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更年期综合征的辨治体会

刘淮英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症, 辨证论治, 调摄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育年龄过渡到老年阶段,卵巢功能减退给机体带来的一系列改变而产生的植物神经紊乱,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应用中医辨论施治,每可取得满意疗效.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加用减肥脐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肥胖影响形体美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众所周知,采用针灸减肥已见诸多报道,为了提高减肥的疗效,笔者于1998~2000年在体针及耳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减肥脐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 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红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整复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方法探讨

    笔者自1987年1月~2001年 3月,随机对180例尺桡骨干新鲜闭合性双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分骨后折顶法及拢骨折顶后分骨法进行整复,发现两者成功率有所不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黄均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血管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 [1], 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化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是各种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本身疾病的后结局.有研究表明无论何种病因的肾脏病,肾纤维化的发展是进行性的,其中肾小球纤维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在肾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2].以往对肾纤维化的研究着重于阻止肾纤维化形成的三个阶段即炎症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纤维母细胞活化和基质的沉淀,以及纠正相关因素(如感染、残存肾单位的肥大、尿蛋白、高血压、高血糖、高氮质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血液动力学紊乱、细胞免疫、循环因子等的损伤).

    作者:卢玲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捏筋拍打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360例

    肩关节周围炎(下称肩周炎)是以肩部反复损伤,波及肩峰、喙肩韧带和肩峰下组织,使软组织劳损、退行性变而产生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葛长海所授之捏筋拍打疗法治疗本病 360例 [1],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昌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 56例

    急性腰扭伤是运动和劳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1998年 9月~2000年 6月,我们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 5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神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仁丸中大黄酸的含量

    目的 : 测定麻仁丸中大黄酸的含量,完善麻仁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 - 01% 磷酸水溶液(15∶ 85)为流动相,使用 C18柱.结果 : 样品中的大黄酸得到良好分离,平均回收率 98 92%,RSD=1 83%.结论 : 方法可行,重现性较好.

    作者:相淞华;姚仲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取穴治疗面瘫 58例

    面瘫,是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面神经麻痹 [1].面神经从脑桥面神经核到内耳门、面神经管、茎乳突孔、直至表情肌,任何一个部位受损,都会引起面神经麻痹 [2].针刺治疗面瘫具有一定疗效,但传统的取穴方法对面神经麻痹的病位针对性不强.近年来,笔者在传统取穴基础上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取穴,使针刺作用更能达到病变部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的 58例报道如下.

    作者:伍爱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拟花芪降糖方干预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花芪降糖方,饮食及运动治疗对糖耐量异常(IGT)的疗效.方法 : 将观察对象 72例分为 2组,治疗组给予自拟花芪降糖方及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对照组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 治疗组血糖,血脂均有明显改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 自拟花芪降糖方有良好的治疗 IGT的疗效.

    作者:周卓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超声雾化配合微波治疗慢性喉炎疗效观察

    慢性喉炎是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喉病.笔者运用中药超声雾化配合微波理疗治疗该病 40例,疗效满意.

    作者:冯纬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附子临床应用举隅

    附子为辛甘大热、回阳救逆的纯阳之品,临床应用范围很广 ; 其不但能去表里沉寒,还能制伏虚火、引火归原.正如《得配本草》记载 : 附子“通行十二经络”,“能引补气药,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驱除在里之冷湿” [1].然其临床运用多受季节制约及对其毒性有所顾虑,往往不敢贸然用之.笔者临床十余年,不拘季节,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加之正确煎煮,多有效验,试举数例供参考.

    作者:陈斌;邱艺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整复尺桡骨干双骨折 73例

    尺桡骨干双骨折一般移位复杂,整复较困难,笔者用回旋端提综合手法整复该骨折,取得较好疗效,现对1999~2000年治疗的 73例进行总结.

    作者:叶家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选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补肺片防治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肺片防治缓解期哮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 将12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60例用补肺片治疗,对照组 60例用酮替芬片治疗,每年治疗 3~ 6个月,连续 3年.观察 2组疗效及用药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 : 观察组总有效率 98.3%,对照组总有效率 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治疗后年复发次数及病情轻重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 PaO2较治疗前提高(P<0.001),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观察组 PaO2, PaC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体液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普遍提高(P<0.01).结论 : 补肺片防治缓解期哮喘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黄开珍;黄美杏;梁春才;黄国东;陈斯宁;黄新凤;廖瑜修;陈金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穴位药线埋植治疗癫痫疗效观察

    癫痫是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异常神经元群过度反复放电所致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见于各个年龄组,病因不一.中医称之为“痫证”、“癫痫”或“羊痫风”.自1996年 3月~2000年 5月,笔者采用穴位药线埋植治疗此病1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军;邓倩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拟稳心汤治疗过早搏动 62例

    过早搏动临床以心悸、胸闷、乏力、心电图检查异常为主要表现.笔者以稳心汤为主治疗 62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兆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鼻炎肺寒咳嗽妊娠期内胆汁积症寻常座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关于发展广西中药工业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我区医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领导同志的讲话有关文件中多次把医药行业列为广西的优势产业.今年 4月,<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中更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结构现状,充分考虑我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电力、汽车、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等六个重点产业”.自治区“十五”工业发展规划要求我区医药工业到“十五”期末总产值要达到100亿元,这也体现了自治区领导对医药行业的期望和鞭策.2000年我区医药工业总产值近 40亿元,要在 5年后实现增长至100亿元的目标,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应引起各级领导和中医药界同仁的深思.

    作者:沈兆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针刀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68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以慢性腰腿痛为见症的疾病之一,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中老年偶有发生,临床用封闭、推拿、按摩、理疗、中药、内服、外敷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其症状缓解,但症状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从1998年 6月~2000年10月,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 6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章军;王仁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程控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梅核气 30例

    1995年 8月~1998年 2月,我们用程控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梅核气 3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6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临床选择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的气血两虚、心血瘀阻证患者.

    作者:植剑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