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观察

苏惠萍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 综合疗法, 中医药疗法
摘要: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治愈率较高,但也有不少患者疗效不满意. 本文所称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病情反复发作一年以上,溃疡病灶长期不愈合者. 笔者自 1998~2000年,采用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清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0例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 1998年 11月~2001年 3月我科采用志远针灸刀(任志远.中国传统针灸刀疗法.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180例,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锋;李祥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周围性面瘫/甲状腺腺瘤/免疫不孕抗体阳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臼骨折30例

    随着 CT扫描在临床广泛应用及影像技术的不断改进,髋臼骨折的诊断、分类、治疗已受到重视. 1993年 3月~2000年 12月我们收治髋臼骨折 3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秦科子息;张家荣;蒙仁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癌性骨痛32例

    笔者自 1998年 6月~2001年 6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癌性骨痛患者 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中风偏瘫的肢体痉挛影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 为提高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笔者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学习到的针刺加麦粒灸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的方法运用于临床,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病动物血清超氧化歧化酶的变化

    自由基对人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 [1,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密切关系,其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是临床上主要监测指标 [3,4,5],但针对颈椎病的相关实验研究尚有待深入,为此,我们在 1998~2000年期间运用颈椎病动物模型进行了此方面的对比探讨.

    作者:周红海;沈培芝;徐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防治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进展

    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血流中断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再通等,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造成的心律失常,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广泛的研究,其中,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兹就有关文献资料作综述如下.

    作者:张以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耳体针结合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45例

    化学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特别对骨髓的抑制是普遍存在的.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自 1981~1999年用耳体针结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江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80例

    们于 1999年 9月~2000年 10月,对 80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广东丽珠中药厂研制的前列安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原;郑德全;傅岳武;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李锡光教授治疗胸痹特色撮要

    李锡光教授,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审评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审评委员,广西中医内科学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胸痹的发病机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精通心电图知识,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更能融汇中西. 笔者从师近 3年,收获颇丰. 兹就李老师治疗冠心病的临证特色作如下撮要.

    作者:张振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笔者近年来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采用从面颊内外沿面神经分布区进行按摩,并配合点按患侧面部穴位的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现将 3年来对 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和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 2组;观察组 90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 60ml加入 0.9% N.S或 5% G.S500ml中静滴;对照组 90例,给予脉络宁 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中静滴,均为每日 1次,疗程 14天;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 67例,有效率 74.4%,对照组有效 65例,有效率 72.2%,显示刺五加对脑梗死的疗效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脉络宁对脑梗死的疗效相似,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圣洪平;陆庆生;许敏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营心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时PAgT及NO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营心宁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法制备心肌缺血缺氧模型,观察营心宁及合心爽(地尔硫唑)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一般情况、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系统水平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大鼠心肌缺血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造模组(P<0.05),且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造模组 PAgT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的 PAgT显著低于造模组(分别为 P<0.01,P<0.05),但仍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营心宁组 PAgT低于合心爽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组 NO含量及 NOS活性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均比造模组明显升高(P<0.05).营心宁组 NO系统水平低于合心爽组,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心宁浸膏可降低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阳性率,减轻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程度,其机制可能为提高心肌组织中 NO含量及 NOS活性,舒张血管平滑肌,缓解冠脉痉挛,同时降低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血瘀程度.

    作者:何新兵;杜家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2例带状疱疹的治疗及护理

    1998年 1月~1999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 3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我科自行配制的黄五酊(黄连、五倍子各等份碾碎混合加入 75% 酒精泡制一个月后备用),充分摇匀后擦涂疱疹皮区,效果良好. 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柳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壮肝逐瘀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 63例患者按完全随机非盲法分为 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壮肝逐瘀煎免煎中药颗粒,每日 1剂,以 200ml开水冲后分 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大黄虫丸,每次 6g,每日 2次.2组根据不同病情加用复合维生素 B、维生素 C、强力宁等.3个月为 1疗程,2组均观察 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HA、LN、IVC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壮肝逐瘀煎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寿宁;黄彬;朱永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86例

    肺炎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由于目前耐药现象增加,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需较长时间,为缩短治疗时间,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 1995年 5月~2001年 6月,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治疗各型肺炎 8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冠新;黄邕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经Ⅱ号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100例

    自1999年1月以来,我科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自拟中经Ⅱ号,并用于临床治疗 100例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雍胜海;谢涛;何旭明;周义杰;吴子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峻汗之禁例

    仲景创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并强调麻黄汤的禁例 : 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病有寒者不可峻汗. 临床上,凡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证,阳亢火旺及风热外感之人,均不宜用麻黄汤,已成为历代医家恪守的法门. 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中医基础理论浅谈麻黄汤峻汗禁例的机理.

    作者:叶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食道性颈椎病34例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劳损性疾病,其中食道性颈椎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颈椎病类型 [1],关于这类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不多见,现将笔者自 1998年 7月~2001年 1月间,运用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2]治疗该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高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