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间质瘤40例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

郝东明;杨景文;张作兴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直肠, 病理学, 外科治疗
摘要:为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外科治疗和预后,对收治的40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肿瘤侵袭危险度分为无恶性(no risk,NR)、低度恶性(low risk,LR)、高度恶性(high risk,HR)3组,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及单因素分析,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免疫组化C-kit阳性表达率为82.5%,中位生存时间为52.5个月,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0.0%及42.5%.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 =0.016).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肿瘤侵袭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痔疮套扎器联合消痔灵治疗内痔4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对48例内痔患者采用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48例中治愈44例,好转4例.术后10例出现少量便血、头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不需做特殊处理,1~8 d后上述症状均明显缓解,胶圈脱落时无明显疼痛及出血感染.经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一次性使用微创痔疮套扎器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作者:刘佳贞;苏红波;孙兴伟;唐林;梁靖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辨证分型治疗老年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一种病证口].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及时有效地治疗老年便秘有重要意义.1病因病机

    作者:郭正刚;顾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

    为了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215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吻合口出血10例(4.65%,10/215);发生时间≤24 h6例,>24 h4例;2例保守治疗;1例术中腔镜下缝合止血,2例术中经肛缝合止血,3例术后经肛缝合止血,1例合并吻合口漏经腹缝合止血并行结肠造口术,均成功止血;1例经肛简单缝合止血失败后合并吻合口漏,感染性休克死亡.吻合口漏5例(2.33%,5/215);发生时间为术后3~7 d;3例结肠造口术后痊愈;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1例保守成功,1例合并吻合口出血,感染性休克死亡.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后发现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漏应积极再手术治疗,慎重选择保守治疗方案.

    作者:陈锦程;耿学斯;宋学;张锦松;徐霖;林志东;陈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检查在肛瘘诊疗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0月,147例肛瘘患者超声检查的结果,探讨超声检查在肛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肛瘘147例,根据术前是否行超声检查分为2组:检查者为治疗组,73例,男42例,女性31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岁.未行检查者为对照组,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14~76岁,平均45.3岁.检查方法:膝胸位或屈膝侧卧位.应用SIE-MENS G60S彩色超声诊断仪,先在肛缘检查,用腔内探头在肛管直肠内检查.按膝胸位或截石位时钟法进行记录,详细记录肛瘘的位置、大小、行径,以及与肛管直肠、括约肌的关系,有无血流信号等.

    作者:刘贵儒;谢永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预置横结肠造口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45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预置横结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回顾分析45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预置横结肠造口预防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45例中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处理后很快恢复.结果表明,预置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王大兴;钱诚;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环状混合痔切扎术中保留宽皮肤黏膜桥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环状混合痔外切内扎术保留宽皮肤黏膜桥对术后排便功能及创口恢复的影响,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对照组皮肤黏膜桥保留宽0.5~0.8 cm,治疗组皮肤黏膜桥保留宽0.8 cm以上.观察两组术后排便疼痛程度、肛门漏气漏便和创缘水肿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扩肛.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排便疼痛程度评分和创缘水肿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术后需要扩肛者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结果表明,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应保留足够宽度的皮肤黏膜桥,建议宽度大于0.8 cm.

    作者:任远;胡丹;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联合TST致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观察外剥内扎联合TST致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对行外剥内扎联合TST手术治疗的混合痔188例进行综合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等对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88例发生尿潴留54例,发生率为28.72%,不同性别、年龄、麻醉方式、不同手术持续时间和不同疼痛程度均可影响尿潴留的发生(P<0.05);体位、环境及术后排便恐惧感在尿潴留患者中皆占有一定比例,且术后排便恐惧感影响明显.结果表明,老年、男性,较长和较深的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术后疼痛剧烈可增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彭雪松;王晓培;王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直肠类癌2例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1岁和67岁.以混合痔入院,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直肠黏膜未见异常.麻醉后再次指诊,发现距肛门约6.0 cm直肠前壁肿块,1例大小约0.8 cm×0.8 cm,1例大小约1.0 cm×1.0 cm,质硬,色淡黄,表面光滑,为边界清楚的息肉样肿物.将直肠息肉样肿物完整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类癌.12~15 d治愈出院.

    作者:海燕;王占华;乌荣格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ST、PPH及M-M治疗中重度痔病的研究进展

    外剥内扎术(Millian-Morgan,M-M)、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痔病各有长短,本文就近年来TST、PPH及M-M治疗中重度痔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TST与PPH对比

    作者:邹成龙;杨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贴敷防治老年人肛肠病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为探讨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贴敷对防治老年人肛肠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将112例肛肠病术后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热敷护理,治疗组采用腹部按摩加吴茱萸药饼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76.8%(P<0.01).结果表明,腹部按摩加吴茱萸穴位贴敷能有效防治老年性肛肠病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程晓芸;王琳;段永强;杨晓轶;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肛门尖锐湿疣68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手术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将68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手术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肛门尖锐湿疣效果显著.

