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刘美湘
为了总结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指标和处理措施,回顾性分析21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例确诊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显示,本组治愈20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尽早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康新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44岁.因肛门有异物脱出3年就医于我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异物脱出,脱出物不能自行还纳,伴便下鲜血,量不多,无肛门痛,未行诊治.此后脱出物逐渐增大,每遇劳累及久站均脱出,便下鲜血量逐渐增多,并间断出现大小便失禁.既往史:10年前曾有腰椎压缩性骨折史,近3年直肠脱垂后出现大小便失禁.6年前出现右侧近坐骨结节处有一溃口,后渐出现骶尾部及左侧近坐骨结节处相继溃口,有分泌物溢出.
作者:蔡碧波;张霓;张振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观察等离子低温消除技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同期收治的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等离子刀手术组50例(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结果表明,等离子低温消除技术在肛肠手术中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郭茂华;王心吉;熊勇;黄新全;陈兰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藏毛窦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一般在青春旺盛期发病,特别是男性体毛多的患者好发.我院2006~2007年共收治8例藏毛窦,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HCPT 是采用高频电容场治疗肛肠病的物理疗法,临床上应用10余年.笔者现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阳;夏航校;毛宽荣;冯玉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腺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总结了20例距肛门1~10cm直肠腺瘤行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20 例腺瘤切除彻底,近期无局部复发征象.结果表明,对于病变位于低位直肠的患者,只要符合适应症,则局部切除术既可以达到根治术的疗效,又能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
作者:谭群英;张金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重度混合痔包括多发性混合痔、环状混合痔及嵌顿性混合痔,临床上一般多采用环切术,并发症较多且常有后遗症.近年我院采用外剥内扎法加1:1 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剡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采用国产吻合器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34例.结果显示,本组治愈率100%.术后发生肛门轻度疼痛3例,下腹部疼痛2例,尿潴留2例.平均住院6d,无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发生.结果表明,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杜士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加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18~62岁;病程2~15年.裂口位于肛管后位32例,前位14例.
作者:朱春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出预防措施.结果显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率4.9%(5/102),会阴部切口感染率22.0%(13/59),肠梗阻发生率2.0%(2/102),单腔造口狭窄及造口周围疝发生率均为3.4%(2/59,2/59),吻合口漏发生率4.7%(2/43),造口坏死回缩及造口出血发生率均为1.7%(1/59,1/59),输尿管损伤及骶前静脉大出血发生率均为1.0%(1/102,1/102),结果表明,针对每一种并发症分析原因,逐一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李梅岭;何洪芹;王文进;於太斌;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对12例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 HMB45、S-100、Vimetin、Melan-A、E-cad、CyclinD1、Ki-67、p16等染色.结果显示,12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2例,误诊其它疾病10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8例,梭形细胞为主3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2例 HMB45、S-100 均阳性,3例 Melan-A 阳性,9例 Vimetin 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3例Ecad 部分阳性,3例 CyclinD1部分弱阳性,9例Ki-67阳性(约10%),6例p16部分阳性.结果表明,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以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肿物脱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Vimetin,Melan-A 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红胜;黄斌;孙丽君;章美珍;徐锦屏;金利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47岁.以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1个月人院.专科检查:齿状线上有一约1.5cm×1.5cm×1.5cm粉白色带蒂广基、质地略韧的瘤结节.临床诊断为肛乳头瘤,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组织1.5cm×1.5cm×1.5cm,表面光滑,淡黄色,质韧.镜下所见肠黏膜上皮下腺样及团状、条索状排列的瘤细胞,细胞小,多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化:Syn(++),NSE(++),CgA(++).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有各种肛肠疾病症状的6375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男3562例,女2 813例;年龄16~98岁,平均58.5岁,共发现结直肠疾病3 021例,占47.4%.其中结直肠癌1 117例,占17.52%;结肠息肉1 035 例,占16.23%;炎症性肠病713例,占11.18%,结肠黑变病156例,占5.2%.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以进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选,进行结直肠肿瘤的早期干预,能够提高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率,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治愈率.
作者:李相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技术,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将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40例,腹腔镜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系膜完整性、切缘阴性率、腹腔冲洗液及吻合口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等.结果显示,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系膜完整性、切缘阴性率、腹腔冲洗液及吻合口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遵循无瘤技术操作是安全的手术.
作者:叶平江;应晓江;沈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I临床应用价值,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24)min和(182±29)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6±51)ml和(345±63)ml(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分别为(3.5±1.3)d和(6.2±2.1)d(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至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经济,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杨铁峥;林瑞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方法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常易造成皮桥水肿.笔者近年对混合痔采用手术加消痔灵注射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苦参汤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优点,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术后使用苦参汤,对照组65例术后使用1:5 000PP液.结果显示,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苦参汤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各种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苦参汤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有效可靠的药物.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李万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特殊性,所以小儿肛肠疾病有其临床特点,现就手术中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儿童肛肠病检查及手术体位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肛门专科检查资料,在采集病史时应努力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用微笑或表扬语言鼓励患儿,或手轻轻抚摸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检查时应尽量让患儿与家长在一起,动作轻柔,尤其是对肛周脓肿、血栓痔患儿.
作者:龚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观察溃结胶囊口服原方煎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溃结胶囊并原方煎剂灌肠,每次2~3粒,每日3次.原方水煎1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配合结肠炎丸常规治疗,每10d观察1次,10d为1疗程,2~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0.0 %(P<0.01).结果表明,溃结胶囊口服原方煎剂灌肠治疗UC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史继渊;张凯麟;汪世平;蔡秀莲;辛斌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