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匙羹藤茎化学鉴别的初步研究

甄汉深;黄慧学;李耀华;梁洁;蒙其淼

关键词:广西匙羹藤茎, 化学反应, 鉴别
摘要:目的:考察广西匙羹藤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广西匙羹藤茎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检验项目中的糖及多糖、皂苷、鞣质、三萜类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余项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广西匙羹藤茎可能含有皂苷、三萜、鞣质、糖及多糖等成分.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匙羹藤茎化学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考察广西匙羹藤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广西匙羹藤茎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检验项目中的糖及多糖、皂苷、鞣质、三萜类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余项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广西匙羹藤茎可能含有皂苷、三萜、鞣质、糖及多糖等成分.

    作者:甄汉深;黄慧学;李耀华;梁洁;蒙其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输卵管阻塞多因炎性病变反复发作,使局部组织充血、增生、疤痕形成或盆腔术后附件粘连所致.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占女性不孕症的30%以上[1].西医治疗此病以输卵管通液为主,但疗效不稳定,手术治疗后妊娠率低,体外受精的胚胎移植受技术限制未能普及.中医治疗此病方法多样,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凌春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近5年中医治疗白血病的进展与分析

    白血病为人体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属中医学中温病、虚劳等范围,其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76/10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中医对其治疗的研究,开展得较为广泛,有些已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现就1998年以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与分析.

    作者:庞声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医肝郁证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学的研究已经完全突破了长期以来以经典校注、引证发挥和临床诊治观察为主的传统模式,即中医传统的非实证研究方法.

    作者:覃菁;徐建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12例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发作时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散到面部口角肌肉,痉挛初为间歇性,继后可能为频繁痉挛,在情绪紧张,疲劳等情况下加剧,多见于中年女性,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1].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01年10月-2003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光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化脓洗剂治疗黄水疮238例

    目的:观察化脓洗剂治疗黄水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脓洗剂对黄水疮病例进行浸洗,并与用高锰酸钾溶液治疗者作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238例中,痊愈153例,好转8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2例,痊愈13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64.52%.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脓洗剂治疗黄水疮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宋广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医对川崎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onode syndrome,MCLS),是儿科一种独特的以血管炎为中心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淋巴结肿大.

    作者:林德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董少龙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

    董少龙教授是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窦维华;徐姗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重要疾病,重症患儿预后不佳.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早期新生儿硬肿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回顾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日东;蒋喜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黄鼎坚教授针刺治疗声嘶经验

    导师黄鼎坚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业医四十余载,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临证期间遇有多例声嘶患者,黄鼎坚教授用针刺治疗每获良效.兹将其中一例治疗经过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开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鲜品水半夏和水半夏药材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水半夏中氨基酸的成分.方法:用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鲜品水半夏和水半夏药材进行氨基酸成分的分析,并对水半夏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共鉴定出17种氨基酸成分,鲜品水半夏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18mg/100g,水解氨基酸总量为7 750mg/100g;水半夏药材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72.5mg/100g,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2 070mg/100g.结论:水半夏中氨基酸主要以结合状态存在.

    作者:刘布鸣;梁凯妮;黄平;莫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血宁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血宁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药物流产后7天阴道出血未止的妇女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给予经血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7天为1个疗程.空白组不用药,观察自然止血的时间.观察疗程结束后三组尿HCG转阴的人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对照组90%,空白组50%,治疗组、对照组疗效优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阴道血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结束时尿HG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8%,P》0.05),但与空白组(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血宁胶囊具有祛瘀止血之功效,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林;李莉;杨美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地菍的生药学研究

    地菍又名山地菍、地葡萄、金头石榴、铺地菍、落地菍、地茄等.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1].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贵州、广西等地区,在酸性土壤的山坡矮草丛中多见,是广西各民族常用的草药.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功效.

    作者:谢丽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科雷斯骨折后期运用舒筋洗方熏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筋洗方熏洗对柯莱斯骨折后期的疗效.方法:用舒筋洗方熏洗治疗柯莱斯骨折30例4周,与同期温水外洗20例同类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00%,对照组优良率75.00%,经Ridit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筋洗方对柯莱斯骨折后期消除肿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握力及减少肌腱粘连等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苗峻;吴娈灵;金庆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LAK细胞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的常见病.为促进愈合,减少复发,笔者近年来运用LAK(1ymphokine activated kill)细胞静脉滴注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 30例,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朝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用自拟止吐方防治胃癌化疗呕吐反应15例

    化疗常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其中尤以呕吐为严重,给化疗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重者被迫放弃化疗.1997年3月-2002年10月,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吐方防治胃癌化疗引起的呕吐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壮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壮医药是壮族及其先民千百年来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而形成的科学文化结晶.具有2 500年以上历史的古老的壮医药,经过近20年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已成为我国民族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黄汉儒;梁启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血宁胶囊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18例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是妇产科常见病,严重的可以引起贫血.以往我们都是以止血药物及激素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从今年4月份我院引进了经血宁胶囊后,应用经血宁胶囊治疗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双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活血解郁汤口服,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8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u=2.09,P《0.05),其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活血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毒副反应.

    作者:李志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知柏地黄汤化裁治疗血精55例

    笔者从1999年2月-2003年7月运用知柏地黄汤化裁治疗血精症5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裕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