    作者:龚华;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44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肠炎所致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87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自拟灌肠方灌肠联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坐浴,对两组临床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51.2%(P<0.05).治疗组6个月后无1例复发,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11.6%(P<0.05).结果表明,肛门瘙痒的外在发生一定有其内在发病原因,采用药物灌肠抑制肠炎以治内,联合中药外洗止痒以治外治疗肛门瘙痒症,内外协同,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作者:宋小平;杜小莉;陈晓燕;陈显韬;冯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蜜油膏促进肛裂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复方蜜油膏在肛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将76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术后使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术后使用凡士林纱条换药,分别记录术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5、7天两组创口疼痛、水肿及渗液的积分情况;用药后第12、18天创面愈合率;用药后第21天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在肛裂术后促进创口愈合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胡卫华;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脾祛湿汤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健脾祛湿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祛湿汤加减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症状(腹泻、腹痛、脓血便)改善情况,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腹泻、腹痛和脓血便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和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2.5%(P<0.05);治疗组1年复发6例,复发率为12.5%,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为31.25%(P <0.05).结果表明,健脾祛湿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快速改善肠道黏膜炎症,缓解临床不适症状.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74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肛周脓肿致病菌的分布、变迁及药敏变化特点,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行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174例肛周脓肿患者的细菌谱及药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肛周脓肿细菌谱构成比及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4例培养有细菌生长145例,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9.59%、10.20%;大肠埃希菌检出比例分别为75.00%、82.40%、8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病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类、喹诺酮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对阿米卡星、头孢美唑、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酶烯类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且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仍然是肛周脓肿主要致病菌,3年内细菌构成无明显改变,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玉英;钟培;赵金龙;郭金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证候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的先决条件[1].目前中医学者对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主要集中于证候的概念、证候的诊断、证候的分布规律、证候与客观指标的联系等方面[2].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便秘类型,指无器质性的病变,并且无结构异常或者代谢障碍,同时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疾病.中医学者对该病的证候研究非常重视,以期更好地掌握其特点,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任毅;杜冠潮;苏智慧;代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在肛肠病术后的临床应用

    为观察肛肠病术后采用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 PP液熏洗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水肿等临床指标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水肿、便血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凉血止痛方超声雾化熏洗,能有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便血和水肿等并发症.

    作者:王继阳;张琼华;许文顺;徐晓婧;余琳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除湿止痒软膏外涂配合复方亚甲蓝肛周局部封闭治疗肛门瘙痒症

    我科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封闭肛周、除湿止痒膏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岁;病程1~6年.原发性肛门瘙痒12例,继发性肛门瘙痒48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5 ml,罗哌卡因4ml、亚甲蓝1 ml、盐酸肾上腺素1 ml混合,由皮损周边开始向肛缘皮下点状均匀注射,使皮肤呈丘状隆起,并呈淡蓝色为宜.局部消毒,将除湿止痒膏涂抹病灶区,用灭菌辅料覆盖固定.

    作者:陆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观察

    为观察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行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治疗,B组单纯行复方苦参汤坐浴治疗,C组单纯行TDP灯照射治疗,比较3组肛门疼痛时间、创缘水肿时间、完全消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显示,A组肛门疼痛时间、创缘水肿时间、完全消肿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B、C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汤坐浴配合TDP灯照射比单纯行复方苦参汤坐浴或TDP灯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董兴霞;徐世亮;张龙谦;王金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85例

    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针刺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85例.男56例,女29例;年龄23~81岁.其中混合痔内扎外切术55例,肛瘘切除术18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5例,肛裂切除术7例.麻醉方式均为骶管麻醉.治疗方法:取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仰卧位,腿部半屈膝位,腹部放松.28号2寸毫针直刺穴位,腹部穴位刺激轻,腿部穴位刺激重,得气以后留针15 min.1)实证:发病急,小便点滴不下,短赤灼热甚闭塞不通,伴小腹胀痛,苔黄,脉弦涩.治则:清利湿热,通调三焦.取穴:中极、三阴交.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次留针15 min.2)虚证:发病缓,小便不下,排出无力,精疲倦怠,舌质淡,脉沉细而弱.如脾气不足,症见气短纳差,小腹坠胀.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操作:毫针刺,补法,也可温针灸,每次留针15 min.

    作者:刘玥;鞠玉林;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