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病程3~12年,平均7年.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法治疗.
作者:史树勋;张小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究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行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的30例高位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均一期手术治愈.住院时间15~53 d,平均25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50 d.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大缩榨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主管病灶碟状切除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冯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48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绍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将接受骶神经电刺激的100例SPFS患者随机分为5组,即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3+S4电刺激组和S1+ S3电刺激组,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各组临床疗效依次为:S3+S4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1+S3电刺激组>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结果表明,S3+S4骶神经组合电刺激治疗SPFS疗效好.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后健康宣教可确保治疗疗效.
作者:石穗岩;柳凯伦;李雁;孙洪军;王志民;王双垚;孔凡娟;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陈旧性会阴撕裂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未及时缝合或者缝合后创口未愈所致.Ⅲ度会阴撕裂是指撕伤包括阴道黏膜、会阴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会阴浅深横肌、肛提肌以及肛门括约肌.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口服药物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保守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效果,外科手术方法是其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的迁延,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经过医学界学者的不断总结与创新,一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处理方法也不断问世,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笔者就近年来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陈植;李忠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采用肛管直肠环下部分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均一期治愈.住院时间7~11 d.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泉有;关毓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祥;孟艳君;吴晓玲;亓敏;魏鑫;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因“大肠内异物26 h”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诉26 h前将1个长约20 cm、直径2.3 cm的圆型玻璃试管塞入肛内,无法自行取出,来我院就诊.患者肛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伴腹胀、腹痛,小便不畅.查体:神志清,腹平坦,无压痛,叩鼓音,肠鸣音4次/min,指诊未触及异物.
作者:朱林存;李婷;于红燕;牟冬平;张红艳;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一天口服磷酸钠盐(90 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137.5 g),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即在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于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显示,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均因反复如厕而影响睡眠,较痛苦.结果表明,单纯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取得与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效果,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琳;杜斌斌;王小英;陈玲娟;李德芳;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盆底结构对维持盆底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分娩、年龄等因素均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同时,盆底结构改变又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盆底疾病的首选工具.其能同时在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并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本文就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如肛提肌、盆膈裂孔)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作者:王双垚;杨环月;孙洪军;王志民;高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评估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进一步诊断的价值,对14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便秘的患者采用数字胃肠机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给予结肠灌洗).结果显示,1)结肠运输试验结果:结肠运输正常35例,运输异常105例.2)动态排粪造影结果:正常24例,异常116例.116例异常者中,直肠前突29例,直肠前突+会阴下降30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17例,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乙状结肠冗长+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盆底)肠疝+会阴下降6例,会阴下降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内脏下垂+会阴下降5例.3)综合结果:81例同时有结肠运输异常和出口梗阻.结果表明,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在慢性便秘患者进一步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廖建伟;王文献;李松山;王珂;田力;刘佃温;李超;舒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外痔弧形切除联合内痔胶圈套扎术(R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取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均为1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锋;赵立明;陈勇;潘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们采用部分剥离缝扎结合局部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1岁,病程2~10年,均合并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混合痔和肛乳头肥大.
作者:郑晓敏;郑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肛旁肿痛、流脓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进食辛辣食物、饮酒后,肛门左后侧出现红肿疼痛,并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少,无出血,无畏寒发热,患者未予重视,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2个月前患者饮酒后,肛周红肿疼痛加重,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不多,无畏寒发热,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未缓解.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复杂性肛瘘”收入院.
作者:王芳;廖行忠;张川;洪敦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8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行RPH治疗的出血性内痔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28例患者均痊愈.手术操作时间7~15 min,平均10 min.术后无需住院.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首次排便;7~9 d痔核坏死脱落;均未发生肛门狭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RPH治疗出血性内痔效果确切、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
作者:万伟萍;华校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在肛管癌中75%~80%是鳞状细胞癌,其他为腺癌、腺鳞癌,另有发病率更低的黑色素瘤等.张小龙等[1]认为,我国肛管癌所占比例在15年内无明显变化.国内在肛管癌研究方面文献资料不多,我国肛管癌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率低,在有限的肿瘤统计资料中[2],多未将肛管癌单独列出而是将其放在结直肠肿瘤中.
作者:方锡才;应月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2014年,我院对96例肛周疾病患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4~58岁,平均46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中药组方为金银花10 g,地榆10 g,败酱草1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每天清洁肛周,用加热过的药液熏洗坐浴20~30 min;卧床休息15 min,局部再用红外线理疗15~20 min.早晚各1次,5d为一疗程.如果创面较大较深,可持续治疗2个疗程.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观察健康成年人肛乳头形态、大小及分布,我们对890名健康成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乳头出现率为29.55%(263/890).肛乳头分布:1~2点位165枚(29.46%),5点位72枚(12.86%),9~11点位164枚(29.29%),12点位36枚(6.43%),6点位10枚(1.79%).肛乳头基底宽度为(5.26±1.29) mm,高度为(3.59±0.97) mm,基底宽度大于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乳头以胸膝位1~2点位、5点位、9~11点位为密集.正常成年人肛乳头基底宽度大于高度.
作者:刘百羽;田玉芹;齐光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指便次少、排出困难或二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口苦、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血、心情烦躁等.从脏腑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道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1]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由此可见,便秘的发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作者:袁秋霞;宁玉静;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