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廖行忠;张川;洪敦明
为探讨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脉管内癌栓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并比较脉管内癌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显示,382例患者中,脉管内癌栓阳性56例.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的存在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脉管内癌栓阳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内癌栓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脉管内癌栓是直肠癌患者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杨熊飞;杜斌斌;张维胜;王小英;胡东平;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病程3~12年,平均7年.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法治疗.
作者:史树勋;张小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自2013年以来,我科应用冰蜜膏对65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进行换药,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术后无一例形成肛瘘或复发,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5例患者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6个月至72岁;肛周皮下脓肿33例,直肠黏膜下脓肿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肛门后间隙脓肿6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腰俞穴麻醉下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63例,局部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2例.
作者:洪国平;张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们采用部分剥离缝扎结合局部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1岁,病程2~10年,均合并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混合痔和肛乳头肥大.
作者:郑晓敏;郑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将接受骶神经电刺激的100例SPFS患者随机分为5组,即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3+S4电刺激组和S1+ S3电刺激组,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各组临床疗效依次为:S3+S4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1+S3电刺激组>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结果表明,S3+S4骶神经组合电刺激治疗SPFS疗效好.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后健康宣教可确保治疗疗效.
作者:石穗岩;柳凯伦;李雁;孙洪军;王志民;王双垚;孔凡娟;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祥;孟艳君;吴晓玲;亓敏;魏鑫;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一天口服磷酸钠盐(90 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137.5 g),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即在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于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显示,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均因反复如厕而影响睡眠,较痛苦.结果表明,单纯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取得与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效果,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琳;杜斌斌;王小英;陈玲娟;李德芳;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48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绍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采用肛管直肠环下部分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均一期治愈.住院时间7~11 d.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泉有;关毓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425例,取得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2003年9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讨论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其中男227例,女198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岁;病程1~30年;混合痔之内痔Ⅲ期312例,Ⅳ期113例;合并血栓性外痔61例,将脱垂内痔还纳后肛周仍有明显外痔者72例;痔出血导致重度贫血35例.
作者:茆成祥;严理奇;岳海岭;刘宙;陈业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鞠应东,主任医师,教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首都中医健康中心客座教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肛肠联盟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发明协会会员,聊城市肛肠学会主任委员,聊城市发明协会常务理事,聊城名中医药专家.
作者:李强;宋伟;邵洪锦;杨政;夏超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8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行RPH治疗的出血性内痔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28例患者均痊愈.手术操作时间7~15 min,平均10 min.术后无需住院.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首次排便;7~9 d痔核坏死脱落;均未发生肛门狭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RPH治疗出血性内痔效果确切、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
作者:万伟萍;华校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外痔弧形切除联合内痔胶圈套扎术(R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取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均为1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锋;赵立明;陈勇;潘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腹痛30 d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50 d前于外院行左膝关节置换术,连续应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0 d,住院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4次,稀糊便,腹胀、腹痛,便后痛减.出院后病情加重,大便日行8~10次,质稀溏,自觉肛门内有黄绿色粪水流出,纳眠差,小便调.患者来我科就诊.门诊肛门指检: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肿物;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示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赵庚;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门直肠疾病,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肛门直肠血管、淋巴和神经丰富,而且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等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水肿等,患者痛苦大,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本文总结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龙;邓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不同浓度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283例行手术治疗的痔患者随机分成为A、B、C、D4组,A、B、C组手术结束前于创口分别注射0.2%、0.1%、0.05%的亚甲蓝液(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复方制剂),D组不使用亚甲蓝液.对比观察各组术后6~8 h、24 h、72h、1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B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C、D组,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例创面感觉异常、麻木,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C、D组术后因疼痛导致尿潴留各3例.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0.1%亚甲蓝的镇痛效果与0.2%亚甲蓝组相当,但0.1%亚甲蓝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推荐使用0.1%亚甲蓝液.
作者:倪之虹;杨继闽;邱胜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口服药物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保守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效果,外科手术方法是其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的迁延,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经过医学界学者的不断总结与创新,一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处理方法也不断问世,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笔者就近年来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陈植;李忠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指便次少、排出困难或二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口苦、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血、心情烦躁等.从脏腑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道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1]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由此可见,便秘的发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作者:袁秋霞;宁玉静;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2014年,我院对96例肛周疾病患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4~58岁,平均46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中药组方为金银花10 g,地榆10 g,败酱草1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每天清洁肛周,用加热过的药液熏洗坐浴20~30 min;卧床休息15 min,局部再用红外线理疗15~20 min.早晚各1次,5d为一疗程.如果创面较大较深,可持续治疗2个疗程.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究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行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的30例高位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均一期手术治愈.住院时间15~53 d,平均25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50 d.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大缩榨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冯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