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国;马木提江;艾尔哈提;周建梅
近年来,我们将金玄痔科熏洗散和龙珠软膏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其中痔术后50例,肛裂术后28例,肛瘘术后22例.对照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7-65岁,平均41岁;其中痔术后40例.肛裂术后25例.肛瘘术后20例.
作者:李建华;刘立新;周文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传统手术方法与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治疗混合痔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4岁,平均40岁.单纯混合痔165例,混合痔嵌顿35例.既往注射硬化剂治疗者16例,手术治疗者10例.
作者:姜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番泻叶联合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番泻叶联合应用为观察组和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对照组.观察术前的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术中的肠道清洁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排便结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满意度观察组为80.6%(162/201).对照组为69.6%(133/191)(P<0.05).结果表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番泻叶联合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比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效果好.
作者:吴德乐;徐宇;王昭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盆底肌功能紊乱疾病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对33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加自身功能锻炼提肛运动1个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6例恢复正常,8例有间断出现紊乱的患者,通过再次治疗功能恢复正常,7例反复出现紊乱,2例需进行长期治疗.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加自身功能锻炼提肛运动可使盆底肌功能紊乱基本得到恢复.
作者:黄宏国;马木提江;艾尔哈提;周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对比自动胶圈套扎法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痔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0例和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予以自动胶圈套扎术,Ⅱ组予以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对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满意度、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排便障碍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排便障碍、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程、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程、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满意度、手术时间等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胶圈套扎组对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及排尿的困难程度,在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程、首次排便时程及首次排便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外切内扎组,自动胶圈套扎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关瑞剑;赵江宁;赵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7~60岁;病程1~20年.治疗方法: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指法或分叶镜扩肛后,将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翻出肛外.在外痔边缘处做V形切口,剥离曲张的静脉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显露出外括约肌皮下部肌纤维.
作者:张会秋;刘希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末段回肠炎的相互关系,对68例UC结肠镜检查末段回肠的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8例中66例发现末段回肠炎症病变占97.1%,其中32例在第1次复诊时发现存在末段回肠炎性改变,另外34例在第2次复诊时出现末段回肠的病理改变;两次复诊时间间隔为10-14个月.结果表明,末段回肠慢性炎症改变是UC在小肠的另一种表现.
作者:王志礼;莫克旗;吴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5年来,我科采用选择性手术及中药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15-24岁,平均17.6岁.11例为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入院,2例为外院行切开引流术后人院,1例为外院切除缝合未愈入院,1例为骶尾部突发红肿热痛就诊.9例病灶发现毛发1根至数根不等,3例外院治疗时证实毛发已剔除.术前检查肛门后位均未扪及硬性条索状物,指诊肛内齿状线区未扪及内口.
作者:王丹丹;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将我院2002-2007年有完整资料的150例选用腰俞穴麻醉的肛肠病手术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90%以上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其余患者需加用局部麻醉方能完成手术.结果表明,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好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麻醉不全,术中牵拉反射,麻醉毒性反应和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作者:冯成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将144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分别用中药汤剂及锡类散混合液直肠滴入.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闫陇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8-62岁.其中皮下脓肿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4例,蹄铁型脓肿1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
作者:涂国平;周爱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将77例腹泻型IBS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匹维溴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4.5%,对照组总有效率71.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痛泻要方加减治疗IBS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智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术前诊断不清是复杂性肛瘘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1].为了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一次性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的诊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平良;李晶;肖振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笔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5例;年龄1个月至12岁.发病时间出生后1-6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2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3例,均为单侧发病.治疗方法:用2%利多卡因3ml加2ml注射用水从外口沿瘘管方向至肛缘做皮下浸润麻醉,视患儿年龄的大小,适当增减用药量.
作者:梁方向;梁卫武;梁方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笔者采用温脾汤加减及针刺配合西医治疗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50-66岁,平均53.5岁;术后梗阻时间3-19d.均为中晚期直肠下段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
作者:曹志遥;尹伯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院采用中药灌肠加口服参苓白术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50例;年龄30-70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均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检查:局部充血、水肿,表面布满脓苔.此期间用过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后改用中药灌肠加口服参苓白术丸效果颇佳.
作者:于爱芳;辛显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探讨消痔同脱膏治疗发作期痔的疗效,用消痔固脱膏治疗发作期痔62例(治疗组),并与用九华膏治疗的5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30.6%和20.7%.显效率分别为40.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和89.7%,平均疗程分别为(14±3)d和(20±5)d,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消痔固脱膏对发作期痔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疗程短,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熊伟南;郭耀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2005-2007年,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19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0例,女59例;年龄≤20岁35例,21-30岁81例,31-40岁62例,>40岁41例.其中皮下脓肿105例,肛门后间隙脓肿53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蹄铁型脓肿1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1例.
作者:黄尊显;黄海燕;房磊;张逊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观察痔消颗粒洗剂治疗痔病的疗效.临床应用痔消颗粒洗剂治疗痔病320例,并与却毒汤治疗的16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该洗剂治疗痔病总有效率99.4%,总显效率84.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便血、疼痛、肿胀、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明显.
作者:金振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