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李春梅;刘佩霞

关键词:肛门疾病, 尿潴留, 护理
摘要:本文对肛门病手术后的急性尿潴留的护理分述如下.1 术前准备肛门疾病应用手术方法治疗对病人会造成心理刺激,影响术后恢复和手术效果.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长Ⅴ形切口外剥内扎加内注治疗Ⅲ期混合痔

    我们采用小长Ⅴ形切口外剥内扎加内注治疗Ⅲ期混合痔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5~67岁,平均44岁.

    作者:赵印;原有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一次性切开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29例

    我科采用一次性切开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2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2例;年龄3~18个月,其中3~6个月15例,6~12个月8例,12~18个月6例.

    作者:闫伟鹏;宋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消痔灵注射加后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加后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将药物注射和合并多种肛门疾病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直肠前突32例.结果显示,32例中治愈25例,好转7例,有效率100%.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加后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是治疗直肠前突和同时治疗多种肛门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碧华;曹暂鉴;张祯;彭国琴;安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特大粪石嵌塞1例

    患者女,32岁.因排便困难2年,加重30d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14~15d一行,水样便,持续7~8d,无出血,腹痛、腹胀,便后稍减.

    作者:姜丽莎;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古墨膏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为研究古墨膏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足跖肿胀模犁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古墨膏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古墨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明显减轻鸡蛋清致炎大鼠足跖肿胀度,并具有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结果表明,古墨膏对动物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赵高斯;张小元;张兆芳;张美玲;徐基伟;王思农;刘永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例结肠梗阻并发急性心衰的抢救及护理

    2008年12月,我们收治1例结肠梗阻患者,在灌肠2h后排便过程中,突发急性心衰,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住院15d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爱芳;辛显印;卢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微创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探索环状混合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将混合痔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小切口肛垫固托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分级、术后肛缘水肿例数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半年随访.两组痊愈、好转、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小切口肛垫固托术,内痔微创缝合,使肛垫复位、缩小、缝线及硬化剂的异物敛炎刺激使痔组织与黏膜下层、肌层之间发生纤维化增生,瘢痕性粘连固化,闭塞、压迫肛垫内扩张变性的血脉网络.达到消除内痔病理状态的目的.外痔区微小切口减压,消除过多赘生外痔组织,外痔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混合痔术后留置软质排气管的临床观察

    本文从混合痔术后护理的角度,研究混合痔切除术后留置软质排气管预防和缓解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并对混合痔切除术后66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怡;陈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种治疗肛门瘙痒症方法疗效比较

    为了探索肛门瘙痒症的治疗方法,将991例肛门瘙痒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热郁结型、风湿夹热型及血虚牛风型,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果显示,风热郁结型中3种疗法疗效相近;风湿夹热型中3种疗法相近;血虚生风型中3种疗法疗效有差异.

    作者:谢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蹄铁型肛瘘术式的改良与应用

    近年来,我们将蹄铁型肛瘘治疗的3种术式--切开开放术、不全切开术、半开放半闭锁法改良为留皮桥切开法、切开间断闭锁法、留皮桥切开间断闭锁法3种新术式,并应用新术式治疗86例蹄铁型肛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喜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四联疗法治疗肛门湿疹166例

    我们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肛门湿疹1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7例,女59例;年龄10~61岁;病程1个月至30年.

    作者:于丽萍;林林;孟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枯痔钳注射法治疗痔、肛裂、肛瘘及肛门良性肿物的疗效观察

    为探索疗效高、方法简便的治疗各类肛肠疾病的方法,采用获国家专利的枯痔钳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痔、肛裂、肛瘘及肛门良性肿物9 168例、115 506处病灶,一次注射治愈率97.62%.二次注射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疗法.结果表明,枯痔钳注射法治疗痔、肛裂、肛瘘及肛门良性肿物疗效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格伟;姚瑞英;刘文捷;朱禄来;乔瑞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6例

    为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诊治,回顾性分析6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3例治愈患者中有2例经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3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坏死结肠切除,2例行结肠造口,均死亡.结果表明,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有效,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

    作者:于周满;张彤;李元龙;张增强;王奂生;张佃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为主治疗结核性肠炎1例

    肠结核是由人型结核杆菌或牛型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我院采用以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为主治疗结核性肠炎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辛健;辛显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两种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比较

    为了比较治疗环状混合痔V形外剥内扎术中保留皮桥(对照组)与不保留皮桥术式(治疗组)的疗效,将289例环状混合痔分成两组,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16例.结果显示,两组均临床治愈.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平整,肛门功能良好,无黏膜外翻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所用术式不保留皮桥,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唐旭;李存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32例拖出式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期61个月(3~108个月).其中严重直肠损伤6例,直肠癌Dixon术后严重肠吻合口漏2例,直肠血管瘤1例,幼年性大肠息肉病2例,经多次手术未治愈的巨结肠病5例,Hartmann手术后造口回纳术5例,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3例,大肠广泛炎性息肉伴大出血1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梗阻切除造口术后造口回纳1例,直肠癌伴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1例,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5例.结果显示,拖出式低位吻合术术后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满意(Ⅰ级29例,Ⅱ级3例).结果表明,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应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

    作者:孙睛;蔡秀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较多,防治及护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125例肛肠病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痔术后长效止痛剂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比较长效止痛剂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在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外切内扎术58例,分为长效止痛剂组(28例)和PCEA组(30例).长效止痛剂组用1%亚甲蓝2ml加0.25%布比卡因8ml组成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于手术结束时沿切缘及基底作点状及皮内注射.PCEA组以丁卡因、舒芬太尼、氟哌利多配成混合液100ml置于PCA泵内,行自行给药经硬膜外镇痛,持续72h.于手术后12h,24h,48h,72h,96h,120h分别观察记录疼痛评分(VAS)、尿潴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术后72h内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长效止痛剂组(P<0.05),两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应用PCEA镇痛效果优于长效止痛剂.

    作者:罗湛滨;吴文江;张思奋;范小华;郑镇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75例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将145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治愈率97.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愈率94.3%,总有效率9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疗效肯定,且安全可行.

    作者:王银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8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changgenzu 肠硬阻贲大刚等.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64例报告).解剖与临床,2008,13(3):191.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