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兰岚
目的:观察胎儿安颗粒对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孕鼠胎盘形态学及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究胎儿安颗粒治疗ACA阳性所致免疫性流产的作用机理.方法:动物适应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胎儿安低剂量组、胎儿安中剂量组、胎儿安高剂量组,每组10只.每日晨8:00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建立大鼠动情周期档案;于喂养8d、12 d,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雌鼠均注射ACA蛋白液建立ACA阳性孕鼠模型;于第2次注射ACA蛋白液24h后,用EHSA法检测抗体滴度;将雌雄大鼠2:1合笼,发现阴栓或者阴道涂片中可见大量精虫标记为妊娠第1天,从妊娠第1天开始给药,1次/天,共14 d.结果:光镜下胎盘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模型组胎盘存在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可见胎盘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胎盘血管扩张;治疗各组孕鼠的胎盘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胎盘血管扩张及静脉瘀血现象减少.NO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他治疗各组NO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胎儿安中、高剂量组N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胎儿安低剂量组比较,胎儿安中、高剂量组的N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安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安颗粒能增加血浆中NO含量,减少胎盘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胎盘血栓的形成,增强胎盘血流灌注,提示此为其治疗ACA阳性所致免疫性流产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敬娟;肖新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以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以不能正常工作,常伴心悸、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厌世及自杀行为,影响患者的康复,该病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SD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1].江开达[2]在2007年《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指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8%~79%,但多在45%左右,主要是轻、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约占十分之一.Guiraud等[3]在近年研究发现其半年内发病率为72.2%,女性、抑郁病史、重大身体残疾、卒中病史、生活压力大的患者在一个月内更容易出现中风后抑郁.
作者:唐芬;章丰繁;张青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柴胡12 g,白芍20 g,陈皮6 g,半夏12g,太子参10 g,茯苓20 g,炒白术20 g,甘草6 g,白花蛇舌草20 g,三七9 g,凤尾草30 g)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口服,两组疗程均为治疗12周.结果:两组肠镜疗效、便血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F-kBp50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可以降低UC患者NF-kBp50、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病变结肠的炎症程度,改善便血等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与美沙拉嗪肠溶片相当.
作者:梁尧;李桂贤;王伟;郑超伟;李生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也被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等.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气血不足,风寒湿侵袭,或是外伤迁延不愈所致.针对其病因病机,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针灸、推拿、注射疗法、药物、小针刀等,尤其是近几年逐渐重视和推广应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如关节松动术等)、壮医经筋疗法、新的理疗仪器等,提高了本病的疗效.现笔者对近年来各种中医药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情况作综述如下.
作者:兰小春;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体质是指以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为基础,在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在内的固有特质.体质辨识是指以人的体质为出发点,从体质状态及体质分类的不同特性,针对性的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因人制宜”地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本文从壮医基本理论体系入手,因人、因地制宜,重视人的先天因素以及在不同环境的体质状态,权衡干预措施,提出壮医特色临床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新的方法与评估体系.
作者:李凯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内服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附睾炎(子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龙胆泻肝汤联合外敷双柏散治疗能提高急性附睾炎(子痈)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杰;梁健峰;范郁涛;陈举;陈振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两组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艾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旭东;李江;朱菊清;莫想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盆腔疼痛症是妇科常见症及疑难病症,涵盖西医众多疾病,常见于中医的痛经、带下、胎动不安、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癥瘕、妇人腹痛等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常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陈慧依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临床诊治妇科盆腔疼痛症以症候为着眼点,分析其病因病机,结合经、带、胎、产等疾病特点辨证论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内食糜、胃液等内容物因胃的异常蠕动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实际上包含了多种症状,如烧心、反酸、胸痛、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和(或)并发症,包括食管黏膜糜烂、出血、狭窄等,烧心和反流是其典型及核心症状[1].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焦虑抑郁与不良事件、打鼾、食管运动功能差等与GERD的发病具有重要相关性[2].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恶化,我国的GERD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中医学虽无GERD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嘈杂”“吞酸”“梅核气”“反胃”等范畴,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医药对GERD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并且相较于西医具有复发率低、价格便宜、毒性小等优点.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莫湘;刘松华;李明灯;陈艳斌;黄大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用扶芳藤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生存质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扶芳藤益心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患者脑钠尿肽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扶芳藤益心汤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阳衰、瘀阻水停证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尿肽有良好效果.
作者:雷贻禄;李成林;韩景波;罗锦伟;苏博慧;李竹苑;陀鹏;叶仕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黄芪建中汤口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内服方药组成:黄芪、白芍各15 g,生姜、桂枝、大枣各10 g,炙甘草6 g,饴糖50 g,穴位选取: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等.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斯总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贝母瓜蒌散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服用贝母瓜蒌散加减治疗.结果: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贝母瓜蒌散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效.
作者:王诗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用调节冲任法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加用“女淋汤”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随访5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增加值分别为10.8±9.9 pg/ml、-0.3±0.27 pg/m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痊愈患者随访5年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0.0%和6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调节冲任法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痊愈率高,疗效持久,可能与雌二醇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要全保;朱艳;包兴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桑椹药材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椹药材中的白藜芦醇和芦丁含量;采用改良后pH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椹花色苷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桑椹进行理化鉴别.结果:10批白藜芦醇含量为0~0.0143 mg/g,芦丁含量为0.2922~2.3680 mg/g,花色苷含量为0~21.11 mg/g;薄层色谱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专属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桑椹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诚;王柳萍;辛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并优选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的提取工艺,建立麻黄碱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麻黄碱与橙皮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麻吉二陈特禀咳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麻黄碱、橙皮苷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甲醇-乙腈-0.2%磷酸(2.5:2.5:95)、乙腈-0.2%磷酸(21∶79),检测波长分别为208 nm、283 nm.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水,提取3次,每次90 min.麻黄碱平均含量为0.59 mg/g,RSD=2.08%(n=3);橙皮苷平均含量为2.98 mg/g,RSD=3.61%(n=3).结论:该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以为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杨正腾;叶信;马家宝;王力宁;陈小媛;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两组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及疼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作者:蒋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根据罗马Ⅲ标准可以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四型,临床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为常见.导师李学军教授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江淮名医,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治疗该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师从李学军教授,受益匪浅,兹总结其予健脾培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以供读者参考.
作者:孙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脂肝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用脂肝消(荷叶12 g,丹参15 g,虎杖10 g,葛根10 g,姜黄10 g,泽泻15 g,鸡骨草10 g,决明子12 g,绞股蓝12 g,绿茶6 g)治疗.结果:痊愈17例,显效32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结论:脂肝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
作者:孙唱;刘文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用五苓散治疗脱水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脱水型妊娠剧吐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妇科常规补液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免煎剂口服,对照组50例仅采用妇科常规补液对症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尿酮体变化,随访2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复发率低.结论:五苓散治疗脱水型妊娠剧吐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建芳;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我们可将此类咳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1].变应性咳嗽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痰少或无痰,发作无时间性,多伴咽痒,与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其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治疗上以止咳、抗组胺为主,必要时吸入或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因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大,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中医治疗AC疗效显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严氏祛风除痒止咳方是福建省名老中医严桂珍教授的经验方,应用于临床几十年,对变应性咳嗽、咽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外感风热兼肺肾亏虚者.笔者师从严桂珍教授十余载,现将老师应用本方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张川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