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体会

孟海梅;吕舒方

关键词:预防, 痔术后, 肛缘水肿, 环状混合痔, 现报告如下, 综合方法, 临床资料, 疗效显著, 嵌顿痔, 并发症, 年龄
摘要:肛缘水肿是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综合方法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12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50例;年龄24~56岁;病程1~40年.其中环状混合痔29例,嵌顿痔16例,混合痔76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直肠下段及肛管尖锐湿疣52例

    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笔者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联合药物辅助治疗直肠下段及肛管尖锐湿疣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男43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8个月.52例中,32例男性及9例女性有同性或异性肛交史,11例否认不洁性交史.性病检测:2例梅毒快速反应阳性,2例丙肝阳性.52例切除病变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均为尖锐湿疣.

    作者:宋正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PPH术后吲哚美辛栓纳肛对镇痛和减少尿潴留的作用观察

    为了观察PPH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纳肛对术后Ⅲ度疼痛及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行PPH 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9例为治疗组.观察PPH术后镇痛和减少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PPH术后以吲哚美辛栓纳肛有明显镇痛和减少尿潴留发生的作用.

    作者:黄慧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止痛如神汤在肛门疾病术后止痛的临床应用

    我们应用止痛如神汤坐浴治疗肛门疾病术后疼痛130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69例,女640例;年龄18~69岁,平均43岁.痔549例,肛裂184例,肛瘘255例,肛周脓肿231例,肛门尖锐湿疣90例,均为骶麻下术后第1天患者.

    作者:海燕;何剑双;尹剑;爱勇;刘军;孙道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肛肠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本科肛肠病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晶;王立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痔上黏膜分层注射并线形外切口治疗Ⅱ、Ⅲ期混合痔

    为提高Ⅱ、Ⅲ期混合痔的疗效.采用痔上黏膜注射并线形外切口(治疗组)治疗Ⅱ、Ⅲ期混合痔20例,同时与外剥内扎术(对照Ⅰ组)及PPH(对照Ⅱ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Ⅱ组在有效率、症状改善、24h内疼痛、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对照Ⅰ组.结果表明,痔上黏膜注射并线形外切口治疗Ⅱ、Ⅲ期混合痔,疗效与PPH相当,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

    作者:师志丽;石建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24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PPH治疗重度痔24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d.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使用PPH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操作方便,手术简单,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

    作者:钟明贵;李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切开加虚挂引流术治疗肛瘘、肛周脓肿35例

    为解决肛瘘、肛周脓肿治疗中存在的肛门功能保护不足、挂线勒割时所产生的疼痛,采用内口切开,在内口与手术切口之间松弛挂人橡皮筋,做牢固、持续的对口引流,不勒断肛门括约肌.待创面变浅接近愈合时,拆除引流物,换药至创口愈合.用该法治疗肛瘘、肛周脓肿35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东;周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分段外剥内扎加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2例

    我们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加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35岁;病程0.5~25年.其中嵌顿性混合痔23例.

    作者:柳著;刘丽娟;张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内扎悬吊术加药物灌肠治疗老年混合痔48例临床观察

    为探索老年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采用内扎悬吊术加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48例.结果2~3周均痊愈,随访3个月无出血、肛门狭窄、脱出等并发症.该法治疗原理与PPH相似,但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姚卫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缝线位置与深度对混合痔疗效的影响

    为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时荷包缝合线的位置对混合痔疗效的影响,选择45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于齿状线上2.5~3cm做荷包缝合(观察组),45例选择齿状线上3~3.5cm做荷包缝合(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及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便血、痔脱垂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痔核回缩效果明显.结果表明,PPH荷包线位置选择在齿状线上2.5~3cm,深度包括直肠黏膜层时,近期疗效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楼伟;周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局部注射克泽普联合盐酸奈福泮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局部注射克泽普联合盐酸奈福泮在肛门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将行肛门病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6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例.静脉镇痛采用一次性微量连续镇痛泵以2ml/h进行.Ⅰ组:单纯局部注射克泽普5ml;Ⅱ组:局部注射克泽普5ml,静脉镇痛配方:盐酸奈福泮240mg加芬太尼0.1μg/(kg·h);Ⅲ组:局部注射克泽普5ml.静脉镇痛配方:芬太尼0.3μg/(kg·h);Ⅳ组:单纯静脉镇痛,配方同Ⅲ组.观察各组患者48h的镇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4h内各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h后的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Ⅳ组亦高于Ⅱ、Ⅲ组(P<0.05).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Ⅲ、Ⅳ组(P<0.05).所有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注射克泽普联合盐酸奈福泮静脉用药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模式的镇痛方法,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林怡;黄卫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肛肠病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的麻醉效果观察

