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瘘癌变1例

逄承健;于萌;赵刚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62岁.因“肛旁肿物增生伴流脓水反复发作20余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专科检查:肛周结缔组织增生,右侧距肛缘约4 cm处可见一约8 cm×10 cm大小肿物,内中空缺如,表面破损不全,凹凸不平,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肛门内并向后延伸未及顶端,指诊直肠末端可触及柔软包块,指套无血染.肛镜检查:直肠末端黏膜充血、隆起,未见明显内口.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金马洗剂在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金马洗剂在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的应用效果,将92例拟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金马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术后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缘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消失时间及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PPH术后应用金马洗剂熏洗坐浴可减轻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玉超;仲超祥;江飞;姚秋菊;朱莉;韩晶;杨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居民肛肠疾病就诊行为分析

    为了解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肛肠疾病的就诊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肛肠疾病就诊率提供参考依据,我们按经济水平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分层抽样,每个行政区选取两个地级市,入户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调查68 906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6 625人自我报告患有肛肠疾病,自我报告患病率为24.13%(16 625/68 906),其中城市居民自我报告患病率为24.62%(10 535/42 792),农村居民为23.32%(6 090/26 114).感觉自身有肛肠疾病后,58.04%(9 649/16 625)居民去正规医院或诊所接受治疗,其中去正规医院的就诊率为43.95%(7 306/16 625);16.01%(2 662/16 625)进行了自我医疗;25.95%(4 314/16 625)未采取任何措施.城市居民去正规医院就诊率(47.34%,4 987/10 53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8.08%,2 319/6 090),x2=134.689,P<0.001.<35岁的患者去正规医院就诊率明显低于≥35岁的患者,且各年龄段男性患者就诊率总体高于女性(Z=-2.201,P=0.028).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者去正规医院就诊率(38.97%,2 616/6 713)低于高中及以上者(47.32%,4 690/9 912),x2=113.207,P<0.001.在进行过治疗的自我报告患病者中,58.25%(7 171/12 311)选择保守治疗,26.58%(3 272/12 311)选择手术治疗.44.36%(5 461/12 311)患者治疗花费在100元以下,5.21%(641/12 311)患者花费在5 000元以上.患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是小病,没必要就诊”或“涉及隐私,不好意思就诊”.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肛肠疾病就诊状况较差,有必要对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进行肛肠疾病的健康教育,普及肛肠疾病知识,加强就诊意识.

    作者:陈平;田振国;周璐;韩宝;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苦柏汤熏洗坐浴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混合痔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的临床疗效,将160例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疼痛及水肿消失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可减轻患者疼痛、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傅军伟;唐一多;王振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ST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TST)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60例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住院时间为4~9 d,创面愈合时间为8~14 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出血、肛门潮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肛门外观均平整,复发1例.治愈率为98.3%.结果表明,TST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应祥;张平;杜仲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三点式”微创皮下神经离断术切口及微创器械游离肛周皮下神经末梢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岁,平均(37.0±11.5)岁;病史2~20年.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为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将8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很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亚娜;吴海英;杨东;许家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19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给予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无痛病房管理能够明显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皓;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肛门手术多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或复合骶管阻滞,虽然方法简单,但因患儿身心发育不成熟,不易取得其配合.七氟醚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可用于小儿吸入全麻的诱导和维持.本研究对比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在小儿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磊;程良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大肠癌148例临床分析

    2007年9月至2014年9月,我科共行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8例患者中,男70例,女78例;年龄25~91岁,平均71.2岁;右半结肠癌29例,横结肠癌13例,左半结肠癌32例,乙状结肠癌21例,高位直肠癌18例,低位直肠癌26例,肛管癌3例,大肠多源性癌6例.大便习惯改变75例.首次就诊:以痔病就诊12例,以急性肠梗阻就诊18例,以重度贫血就诊12例,以全身浮肿就诊2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5例,以腹痛就诊15例,以黑便就诊9例.合并糖尿病23例.

    作者:张林;刘艳;尚斌南;王乾执;吴利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113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局部复发38例(33.6%),远处转移75例(66.4%);肝转移36例(31.9%),肺转移16例(14.2%),腹膜种植转移12例(10.6%),其他转移11例(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原发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以远处转移为主要的复发转移方式,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更多见,结肠癌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以远处转移为主要的复发转移类型.

