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象祥
更年期综合征是更年期常见病,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肾亏肝旺型尤为多见.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笔者自拟更年汤加减治疗肾亏肝旺型更年期综合征100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昌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体位性眩晕、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等,这些常见症状多为医患双方所认识,并得到恰当处理.但由于颈椎邻近组织受刺激、压迫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也使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有的甚至少见或不典型,并不为医患双方所认识,因而也易误诊或误治.为此,笔者收集整理了20余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颈椎病特殊症状的病例报道,并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周学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益气养阴生津之功.虽药不过三味,然于临床加味应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堪称满意,因此其应用极为广泛.笔者积二十多年之应用体会,兹述要于下.
作者:区显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性质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主治病证盆腔炎.证见下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
作者:贺若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补气化瘀法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擅长之治法,笔者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该法应用于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恶露不绝、痛经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孟振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胶囊维持治疗,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经治疗进入愈合期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治疗组予七方胃痛胶囊维持治疗,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维持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2周随诊1次,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诊,观察随诊复发病例数,疗程结束后有效、镜下复发、Hp阳性例数.结果:治疗组随诊复发率16.7%(4/24),对照组25.0%(6/24),(P>0.05);治疗组有效率70.8%(17/24),对照组62.5%(15/24),(P>0.05);治疗组镜下复发率20.8%(5/24),对照组29.2%,(P>0.05).治疗组Hp阳性率12.5%(3/24),明显低于对照组41.7%(10/24),(P<0.05).结论:七方胃痛胶囊维持治疗抗PU复发有较好疗效.
作者:唐梅文;罗伟生;李桂贤;黄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茴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萘为内标,测定八角茴香油中茴香脑的含量.结果:茴香脑在4.12-32.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8%,RSD=1.09%.结论:气相色谱内标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茴香油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黄智波;刘布鸣;梁凯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0-2003年,作者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1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桂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荣远明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已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在辨治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方面独具匠心,笔者有幸跟随伺诊,受益非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卓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气血不足,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导致风痰夹瘀,流窜经络,经络瘀滞,筋脉失养而成.属寒者多为感冒受风寒因素而发病,一般情况较轻;属热者多见于感冒流行之际,是感染病毒或炎症波及所致,一般病情较重.临床上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两大类,两者在病因和症状表现上有一定区别.
作者:徐贤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二参女贞汤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服用二参女贞汤,对照组服用绞股兰片,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总体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60.5%,总有效率84.2%,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组降低TC、TG作用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参女贞汤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较好.
作者:黎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分期治疗.观察组120例早期加用缪刺法,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面神经炎早期加用缪刺法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占亚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笔者自1996年以来使用推拿方法,辨证治疗慢性胃炎77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整理如下.
作者:陶象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用自拟健脾饮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RRTI诊断标准的60例门诊及住院患儿,接就诊先后分成两组.两组均按常规对症对因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自拟方健脾饮口服,对照组20例加用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均治疗3个月,随访1年.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25%、90.0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经治疗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健脾饮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对RRTI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泽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王妃口服液系本院纯中药制剂,广泛运用于妇科月经不调、痛经等证.该制剂临床治愈率高,治疗范围广,副作用小,服用安全方便.现将近年来治疗痛经150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钟小军;钟友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蝮蛇咬伤在江苏省常见,伤后病情复杂,严重可危及生命.笔者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用醒脑静救治蝮蛇咬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患者18例,经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方勇;倪毓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二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内服自拟定眩汤,中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30例内服尼莫地平片,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例10例,无效2例,治愈率36.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比较,(u=2.640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吕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延展与再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梗塞延展与再梗塞患者4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4例,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完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酶谱、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延展与再梗塞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绞股蓝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和机理.方法:用高脂乳剂灌胃小白鼠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连续40天给予不同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观察其对高血脂小鼠TC、TG、LDLC、HDL-C、SOD、MDA水平和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大、小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均能提高高血脂小鼠的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降低高血脂小鼠体重,对血脂(TC、TG、LDL-C)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及对HDL-C有升高作用.结论:复方绞股蓝胶囊有调节高血脂小鼠脂质紊乱作用.
作者:王树桂;潘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患者均按心衰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中药汤剂口服,15天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定,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玉兰;黄大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