    为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对肛肠病手术镇痛的作用效果,将60例ASA Ⅰ~Ⅱ级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0mg(氟比洛芬酯加芬太尼PCIA),B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ml(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术后1,2,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情况.在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2浓度.结果显示,术后1,2,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hA组的芬太尼用量(212.03±56.21)μg低于B组(289.65±100.32)μg(P<0.05).A组术后24h血清中PGE2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氟比洛芬酯于肛肠病术前应用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萍;许民;姜万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百克瑞杀菌纱布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评价百克瑞杀菌纱布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肛瘘术后患者8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应用百克瑞杀菌纱布治疗;对照组40例清创后应用常规方法处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清除细菌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百克瑞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后期有助于减少创面渗出和提高创面肉芽新鲜度评分.结果表明,百克瑞是一种疗效高、作用强的外用杀菌药物,特别适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治疗.

    作者:彭亚平;杨新庆;杨巍;杨关根;陆婉英;陈志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嵌顿痔156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采用外剥内扎内注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156例.术后配合使用自拟痔科熏洗方熏洗治疗,全部治愈,平均疗程16d,随访1~5年.无复发,无肛门狭窄或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法治疗急性嵌顿痔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疗效确切,无后遗症,远期疗效肯定,自拟痔科熏洗方可有效改善症状,是治疗嵌顿痔可靠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体会

    肛缘水肿是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综合方法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12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50例;年龄24~56岁;病程1~40年.其中环状混合痔29例,嵌顿痔16例,混合痔76例.

    作者:孟海梅;吕舒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07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ngfazheng并发症朱正德等.低位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0):798.张学莉等.糖尿病合并肛门部感染的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3):305.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亚甲蓝联合应用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66岁.因反复便血伴便时肛门肿物脱出、肛周瘙痒1年,加重3个月于2007年4月17日入院.入院时证见:便血,色鲜红,呈滴状;肛门轻度疼痛、坠胀不适;肛周瘙痒,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入院查体:T 36.4℃,P 78次/min,R19次/min,BP 16.5/9.9kPa,心、肺、腹(一).

    作者:袁学刚;张昱;刘世茹;李扬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18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消痔灵注射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60例;年龄22~68岁;病程3~2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环形肿物脱出、便血,其中17例肿物嵌顿,表现为局部高度水肿,血栓形成,部分表面糜烂坏死.

    作者:张伟先;高秀玲;郭耀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乌甲素对混合痔手术患者IgA、IgM、IgG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LA)对痔手术患者IgA、IgM、IgG水平的影响,选择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高乌甲素组(L组)、曲马多组(T组)、空白对照组(B组).每组12例.L组、T组术前30min分别静脉滴注LA8mg、曲多马100mg,30min滴注完毕.麻醉后即开始在L组、T组连接电子输注泵,以LA0.28mg/ml或曲马多8mg/ml进行持续背景输注,术后再实施PCA.分别于麻醉用药前30min、术毕即刻、术后24h、术后48h取外周静脉血,测定IgA、IgM、IgG.结果B组术后48h血清lgA降低,与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T组术后24h血清IgM降低,与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毕即刻、术后24h血清IgG降低,与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LA于痔术后在一定程度上可稳定血清IgA、IgM、IgG水平.

    作者:魏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胶圈套扎法治疗痔

    痔病的胶圈套扎疗法是介于注射和手术之间的有效疗法[1],治愈率或有效率为70%~80%[2].我国采用的胶圈套扎法分为两种,即痔核直接套扎法与痔上黏膜套扎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陆金根;曹永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