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PPH的临床观察

漆涛;黄德铨;赵丹;曹吉勋

关键词: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腰俞穴麻醉, 异丙酚静脉全麻
摘要:为观察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麻醉效果,回顾性分析腰俞穴麻醉(A组)、硬膜外麻醉(B组)与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C组)用于PPH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PPH具有接台时间短、术中患者舒适、并发症少及安全等优点.结果表明,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适用于PPH.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反复应用抗生素1例肛瘘患者引发的思考

    患者男,68岁.反复肛门坠胀疼痛不适16年,每年发作7~8次,每次静脉滴注抗生素10d左右肿痛逐渐消失,已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此次发作肿痛加重,脓肿范围蔓延至右侧肛周及臀部,静脉滴注抗生素无效.查体:膝胸位,肛周外观未见异常,无溃破口及红肿.指诊12点肛管直肠环纤维化,弹性差.12~1点肛管直肠环上方可触及1cm× 1cm大小硬结.手术中探查见肛门后位及右侧整个臀部下方布满脓腔及瘘管,内有大量胶冻状腐败坏死组织.给予肛门后位切开,右侧臀部开窗4个,各窗口之间挂橡皮筋引流.

    作者:张伟先;柳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复方生肌膏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复方生肌膏在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将肛裂术后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术后使用复方生肌膏外敷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复方生肌膏具有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的作用.

    作者:易文;喻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

    近年来,我们采用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1岁;病程1~10年,平均3.5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或腰俞穴麻醉.用指诊、探针、肛门镜等查清管道走行及内口位置,将远端低位支管先予切开,或挂浮线引流10d左右即可.以探针寻找主管、内口成功后,将橡皮筋从主瘘管引出肛门,但暂不切开主管皮肤,在扎紧橡皮筋前,再在肛内引出的皮筋段(以下称之为“上段皮筋”,即以内口为界,将整条皮筋分为上、下段)下垫以3mm厚、宽2cm、长短视主管长度而定的纱块,纱块垫能缓冲上段皮筋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拉力.2~3周后,下段皮筋移至皮下时,即可在局麻下将皮肤沿皮筋切开,取下皮筋通畅引流,换药数天即可痊愈.期间上段皮筋压迫下的缓冲纱块可于紧线时更换.

    作者:王军明;焦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周脓肿继发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54岁.10d前因肛旁肿痛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在当地医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患者术后创口开始红肿变黑,波及到会阴,阴囊肿胀溃破流脓明显,创面不愈合,后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痛苦面容,强迫体位,体温38.5℃,精神不振.肛门检查:取胸膝位,见3、9点位肛旁各有一2.0cm×2.0cm红肿区,3点位红肿区向阴囊皮下漫延,切口处及阴囊与肛门之间有一溃口,有黑色坏死组织并恶臭脓液流出,脓腔呈黑色,表面部分筋膜已坏死,触之有捻发音,味臭秽明显.直肠指诊:肛门收缩力差,肛周、阴囊触痛明显.术前常规检查: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88.7%、血糖13.4mmol/L,其他相关检查均正常.

    作者:魏洪亮;张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为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大限度地减轻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将12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68例一次性手术治愈66例,2例行二次手术后治愈,一次性治愈率97%;对照组60例一次性手术治愈55例,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率91.7%.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平均疗程28.6d,对照组平均疗程39.5d(P<0.01).治疗组术后出血3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无肛门功能障碍,对照组有肛门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出血少、疗程短,无肛门功能障碍等优点.

    作者:韩喜;朱晓秋;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0例临床分析

    为总结三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线引流术治疗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三线引流术即高位主管皮筋挂线勒割引流、低位支管对口拖线隧道引流、高位支管药线腐蚀脱管引流.结果显示,50例全部治愈,其中一期治愈48例,一期治愈率达96 %,2例双侧高位主瘘管,经分期手术治愈.术后随访0.5~2年,均无复发,肛门功能正常,无肛门畸形、失禁发生.结果表明,三线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方法.

    作者:蔡敬泽;应海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1例

    2001年8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施行直肠癌前切术1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岁.21例中吻合口距肛缘5cm以下者16例,5cm以上者5例.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4~ 13d.出现吻合口漏的早期1周内给予肠外营养,1周后给予肠内营养或进食低渣或无渣饮食,2周后进食高营养高纤维饮食,以软化大便并保持排便通畅,同时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和反复骶前引流冲洗,在治疗期间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王成君;刘继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

    笔者将康复新液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17~70岁.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混合痔18例,外痔7例,肛瘘5例;对照组22例,其中混合痔13例,外痔4例,肛瘘3例,肛裂2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及结果:治疗组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7d,创面用康复新液擦洗后用其浸泡的纱条换药,每日2次;对照组行常规碘伏擦洗和凡士林油纱条换药,每日2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6~7d者,治疗组4例,对照组0例;8~12d者,治疗组25例,对照组17例;13d以上者,治疗组1例,对照组5例.两组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作者:姜晓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料喉风散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作用的观察

