淋巴均有上方转移,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肠旁58.3%、痔上25%、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为16.7%.结果表明,淋巴结是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直肠癌复发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认识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直肠癌根治术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靖;任善镐;王军;孙玉安;赵文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期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

    为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4例,根治性横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7例,根治乙状结肠切除4例,结肠造口3例,回肠末端造口4例,乙状结肠造口后行Miles术2例,Dixon术2例.左肾切除1例.结果表明,对于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争取急诊行一期手术,姑息切除仍有重要意义,手术方式应符合个性化原则.

    作者:肖克来提·卡斯木买买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结肠黑变病52例疗效总结

    我们运用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结肠黑变病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黑变病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1~72岁;病程9个月至6年.其中全结肠、直肠黑变13例,部分结肠段黑变39例.

    作者:周大成;张遗鹤;姜东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