    作者:谈利;颜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肠给药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进入体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一种给药方法.按其给药方法可分为栓剂塞入、保留灌肠和直肠点滴.按其药物组成又可分为西药直肠给药(分为单纯西药和配合西药口服)、中药直肠给药(分为中药辩证、中药专方专药、配合中药口服)和中西医结合直肠给药[1].直肠给药应用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就直肠给药的历史渊源、作用机制和特点、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其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罗林山;宋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肠黏膜横向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直肠黏膜横向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11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肠黏膜横向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P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术后1周、1个月时排便通畅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个月时排便通畅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横向缝合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徐晓炜;徐焱;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肛瘘癌变1例

    患者男,62岁.因“肛旁肿物增生伴流脓水反复发作20余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专科检查:肛周结缔组织增生,右侧距肛缘约4 cm处可见一约8 cm×10 cm大小肿物,内中空缺如,表面破损不全,凹凸不平,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肛门内并向后延伸未及顶端,指诊直肠末端可触及柔软包块,指套无血染.肛镜检查:直肠末端黏膜充血、隆起,未见明显内口.

    作者:逄承健;于萌;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肠瘘的治疗进展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多发生于手术后,临床特点为内稳态失衡及严重感染.据报道,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5%~85%[1,2],是腹部外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肠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肠瘘治疗理念的转变肠瘘一开始先在吻合处出现小裂隙,消化液外溢,局部形成感染灶,引流不畅的情况下感染灶会变为较大的积液池;随着感染物质及消化液的腐蚀,小裂隙周围肠管瘘口扩大或吻合口破裂,大量消化液会进入腹腔,造成严重感染,从而出现全身症状[3].

    作者:徐晓波;马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1年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

    为了研究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1年直肠癌发病变化趋势,为制定直肠癌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启东市1972~2011年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计算直肠癌的粗发病率(CR)、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CASR)、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WASR)及其变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对直肠癌发病率进行时间趋势检验.结果显示,1972~2011年启东市直肠癌发病3925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73/10万、4.02/10万和6.37/10万.其中男性直肠癌发病1924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67/10万、4.27/10万和6.86/10万,女性直肠癌发病2001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80/10万、3.81/10万和5.97/10万.40年间直肠癌发病的CR、CASR、WASR的PC分别为335.89%、54.69%与71.92%,APC分别为5.00%(t=12.924,P=0.000)、2.10%(t=5.823,P=0.000)、2.36%(t=6.132,P=0.000).结果表明,启东市40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蒋俊杰;陈建国;张永辉;陈永胜;丁璐璐;朱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紫草油纱条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为探讨紫草油纱条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60例行一期根治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分别应用紫草油纱条(紫草油组)、湿润烧伤膏纱条(湿润烧伤膏组)、凡士林油纱条(对照组)对术后创面进行换药,每天1次.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组织成长程度,检测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数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3、7、14天紫草油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创面肉芽组织成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紫草油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4天紫草油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紫草油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紫草油纱条换药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其促愈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生长实现的.

    作者:李学成;高秀玲;刘志涛;初姜利;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9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行丝线虚挂侧支选择性缝合术治疗,B组行低位切开、高位旷置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第3天疼痛情况、第7天创面分泌物情况、术后1个月括约肌功能及术后6个月肛门指诊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且B组术后第3天肛门疼痛评分、第7天创面分泌物评分、术后1个月括约肌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肛门指诊情况评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果表明,丝线虚挂侧支选择性缝合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近期疗效相当,但后者术后痛苦小,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损害小,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波;郭新明;郑鸿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凝血酶、双腔尿管用于治疗痔术后出血1例

    患者男,46岁.因“肛门肿物疼痛反复发作8年,加重3d”入院.入院诊断为“混合痔(外痔炎性水肿、内痔嵌顿)”.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4年12月1日在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第9天上午10时,患者换药后自觉肛门内发热,并有少量鲜血溢出,予凝血酶500 U加生理盐水40 ml灌肠,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患者自觉腹胀、肠鸣及肛门欲便窘迫感.下午14时30分,患者再诉肛门坠胀、欲便感,四肢乏力,头晕心慌,出汗.

    作者:康明瑞;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病因、病理及诊治概况

    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是先天性肿瘤,位于骶骨的下端,直肠和骶骨及尾骨之间,占全部畸胎瘤的41.8%~47.4%[1],发病男女之比为1∶20.SCT多为良性,但有恶变的危险,尤以实性恶变率较高.本文就成人SCT病因病机及诊治概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艳;张燕生;韩宝;李倩蕾;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们采用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法治疗与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用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46.7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

    作者:任恒宽;李子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