    为观察双料喉风散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换药采用红霉素软膏外涂创口、太宁栓纳肛;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术后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双料喉风散喷撒创口.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加用双料喉风散喷撒创口,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少红;赖日东;叶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窦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门部位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肛门坠胀、肛门疼痛,或伴潮湿、瘙痒等不适,也可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导致其他肛门直肠病变,如肛窦病灶附近的肛乳头肥大、肛管皮肤裂损感染形成肛裂、肛窦炎症扩散形成肛周脓肿等.肛窦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内治法、外治法、手术治疗及针灸推拿和微波理疗等方法,其中外治法是临床采用较多的方法.因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其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性及敏感性各有不同,因此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并配合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杜少庆;王立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肛门病术后的饮食及排便护理

    由于肛门病术后多存在排便时疼痛,所以有些病人通过控制饮食量而减少排便甚至不排便.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临床上给予正确的饮食及排便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创口疼痛是一种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生理反应.由于肛门部位周围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病人,多与其交流,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介绍有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并且向病人介绍镇痛知识,如术后5d排便前口服依柯片,也可以坐浴以解除括约肌痉挛再排便.

    作者:李桂芝;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痔套扎注射外痔切除肛门整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

    为探寻一种痛苦小、愈合快、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新方法,将6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0例,采用内痔套扎注射、外痔切除、肛门整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200例,采用分段齿形内扎外剥术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术后治愈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后遗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唐忠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42例临床观察

    回顾142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探讨肛周脓肿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注意要点及挂线的价值.对低位肛周脓肿采用一期根治术,对半蹄铁型肛周脓肿和高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或加挂线术治疗.术后常规换药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3~5d.结果显示,142例平均住院时间11.1d.半蹄铁型肛周脓肿和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3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1例.挂线17例术后均无大便失禁,少数患者短期内有轻微的肛门漏气及内裤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对高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或加挂线术,即使形成肛瘘后二次手术,也无肛门失禁的风险.合理应用挂线疗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利华;王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PPH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麻醉效果,回顾性分析腰俞穴麻醉(A组)、硬膜外麻醉(B组)与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C组)用于PPH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PPH具有接台时间短、术中患者舒适、并发症少及安全等优点.结果表明,腰俞穴麻醉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适用于PPH.

    作者:漆涛;黄德铨;赵丹;曹吉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腿后方根部巨大气性囊肿合并肛瘘1例

    患者男,47岁.因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包块8个月入院.包块局部红肿热痛,自感全身畏寒、发热,体温达40℃,反复发作,挤压包块自感肛门有气体逸出,偶尔肛门有淡红血性液体流出.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1/10.1kPa.肛门外观无畸形,肛门括约肌张力正常,直肠内未扪及包块、狭窄和触痛,指套无血迹.右侧大腿根部后侧皮下可扪及7cm×5cm包块,呈囊性,振水声阳性,无红肿压痛.入院后MRI检查见:右侧大腿根部后方外侧软组织内见一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可见液平面,病变内侧可见一迂曲通道与肛管相通,病变周围少许渗出影.

    作者:张远富;王韬;姚健;黄显凯;谭浩;张连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改善晚期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对肿瘤巨大,年龄大,各器官功能差,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直肠癌切除术,只要求改善肠梗阻症状的24例患者,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1~86岁.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作一约4cm的直切口,分开腹壁各层入腹,找到乙状结肠,提出腹壁外,将乙状结肠与腹壁各层组织缝合固定,后将肠腔开放,吸引器吸净肠内容物,后将开放口与皮肤缝合,放置固定人工肛门袋.术后抗生素治疗3d,进常规饮食,5d后出院.

    作者:范月波;刘雨帆;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挂线治疗慢性肛裂79例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挂线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并与部分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比较,将肛裂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组79例采用挂线术,两种术式术后均采用亚甲蓝行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形态和功能良好,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疼痛、住院时间、治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挂线治疗慢性肛裂尤其对难治性肛裂及肛门病术后引起肛裂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操作简单.

    作者:唐云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5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50例一期治愈146例(97.3%),假性愈合4例(2.7%),经二次手术后均治愈,治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5±2.3)d;随访3个月至半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复杂性肛瘘处理难度大,临床医师需掌握内口及瘘管的处理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术并积极做好术后处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建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美沙拉秦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4例

    为观察美沙拉秦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67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肠黏膜改善情况、镜下脓血改善情况、腹痛症状减轻情况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4.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复发率11.8%,对照组4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肠黏膜、镜下脓血及减轻腹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秦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席作武;王宝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中益气汤口服结合膝胸卧位锻炼治疗子宫后倾后屈所致便秘

    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口服结合膝胸卧位锻炼治疗子宫后倾后屈所致便秘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8例均为经产妇.年龄35~55岁,平均43.9岁;病程2年以上.专科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干扰因素造成的便秘.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年龄、病程、并发症、分娩次数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对照组早晚做膝胸卧位锻炼30min,腹壁直肠双合诊复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0g,白术9g,陈皮6g,升麻6g,当归10g,柴胡6g,炙甘草9g.3d以上不排便者加大黄(后下),下腹隐痛者加白芍.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个疗程.

    作者:杨廷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