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张林祥;孟艳君;吴晓玲;亓敏;魏鑫;李辉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痔上黏膜, 悬吊固定, 外痔剥切术, 疗效
摘要:为探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自动痔套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8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行RPH治疗的出血性内痔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28例患者均痊愈.手术操作时间7~15 min,平均10 min.术后无需住院.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首次排便;7~9 d痔核坏死脱落;均未发生肛门狭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表明,RPH治疗出血性内痔效果确切、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

    作者:万伟萍;华校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为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一天口服磷酸钠盐(90 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137.5 g),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即在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于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显示,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均因反复如厕而影响睡眠,较痛苦.结果表明,单纯口服磷酸钠盐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取得与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效果,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琳;杜斌斌;王小英;陈玲娟;李德芳;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回顾2014年1~6月我院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2135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采用辅助通气情况、麻醉后出院评分(PADSS)和检查整体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检查前相比,患者检查中、检查后SBP、DBP和HR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下降幅度均不超过20%;SPO2术中下降明显,2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SPO2<90%,需给予辅助通气,术后SPO2无降低;患者PADSS评分均达到9分.结果表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以满足无痛胃肠镜检查需要,且安全,起效快,但是仍有发生呼吸暂停的可能,检查前需准备好辅助通气设备.

    作者:云海利;张俊峰;张鸭娥;赵克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我科采用双环切术治疗的31例重度混合痔(观察组)患者资料,并与采用改良Milligan-Morgan术治疗的33例重度混合痔(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观察组术后肛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口全部一期愈合,对照组3例创口未能一期愈合.观察组术后1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扩肛后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双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但术后有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应注意扩肛.

    作者:赵义瑞;史路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黄消痔栓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观察大黄消痔栓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凡士林纱条外敷创面换药,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换药基础上每日给予大黄消痔栓1枚纳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皮疹、恶心呕吐、肛门瘙痒、成瘾性、多汗、嗜睡、感觉性肛门失禁等不良反应.2)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同时点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术后第3、5、7天肛缘水肿程度亦轻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大黄消痔栓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换药,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霞;赵高斯;张小元;谷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不同浓度亚甲蓝用于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283例行手术治疗的痔患者随机分成为A、B、C、D4组,A、B、C组手术结束前于创口分别注射0.2%、0.1%、0.05%的亚甲蓝液(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复方制剂),D组不使用亚甲蓝液.对比观察各组术后6~8 h、24 h、72h、1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B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C、D组,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例创面感觉异常、麻木,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C、D组术后因疼痛导致尿潴留各3例.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0.1%亚甲蓝的镇痛效果与0.2%亚甲蓝组相当,但0.1%亚甲蓝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推荐使用0.1%亚甲蓝液.

    作者:倪之虹;杨继闽;邱胜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剥内扎加部分括约肌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48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绍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上黏膜悬吊固定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祥;孟艳君;吴晓玲;亓敏;魏鑫;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剥离缝扎结合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

    我们采用部分剥离缝扎结合局部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1岁,病程2~10年,均合并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混合痔和肛乳头肥大.

    作者:郑晓敏;郑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味四物汤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加味四物汤口服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将33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以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四物汤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加味四物汤能够改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邓泽潭;邓萍萍;王健;邓卫卫;嵇娟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子结肠镜联合肛门镜取出大肠异物1例

    患者男,30岁.因“大肠内异物26 h”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诉26 h前将1个长约20 cm、直径2.3 cm的圆型玻璃试管塞入肛内,无法自行取出,来我院就诊.患者肛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伴腹胀、腹痛,小便不畅.查体:神志清,腹平坦,无压痛,叩鼓音,肠鸣音4次/min,指诊未触及异物.

    作者:朱林存;李婷;于红燕;牟冬平;张红艳;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病程3~12年,平均7年.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直肠滴注法治疗.

    作者:史树勋;张小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外治法综述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口服药物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保守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效果,外科手术方法是其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的迁延,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经过医学界学者的不断总结与创新,一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处理方法也不断问世,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笔者就近年来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陈植;李忠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在慢性便秘进一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评估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进一步诊断的价值,对14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便秘的患者采用数字胃肠机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给予结肠灌洗).结果显示,1)结肠运输试验结果:结肠运输正常35例,运输异常105例.2)动态排粪造影结果:正常24例,异常116例.116例异常者中,直肠前突29例,直肠前突+会阴下降30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17例,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乙状结肠冗长+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盆底)肠疝+会阴下降6例,会阴下降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内脏下垂+会阴下降5例.3)综合结果:81例同时有结肠运输异常和出口梗阻.结果表明,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在慢性便秘患者进一步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廖建伟;王文献;李松山;王珂;田力;刘佃温;李超;舒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发性直肠穿孔1例

    患者女,64岁.因突发下腹痛7h急症入院.患者于2014年2月22日9时突然出现腹痛,以下腹部为著,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测体温,无腹胀,未行诊治,腹痛加剧,并弥漫至全腹.患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剧烈运动史及腹泻史,排便不规律.

    作者:范月波;纪伟;许传礼;李德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盆底结构对维持盆底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分娩、年龄等因素均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同时,盆底结构改变又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盆底疾病的首选工具.其能同时在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并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本文就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如肛提肌、盆膈裂孔)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作者:王双垚;杨环月;孙洪军;王志民;高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鞠应东教授中药药线炮制及肛肠疾病治疗经验

    鞠应东,主任医师,教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首都中医健康中心客座教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肛肠联盟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发明协会会员,聊城市肛肠学会主任委员,聊城市发明协会常务理事,聊城名中医药专家.

    作者:李强;宋伟;邵洪锦;杨政;夏超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临床分析

    陈旧性会阴撕裂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未及时缝合或者缝合后创口未愈所致.Ⅲ度会阴撕裂是指撕伤包括阴道黏膜、会阴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会阴浅深横肌、肛提肌以及肛门括约肌.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1例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腹痛30 d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50 d前于外院行左膝关节置换术,连续应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0 d,住院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4次,稀糊便,腹胀、腹痛,便后痛减.出院后病情加重,大便日行8~10次,质稀溏,自觉肛门内有黄绿色粪水流出,纳眠差,小便调.患者来我科就诊.门诊肛门指检: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肿物;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示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赵庚;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

    为探讨组合式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将接受骶神经电刺激的100例SPFS患者随机分为5组,即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3+S4电刺激组和S1+ S3电刺激组,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各组临床疗效依次为:S3+S4电刺激组>双侧S3电刺激组>S1+S3电刺激组>S3电刺激组>非S3电刺激组.结果表明,S3+S4骶神经组合电刺激治疗SPFS疗效好.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后健康宣教可确保治疗疗效.

    作者:石穗岩;柳凯伦;李雁;孙洪军;王志民;王双垚;孔凡娟;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