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H加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425例疗效观察

茆成祥;严理奇;岳海岭;刘宙;陈业哲

关键词:
摘要: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425例,取得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2003年9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讨论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其中男227例,女198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岁;病程1~30年;混合痔之内痔Ⅲ期312例,Ⅳ期113例;合并血栓性外痔61例,将脱垂内痔还纳后肛周仍有明显外痔者72例;痔出血导致重度贫血35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管癌治疗概况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在肛管癌中75%~80%是鳞状细胞癌,其他为腺癌、腺鳞癌,另有发病率更低的黑色素瘤等.张小龙等[1]认为,我国肛管癌所占比例在15年内无明显变化.国内在肛管癌研究方面文献资料不多,我国肛管癌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率低,在有限的肿瘤统计资料中[2],多未将肛管癌单独列出而是将其放在结直肠肿瘤中.

    作者:方锡才;应月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剥内扎加部分括约肌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48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绍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盆底结构对维持盆底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分娩、年龄等因素均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同时,盆底结构改变又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盆底疾病的首选工具.其能同时在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并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本文就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如肛提肌、盆膈裂孔)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作者:王双垚;杨环月;孙洪军;王志民;高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为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一天口服磷酸钠盐(90 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137.5 g),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即在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于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显示,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均因反复如厕而影响睡眠,较痛苦.结果表明,单纯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取得与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效果,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琳;杜斌斌;王小英;陈玲娟;李德芳;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采用肛管直肠环下部分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均一期治愈.住院时间7~11 d.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泉有;关毓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病程3~12年,平均7年.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法治疗.

    作者:史树勋;张小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纪念著名肛肠病学家芮恒祥教授仙逝五周年

    1 生平简介芮恒祥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中医、肛肠病学家,原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顾问,河北省北方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国家首批中医师承导师.1978年先后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肛肠病专家,同时受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

    作者:芮冬;张丙贵;李城;芮洪顺;勾振堂;陆庆革;李枫;王梅青;王彦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鞠应东教授中药药线炮制及肛肠疾病治疗经验

    鞠应东,主任医师,教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首都中医健康中心客座教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肛肠联盟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发明协会会员,聊城市肛肠学会主任委员,聊城市发明协会常务理事,聊城名中医药专家.

    作者:李强;宋伟;邵洪锦;杨政;夏超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20例重度环状脱垂性痔患者资料,就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 min.切除组织质量10~15 g,平均12.1 g;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8d;住院费用12 327~16108元,平均13 185元.术后需要辅助止痛治疗7例;尿潴留需导尿处理1例;排尿不畅6例,经治疗很快缓解;无大出血发生.术后随访1~5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顽固性肛门直肠痛、直肠阴道瘘、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TST STARR+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痔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翁立平;季利江;周建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成年人肛乳头形态、大小及分布观察

    为观察健康成年人肛乳头形态、大小及分布,我们对890名健康成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乳头出现率为29.55%(263/890).肛乳头分布:1~2点位165枚(29.46%),5点位72枚(12.86%),9~11点位164枚(29.29%),12点位36枚(6.43%),6点位10枚(1.79%).肛乳头基底宽度为(5.26±1.29) mm,高度为(3.59±0.97) mm,基底宽度大于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乳头以胸膝位1~2点位、5点位、9~11点位为密集.正常成年人肛乳头基底宽度大于高度.

    作者:刘百羽;田玉芹;齐光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1例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腹痛30 d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50 d前于外院行左膝关节置换术,连续应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0 d,住院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4次,稀糊便,腹胀、腹痛,便后痛减.出院后病情加重,大便日行8~10次,质稀溏,自觉肛门内有黄绿色粪水流出,纳眠差,小便调.患者来我科就诊.门诊肛门指检: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肿物;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示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赵庚;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熏洗坐浴加红外线理疗在肛周疾病术后的应用

    2013~2014年,我院对96例肛周疾病患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4~58岁,平均46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中药组方为金银花10 g,地榆10 g,败酱草1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每天清洁肛周,用加热过的药液熏洗坐浴20~30 min;卧床休息15 min,局部再用红外线理疗15~20 min.早晚各1次,5d为一疗程.如果创面较大较深,可持续治疗2个疗程.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临床分析

    陈旧性会阴撕裂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未及时缝合或者缝合后创口未愈所致.Ⅲ度会阴撕裂是指撕伤包括阴道黏膜、会阴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会阴浅深横肌、肛提肌以及肛门括约肌.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回顾单纯应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对照组,34例)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胃管给予中药汤剂,神阙穴外敷中药散)治疗的直肠癌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组,43例)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1/43),平均治愈时间为11.0d;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27/34),平均治愈时间为22.3 d.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而且疗程短.

    作者:梁建斌;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五脏与便秘之间的关系

    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指便次少、排出困难或二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口苦、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血、心情烦躁等.从脏腑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道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1]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由此可见,便秘的发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作者:袁秋霞;宁玉静;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为探讨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脉管内癌栓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并比较脉管内癌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显示,382例患者中,脉管内癌栓阳性56例.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的存在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脉管内癌栓阳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内癌栓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脉管内癌栓是直肠癌患者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杨熊飞;杜斌斌;张维胜;王小英;胡东平;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48例大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 O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HC检测结果显示,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5.00%,12/4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75%,33/48),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48例大肠腺癌组织中32例显示阳性.IHC与FISH检测结果基本一致,r=0.340,P<0.05.结果表明,Fox O1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这可能是导致结肠腺癌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凤辉;蔡玮;梁小芹;王卓;王玲;王金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部管局麻用于PPH的效果观察

    2014年1~12月,对112例痔患者在阴部管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morrhoids,PPH),临床观察发现,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2例患者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16~73岁,平均45.0岁;病程1~15年,平均5.6年;混合痔64例,内痔48例.患者均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确诊.

    作者:李立;邢惟俊;贺彩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肛门直肠疾病,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肛门直肠血管、淋巴和神经丰富,而且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等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水肿等,患者痛苦大,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本文总结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龙;邓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子结肠镜联合肛门镜取出大肠异物1例

    患者男,30岁.因“大肠内异物26 h”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诉26 h前将1个长约20 cm、直径2.3 cm的圆型玻璃试管塞入肛内,无法自行取出,来我院就诊.患者肛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伴腹胀、腹痛,小便不畅.查体:神志清,腹平坦,无压痛,叩鼓音,肠鸣音4次/min,指诊未触及异物.

    作者:朱林存;李婷;于红燕;牟冬平;张红艳;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