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成廷
患者男,43岁.2年前因肛周脓肿切开排脓引流治愈,1周前再次复发,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用药不详)8d,效果不佳,且病情逐日加重,肛门部剧烈疼痛,发热,畏寒,体温39℃,急送我科,门诊确诊为蹄铁型肛周脓肿,收住院.患者取截石位,视肛门两侧高度肿大,除12点区域未肿胀外,其余肛周红肿突起,呈桃红色.触痛剧烈,有明显波动感,直肠指检可触及直肠内明显肿胀.
作者:费杰;李罗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将144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分别用中药汤剂及锡类散混合液直肠滴入.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闫陇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痔消颗粒洗剂治疗痔病的疗效.临床应用痔消颗粒洗剂治疗痔病320例,并与却毒汤治疗的16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该洗剂治疗痔病总有效率99.4%,总显效率84.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便血、疼痛、肿胀、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明显.
作者:金振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将金玄痔科熏洗散和龙珠软膏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其中痔术后50例,肛裂术后28例,肛瘘术后22例.对照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7-65岁,平均41岁;其中痔术后40例.肛裂术后25例.肛瘘术后20例.
作者:李建华;刘立新;周文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将60例ASA 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小儿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缓注2mg/kg的丙泊酚;B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C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各组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BP、HR、SPO2变化无差异(P>0.05).C组丙泊酚用量(68.8±24.3)mg低于B组(92.8±23.1)mg及A组(109.8±43.3)mg(P<0.05),术后C组的苏醒时间(2.1±1.3)min少于B组(3.8±2.3)min及A组(12.8±5.6)min(P<0.05).结果表明,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使患儿在结肠镜检查中无痛苦,安全、舒适.
作者:赵萍;由玮;蒋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7~60岁;病程1~20年.治疗方法: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指法或分叶镜扩肛后,将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翻出肛外.在外痔边缘处做V形切口,剥离曲张的静脉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显露出外括约肌皮下部肌纤维.
作者:张会秋;刘希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们应用五仁汤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2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0例,有便秘史3-10年,男162例,女118例;年龄18-72岁.平均42岁.原发病为混合痔98例,肛周脓肿65例,肛裂48例,肛瘘37例.直肠前突32例.
作者: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对Ⅲ、Ⅳ度痔病行PPH的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90例中、早期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3例,尿潴留28例,严重肛门疼痛6例;远期并发症有术后痔核脱出4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大便失禁、直肠阴道瘘发生.结果表明,只要正确处理并发症,PP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痔的理想方法.
作者:袁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痔病的临床价值,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97例痔病患者施行RPH,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5min,平均住院3.5d.结果表明,RPH治疗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内痔部分,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蒋干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8-62岁.其中皮下脓肿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4例,蹄铁型脓肿1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
作者:涂国平;周爱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5年来,我科采用选择性手术及中药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15-24岁,平均17.6岁.11例为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入院,2例为外院行切开引流术后人院,1例为外院切除缝合未愈入院,1例为骶尾部突发红肿热痛就诊.9例病灶发现毛发1根至数根不等,3例外院治疗时证实毛发已剔除.术前检查肛门后位均未扪及硬性条索状物,指诊肛内齿状线区未扪及内口.
作者:王丹丹;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对98例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术.在切开脓肿同时切开内口,必要时挂线处理,术后给予抗感染、换药、坐浴.结果显示,98例中治愈93例,治愈率95%,刨面愈合时间平均23d.未发生肛门失禁、漏气、漏便、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无肛瘘发生和其他后遗症.结果表明.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较单纯性切开引流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形成.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再手术的几率,并且无后遗症发生.
作者:高建军;徐守森;马维龙;童文伟;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佳治疗方法,将63例肛周脓肿婴幼儿分成3组,分别采取脓肿局部切开引流、脓肿扩大切开引流和脓肿切开挂线治疗,对治疗后的肛瘘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脓肿扩大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的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部切开组(P<0.05).3组创口愈合时间、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肛管静息压,局部切开组,切开挂线组明显低于扩大切开组(P<0.05).结果表明,一次性行扩大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适宜的方法.
作者:邢茂青;姜宏志;刘强;鞠海珍;张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CO2激光治疗肛裂的可行性及效果,我科利用CO2激光清除肛裂及其附属病灶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烟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传统手术方法与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治疗混合痔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4岁,平均40岁.单纯混合痔165例,混合痔嵌顿35例.既往注射硬化剂治疗者16例,手术治疗者10例.
作者:姜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盆底肌功能紊乱疾病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对33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加自身功能锻炼提肛运动1个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6例恢复正常,8例有间断出现紊乱的患者,通过再次治疗功能恢复正常,7例反复出现紊乱,2例需进行长期治疗.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加自身功能锻炼提肛运动可使盆底肌功能紊乱基本得到恢复.
作者:黄宏国;马木提江;艾尔哈提;周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们将亚甲蓝混合液和高乌甲素混合液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36例,现将镇痛效果比较如下.临床资料: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岁.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例.治疗方法:36例混合痔患者均采用外切内扎术.A组:将1滴肾上腺素注射液、2%亚甲蓝注射液10mg(1ml)、布比卡因注射液18.75mg(2.5ml)、利多卡因注射液50mg(2.5ml)、注射用水3ml混合,配制成长效镇痛剂A(亚甲蓝的浓度为0.2%),对创面的皮下行点状注射,根据创面大小,一般用量为5-10ml.B组:将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8mg、布比卡因注射液18.75mg(2.5ml)、利多卡因注射液50mg(2.5ml)、注射用水5ml混合,配制成长效镇痛剂B(高乌甲素的浓度为0.08%),对创面的皮下行点状注射,根据创面大小,一般用量为5-8ml.
作者:张春辉;贺克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对比自动胶圈套扎法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痔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0例和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予以自动胶圈套扎术,Ⅱ组予以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对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满意度、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排便障碍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排便障碍、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程、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程、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满意度、手术时间等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胶圈套扎组对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及排尿的困难程度,在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程、首次排便时程及首次排便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外切内扎组,自动胶圈套扎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关瑞剑;赵江宁;赵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2005-2007年,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19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0例,女59例;年龄≤20岁35例,21-30岁81例,31-40岁62例,>40岁41例.其中皮下脓肿105例,肛门后间隙脓肿53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蹄铁型脓肿1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1例.
作者:黄尊显;黄海燕;房磊;张逊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平衡镇痛的效果.将19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衡镇痛组采用平衡镇痛(98例).常规镇痛组采用常规镇痛(92例).观察其术后疼痛、不良反应、疗程等.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组在术后镇痛效果和减少部分并发症方面优于常规镇痛组.
作者:彭德;杨冬云;徐超;苏俊文;刘玉容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