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除湿止痒软膏外涂配合复方亚甲蓝肛周局部封闭治疗肛门瘙痒症

陆静

关键词:
摘要:我科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封闭肛周、除湿止痒膏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岁;病程1~6年.原发性肛门瘙痒12例,继发性肛门瘙痒48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5 ml,罗哌卡因4ml、亚甲蓝1 ml、盐酸肾上腺素1 ml混合,由皮损周边开始向肛缘皮下点状均匀注射,使皮肤呈丘状隆起,并呈淡蓝色为宜.局部消毒,将除湿止痒膏涂抹病灶区,用灭菌辅料覆盖固定.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痔的粘弹体学说初探

    本文从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力学的特性和粘弹体学说来阐释痔的致病机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痔体的结构特性、力学特性、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希望能丰富痔疮的理论体系,为治疗痔疮的新药物及新技术提供一种思路.1 粘弹体概念及主要性质1.1 粘弹体 是一种永不固化的粘弹性聚合物(viscoelasticity polymer),具有冷流特性(cold flow properties).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是一种粘弹体聚合物,具有粘弹体的性质.

    作者:石斌;许方方;王建设;严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直肠类癌2例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1岁和67岁.以混合痔入院,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直肠黏膜未见异常.麻醉后再次指诊,发现距肛门约6.0 cm直肠前壁肿块,1例大小约0.8 cm×0.8 cm,1例大小约1.0 cm×1.0 cm,质硬,色淡黄,表面光滑,为边界清楚的息肉样肿物.将直肠息肉样肿物完整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类癌.12~15 d治愈出院.

    作者:海燕;王占华;乌荣格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44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肠炎所致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87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坐浴,对两组临床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51.2%(P<0.05).治疗组6个月后无1例复发,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11.6%(P<0.05).结果表明,肛门瘙痒的外在发生一定有其内在发病原因,采用药物灌肠抑制肠炎以治内,联合中药外洗止痒以治外治疗肛门瘙痒症,内外协同,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作者:宋小平;杜小莉;陈晓燕;陈显韬;冯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直肠间质瘤40例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

    为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外科治疗和预后,对收治的40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肿瘤侵袭危险度分为无恶性(no risk,NR)、低度恶性(low risk,LR)、高度恶性(high risk,HR)3组,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及单因素分析,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免疫组化C-kit阳性表达率为82.5%,中位生存时间为52.5个月,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0.0%及42.5%.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 =0.016).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肿瘤侵袭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郝东明;杨景文;张作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肛周脓肿致阴囊坏疽与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2012年,静宁县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肛周脓肿致阴囊坏疽与胸腹壁、腰背部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8岁.会阴部疼痛1周,阴囊肿胀3d.无明显诱因发病,入院前1周出现会阴部疼痛,口服抗生素治疗.入院前3d出现阴囊肿胀,并迅速加重,皮温增高,在外院保守治疗无效.查体:T39.1℃,呼吸25次/min,心率120次/min,血压120/80 mmHg,意识清楚,痛苦面容.阴茎包皮高度浮肿,阴囊表皮有点状脓性渗出,散发恶臭味.急诊化验白细胞计数15.09×109/L,中性粒细胞95.8%,血清钠131 mmol/L,钾3.20 mmol/L.心电图大致正常.急诊手术见阴囊内充满灰白色恶臭稀薄脓液约200 ml,且有黑褐色絮状坏死组织.取脓液送常规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依次冲洗脓腔,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和对症治疗.

    作者:韩晓峰;任江玲;胡黎明;许克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23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回顾单纯应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对照组,19例)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穴位注射)治疗的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22例(95.7%),平均治愈时间为10.6 d;对照组治愈16例(84.2%),平均治愈时间为17.3 d.两组治愈率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高,而且疗程短.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在肛肠病术后的临床应用

    为观察肛肠病术后采用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 PP液熏洗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水肿等临床指标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水肿、便血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能有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便血和水肿等并发症.

    作者:王继阳;张琼华;许文顺;徐晓婧;余琳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artmann术后二期还纳术时机与技巧(附15例报告)

    为探讨Hartmann术后二期还纳术的手术时机及技巧,对15例Hartmann术后还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乙状结肠癌4例,直肠癌8例,其他3例.手术时间60~330 min,平均164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结果表明,Hartmann术后还纳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准备充分、合理选择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万民;李丹;王敏;郝敏;徐诚;刘亚栗;孙富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我们对75例外痔患者,在常规手术、中药灌肠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25例.其中,观察组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19~67岁,平均43.61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4.72岁.

