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云飞
我院对数症并存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消痔灵液直肠内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同时于肛管后正中切开部分括约肌或部分瘢痕纤维组织,创口缝合治疗盆底肌功能不良,较好地解决了出口梗阻型便秘,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宝;周振东;徐慧岩;曾科跃;倪量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钡剂灌肠检查在便秘诊断中的价值,将96例便秘患者做排粪造影,其中同时有45例和31例分别又做结肠运输试验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显示,排粪造影异常72例,结肠运输试验异常29例,钡剂灌肠检查异常23例.以上3种检查综合分析诊断功能性梗阻69例,结肠慢运输23例.结果表明,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和钡剂灌肠检查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功能性梗阻与结肠慢运输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开喜;陆建良;黄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采用排列结扎术加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加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观察铜离子电化学方法治疗各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对120例各期内痔患者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2%,其中Ⅰ期内痔100%,Ⅱ期97.1%,Ⅲ期96.3%,Ⅳ期72.3%.对便后出血,痔核脱出,肛门潮湿瘙痒、疼痛、坠胀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7.3%,87.5%,96.8%,97.9%,92.8%.结果表明,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对Ⅰ,Ⅱ,Ⅲ期内痔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作者:闵养志;刘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慢性便秘进行分型,观察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性治疗对不同类型便秘的效果.采用肌电图、胃肠传输试验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等方法,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C),针对不同类型便秘分别采用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治疗后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便秘分别采用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症状改善及远期效果,对减少泻剂的滥用和依赖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东林;杨建英;贾克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莫沙必利与麻仁软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9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用莫沙必利,Ⅱ组单用麻仁软胶囊,Ⅲ组联合应用莫沙必利与麻仁软胶囊,均2周后观察疗效.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53.3%和90%,Ⅲ组有效率均高于Ⅰ组(P<0.05)与Ⅱ组(P<0.01).结果表明,莫沙必利与麻仁软胶囊均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药物,两药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谢志荣;罗劲根;欧阳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观察自制组织咬合器经肛门闭式切除直肠治疗直肠脱垂33例.手术操作步骤:(1)半环形闭式切除脱垂肠段内壁黏膜层;(2)闭式环形切除脱垂的直肠;(3)紧缩肛管直肠环.本组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平均住院14.7d.随访2~7年,1例复发,复发率3.3%.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治疗各种程度的直肠脱垂,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林琳;王剑峰;黄熠;刘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们采用直肠黏膜柱状切缝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兰英;田社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采用经阴道加固修补术综合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为已生育女性,年龄30~68岁,病程2~30年.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可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排粪造影:中度前突19例,重度前突23例.42例均于排粪造影终末有钡剂滞留.
作者:康凯;郭耀辉;高龙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观察宣肺理肝润肠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将115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服用宣肺理肝润肠汤,对照组57例服用市售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宣肺理肝润肠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明显.
作者:杨廷旭;郭艳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将29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治疗组,进行肛门内括约肌肌电图和肛管区测压检查,与32例正常人的测压结果对照,并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加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肌电图显示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括约肌均存在静息和力排状态下反常收缩的高张电位;肛管区压力静息状态下为(56.46±13.53)mmHg,收缩压为(164.46±23.13)mmHg,力排状态下为(120.64±41.33)mmH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手术后患者的便秘、疼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满意的缓解,肛管区压力则接近正常人(P>0.05).结果表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和肥厚,加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刘勇敢;张杰民;于文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观察莫沙必利结合中药、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疗效,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口服莫沙必利和中药、针刺1个月,对照组口服麻仁丸28例1个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85.7%(P<0.01).结果表明,莫沙必利结合中药、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远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作者:吕品;李钢;黄国伍;覃远平;邓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采用小针刀闭合切断内括约肌治疗特发性巨直肠性便秘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8~23岁;病程2~7年.采用人工扩肛,服泻药长期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粪造影、钡剂灌肠造影、肌电图、直肠镜检查确诊.
作者:田淇第;孙新明;石岩;李贵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轻、中度痔应用电脑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期望为痔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将需手术治疗的轻、中度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应用电脑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排尿、出血情况,基本恢复一般正常工作时间及随访1年的疗效.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排尿情况均无显著差别.术后无大出血.两组病例随访1年,无肛门狭窄、肛门功能障碍.结果表明,对轻、中度痔的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方法都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省时的特点,但电脑综合治疗仪能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朱钢;谭静范;林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RP)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解剖学有关盆底的论述匮乏,致使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随着盆底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先进的影像技术,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活体的或动态盆底的资料,还为观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情况提供了直接而有用的信息,使直肠脱垂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了飞跃性进步和发展.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诊断作用及价值,对50例排粪造影患者进行结果分析,其中出口梗阻引起便秘者45例,45例中直肠前突36例,耻骨直肠肌肥厚3例,直肠黏膜脱垂4例,会阴下降2例.结果表明,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能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的检查方法,对30例OOC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阴道造影(四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及膀胱位置情况.结果显示,经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前突(RC)+直肠内套叠(IRI)+会阴下降(PD)9例,RC+PD 6例,RC+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3例,RC+IRI 2例,RC+IRI+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AMP)+PD 5例,SPFS+IRI 3例,2例正常,临床物理检查上述诊断分别为5例,4例,1例,2例,所有病例均得到造影证实.四重造影还发现盆底腹膜疝6例,膀胱下垂9例,会阴下降综合征24例,子宫后倾或脱垂6例,其中临床伴有泌尿系统症状者静息相及力排相膀胱异常下降.结果表明,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物理诊断,并且对物理诊断及单纯排粪造影难以诊断的盆底腹膜疝、膀胱或子宫脱垂提供了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余波;潘世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润肠通便汤治疗,对照组服用市售果导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对老年顽固性便秘,必须顾及气血津液,采用辨证施治,从调理脏腑功能着手,使气血津液得充,不可盲目泻下取速效.
作者:唐加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changgengzu肠梗阻郭炳涛.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急性肠梗阻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9):3851.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们采用补气润肠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均经直肠指诊、排粪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8~80岁;病程0.5~36年.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8~81岁;病程1~35年.
作者:马爱文;王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