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累及阴囊的复杂性肛瘘1例

王芳;廖行忠;张川;洪敦明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47岁.因“反复肛旁肿痛、流脓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进食辛辣食物、饮酒后,肛门左后侧出现红肿疼痛,并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少,无出血,无畏寒发热,患者未予重视,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2个月前患者饮酒后,肛周红肿疼痛加重,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不多,无畏寒发热,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未缓解.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复杂性肛瘘”收入院.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保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炎症性肠梗阻25例临床疗效

    为探讨保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25例结直肠癌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果表明,保守治疗术后炎症性肠梗阻安全有效.

    作者:王景新;王君华;宁志远;王乃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外治法综述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口服药物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保守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效果,外科手术方法是其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的迁延,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经过医学界学者的不断总结与创新,一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处理方法也不断问世,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笔者就近年来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陈植;李忠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为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一天口服磷酸钠盐(90 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137.5 g),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即在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于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显示,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均因反复如厕而影响睡眠,较痛苦.结果表明,单纯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取得与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效果,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琳;杜斌斌;王小英;陈玲娟;李德芳;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纪念著名肛肠病学家芮恒祥教授仙逝五周年

    1 生平简介芮恒祥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中医、肛肠病学家,原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顾问,河北省北方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国家首批中医师承导师.1978年先后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肛肠病专家,同时受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

    作者:芮冬;张丙贵;李城;芮洪顺;勾振堂;陆庆革;李枫;王梅青;王彦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门坠胀的病因概述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以自觉肛门坠胀不适为主,或伴有肛门异物感、阻塞感、便意频频等症状,可伴有多疑、烦躁、焦虑等精神症状.肛门坠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伴发于肛管直肠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科疾病、手术刺激等,精神类疾病亦可导致.肛门坠胀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病名,与“后重”相类同,也称为“肛门痛”、“魄门疼痛”、“大肠胀”[1].该病症多缠绵难愈,轻则数周,重则数年,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15%肛肠科患者有肛门坠胀症状[2],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一病症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肛门坠胀这一病症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亦逐渐增多.兹概述如下.

    作者:魏淑娥;韩克舜;于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肛门直肠疾病,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肛门直肠血管、淋巴和神经丰富,而且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等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水肿等,患者痛苦大,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本文总结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龙;邓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管癌治疗概况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在肛管癌中75%~80%是鳞状细胞癌,其他为腺癌、腺鳞癌,另有发病率更低的黑色素瘤等.张小龙等[1]认为,我国肛管癌所占比例在15年内无明显变化.国内在肛管癌研究方面文献资料不多,我国肛管癌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率低,在有限的肿瘤统计资料中[2],多未将肛管癌单独列出而是将其放在结直肠肿瘤中.

    作者:方锡才;应月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20例重度环状脱垂性痔患者资料,就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 min.切除组织质量10~15 g,平均12.1 g;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8d;住院费用12 327~16108元,平均13 185元.术后需要辅助止痛治疗7例;尿潴留需导尿处理1例;排尿不畅6例,经治疗很快缓解;无大出血发生.术后随访1~5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顽固性肛门直肠痛、直肠阴道瘘、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翁立平;季利江;周建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

    为探讨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将接受骶神经电刺激的100例SPFS患者随机分为5组,即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3+S4电刺激组和S1+ S3电刺激组,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各组临床疗效依次为:S3+S4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1+S3电刺激组>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结果表明,S3+S4骶神经组合电刺激治疗SPFS疗效好.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后健康宣教可确保治疗疗效.

    作者:石穗岩;柳凯伦;李雁;孙洪军;王志民;王双垚;孔凡娟;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48例大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 O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HC检测结果显示,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5.00%,12/4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75%,33/48),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48例大肠腺癌组织中32例显示阳性.IHC与FISH检测结果基本一致,r=0.340,P<0.05.结果表明,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这可能是导致结肠腺癌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凤辉;蔡玮;梁小芹;王卓;王玲;王金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临床分析

    陈旧性会阴撕裂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未及时缝合或者缝合后创口未愈所致.Ⅲ度会阴撕裂是指撕伤包括阴道黏膜、会阴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会阴浅深横肌、肛提肌以及肛门括约肌.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五脏与便秘之间的关系

    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指便次少、排出困难或二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口苦、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血、心情烦躁等.从脏腑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道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1]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由此可见,便秘的发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作者:袁秋霞;宁玉静;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探究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行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的30例高位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均一期手术治愈.住院时间15~53 d,平均25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50 d.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大缩榨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冯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动痔套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8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行RPH治疗的出血性内痔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28例患者均痊愈.手术操作时间7~15 min,平均10 min.术后无需住院.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首次排便;7~9 d痔核坏死脱落;均未发生肛门狭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RPH治疗出血性内痔效果确切、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

    作者:万伟萍;华校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回顾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科行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134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102例)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痔核脱落时间及出血、尿潴留、水肿、疼痛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守月;闫秋芳;吕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不同浓度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283例行手术治疗的痔患者随机分成为A、B、C、D4组,A、B、C组手术结束前于创口分别注射0.2%、0.1%、0.05%的亚甲蓝液(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复方制剂),D组不使用亚甲蓝液.对比观察各组术后6~8 h、24 h、72h、1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B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C、D组,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例创面感觉异常、麻木,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C、D组术后因疼痛导致尿潴留各3例.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0.1%亚甲蓝的镇痛效果与0.2%亚甲蓝组相当,但0.1%亚甲蓝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推荐使用0.1%亚甲蓝液.

    作者:倪之虹;杨继闽;邱胜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采用肛管直肠环下部分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均一期治愈.住院时间7~11 d.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泉有;关毓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1例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腹痛30 d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50 d前于外院行左膝关节置换术,连续应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0 d,住院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4次,稀糊便,腹胀、腹痛,便后痛减.出院后病情加重,大便日行8~10次,质稀溏,自觉肛门内有黄绿色粪水流出,纳眠差,小便调.患者来我科就诊.门诊肛门指检: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肿物;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示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赵庚;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我科采用双环切术治疗的31例重度混合痔(观察组)患者资料,并与采用改良Milligan-Morgan术治疗的33例重度混合痔(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观察组术后肛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口全部一期愈合,对照组3例创口未能一期愈合.观察组术后1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扩肛后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但术后有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应注意扩肛.

    作者:赵义瑞;史路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发性直肠穿孔1例

    患者女,64岁.因突发下腹痛7h急症入院.患者于2014年2月22日9时突然出现腹痛,以下腹部为著,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测体温,无腹胀,未行诊治,腹痛加剧,并弥漫至全腹.患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剧烈运动史及腹泻史,排便不规律.

    作者:范月波;纪伟;许传礼;李德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