    作者:蒲文红;刘百羽;刘林;李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观察

    为观察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行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B组单纯行复方苦参汤坐浴治疗,C组单纯行TDP灯照射治疗,比较3组肛门疼痛时间、创缘水肿时间、完全消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A组肛门疼痛时间、创缘水肿时间、完全消肿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B、C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比单纯行复方苦参汤坐浴或TDP灯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董兴霞;徐世亮;张龙谦;王金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脾祛湿汤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健脾祛湿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祛湿汤加减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症状(腹泻、腹痛、脓血便)改善情况,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腹泻、腹痛和脓血便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和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2.5%(P<0.05);治疗组1年复发6例,复发率为12.5%,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为31.25%(P <0.05).结果表明,健脾祛湿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快速改善肠道黏膜炎症,缓解临床不适症状.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ST、PPH及M-M治疗中重度痔病的研究进展

    外剥内扎术(Millian-Morgan,M-M)、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痔病各有长短,本文就近年来TST、PPH及M-M治疗中重度痔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TST与PPH对比

    作者:邹成龙;杨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骶尾部藏毛窦1例

    患者男,23岁.因反复骶尾部破溃流脓3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破溃流脓,为少许黄色脓液,无特殊臭味,伴骶尾部疼痛不适.2个月前在其他医院行引流手术,无明显缓解.检查:胸膝位见后正中线骶尾部骶2水平处一直径约1 cm大小隆起,中央破溃.尾椎处可见一蚁穴样破溃口,破溃口处有毛发生长,距前处破溃口约5 cm.MRI检查示骶尾部皮下软组织肿胀,局部皮肤缺损,似有窦道形成,未与骶管相通.诊断:骶尾部藏毛窦.连续硬膜外加强化麻醉下行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缝合术.病理检查结果:瘘管壁软组织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及肉芽组织形成.增生物纤维上皮性息肉,其下可见脓肿形成.术后给予头孢西汀、奥硝唑抗感染,每日换药,25 d后患者切口愈合.

    作者:刘欢;王舷;祝琦;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外科手术之历史源流及发展探析

    中医外科手术是中医外治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疗法.千余年来,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和理论体系,取得了一定的辉煌成就,在中医外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外科手术初步形成于商周及秦汉时期,在隋、唐、宋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元、明、清时期不断完善并趋于成熟.在其形成、发展及成熟的三大时期里,不仅有较多关于手术方式和方法的经典论述,还对消毒、麻醉、止血三大现代外科难题有一定的涉猎,极大丰富了中医外科手术治疗的内容.探讨中医外科手术的渊源及发展历程,具有承前启后、发扬创新的重要历史意义.1 手 术

    作者:陈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创痔疮套扎器联合消痔灵治疗内痔4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对48例内痔患者采用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48例中治愈44例,好转4例.术后10例出现少量便血、头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不需做特殊处理,1~8 d后上述症状均明显缓解,胶圈脱落时无明显疼痛及出血感染.经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一次性使用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作者:刘佳贞;苏红波;孙兴伟;唐林;梁靖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

    为了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215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吻合口出血10例(4.65%,10/215);发生时间≤24 h6例,>24 h4例;2例保守治疗;1例术中腔镜下缝合止血,2例术中经肛缝合止血,3例术后经肛缝合止血,1例合并吻合口漏经腹缝合止血并行结肠造口术,均成功止血;1例经肛简单缝合止血失败后合并吻合口漏,感染性休克死亡.吻合口漏5例(2.33%,5/215);发生时间为术后3~7 d;3例结肠造口术后痊愈;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1例保守成功,1例合并吻合口出血,感染性休克死亡.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发现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漏应积极再手术治疗,慎重选择保守治疗方案.

    作者:陈锦程;耿学斯;宋学;张锦松;徐霖;林志东;陈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贴敷防治老年人肛肠病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为探讨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贴敷对防治老年人肛肠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将112例肛肠病术后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热敷护理,治疗组采用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药饼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76.8%(P<0.01).结果表明,腹部按摩加吴茱萸穴位贴敷能有效防治老年性肛肠病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程晓芸;王琳;段永强;杨晓轶;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肠梗阻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例

    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指行消化道吻合手术后胃肠道内容物从两个空腔脏器吻合口处漏出,肠内容物可见于切口或者引流管内,或者积聚于吻合口周围.无胃肠内容物自吻合口漏出,无症状或体征而被影像学检查发现的AL,应被定义为亚临床漏.AL诊断依据:腹痛,腹膜刺激征,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突然增多,或引流液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暗红色或浑浊液体.如引流液含有粪水样肠内容物,或引流管内有气体出现,则可明确诊断为AL.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发现AL造成的吻合口周围液体影像,泛影葡胺经肛门注射造影可发现AL形成的瘘道及腹腔内影像学形成,必要时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也能发现吻合口处的AL.

    作者:刘全林;宋光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肛肠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

    肛肠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肛肠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患者氮丢失与体质量丢失,维持血浆蛋白水平,调节代谢,降低患者高代谢反应.我科从2013年起,与我院营养科合作,为寻找新的饮食治疗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3d的主要饮食.因为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中的低聚肽容易被机体利用,具有低渣和排粪便量少的特点.目前这种方案已经常应用在消化道外科手术等临床治疗中.既可以满足肛肠病手术患者基本的营养需求,又可以推迟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排便时间,减轻肛肠手术患者排便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波;杨绍芬;高培俊;石红;师春秀;万培;施南昆;李德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蜜油膏促进肛裂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复方蜜油膏在肛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将76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术后使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术后使用凡士林纱条换药,分别记录术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5、7天两组创口疼痛、水肿及渗液的积分情况;用药后第12、18天创面愈合率;用药后第21天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在肛裂术后促进创口愈合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胡卫华;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