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梁燕芳;赖伟红

关键词:肠造口, 刺激性皮炎, 发生原因, 护理
摘要:为探讨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研究回顾分析26例患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发生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500.%)、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231.%)、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77.%)、合并腹泻(192.%).结果表明,造成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合并腹泻,针对性地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及粘贴方法,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及治疗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脓肿多次切开引流缝合术后复发1例

    患者男 ,43岁.自述2年前曾于当地诊所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缝合术 ,术后遗留一大小约03. cm ×03.cm的创口 ,久不愈合 ,切口处有脓血反复溢出.7d前于当地县医院再次行肛瘘切除缝合术 ,5 d后肛周肿痛剧烈,影响坐卧,伴发热 ,体温高385. ℃ .为求进一步诊疗 ,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并收入院行手术治疗.入院症见:肛周肿痛剧烈 ,伴发热 ,大便每日1次 ,质可成形,未见脓血便 ,纳眠可 ,小便调.入院体征 :体温383. ℃ ,心率105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32/88 mmHg.专科检查:(骑伏位)肛门左侧臀部可见缝合的半弧形手术切口 ,长约8 cm ,其周皮肤漫肿 ,范围约15 cm × 10 cm ,皮温高,色焮红 ,压痛明显.肛内指诊:进食指顺利 ,左侧距肛缘6~7 cm黏膜下可触及一约3 cm × 3 cm × 4 cm的包块 ,并有波动感 ,压痛明显 ,退指无脓血.辅助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135.4 ×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6% ,单核细胞百分比6. 6% ;2 )肛周M RI示直肠肛管周围见不规则大片状长T1混杂T2压脂高信号影 ,病灶上缘约平耻骨联合中段水平 ,主要位于直肠后方及两侧 ,向下主要位于左侧皮下软组织内 ,下端开口于臀沟左侧皮下 ,左侧臀部皮下软组织内见大片状长 T1混杂 T2压脂高信号影 ,臀沟右侧皮下软组织内见少许片状压脂高信号影.排除明显手术禁忌证后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

    作者:卢秀;祝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润肠通便方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润肠通便方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将80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润肠通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肛门疼痛及肛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2组治疗前(术后第2天)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肛门疼痛及肛门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肛门疼痛及肛门出血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体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相比,应用润肠通便方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欣;左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46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肛管测压情况.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前后肛管大收缩压、直肠感觉容量、直肠大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更接近正常值.结果表明,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与PPH联合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兵;汤国辉;伍洲颂;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溃愈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氧化指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溃愈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 C)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在阻断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将78只SD大鼠分为A(空白对照组)、B(生理盐水组)、C(溃愈汤组)和D(芍药汤组)4组,A组12只,B、C、D组各22只,每组雌雄各半.B、C、D组建立UC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溃愈汤、芍药汤灌肠治疗1个月;同时A组予生理盐水灌肠.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大鼠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结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血清SI-gA和IgG含量及结肠组织MDA含量均升高,结肠组织SOD含量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血清SIgA和IgG含量及结肠组织MDA含量均降低,结肠组织SOD含量升高,P<00.1.C组与D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指标更接近A组.结果表明,溃愈汤灌肠对UC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正向干预免疫功能、阻断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实现的.

    作者:马英;张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的临床效果,将肛肠病术后发生肛门瘙痒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苔藓样变4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睡眠改善时间、皮损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改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改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80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P P H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近期总体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P<00.1;治疗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发生率及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术后出血、精细控便力下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改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对肛门精细控便能力无影响,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少,创面愈合快,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可;雷银福;陈丽娜;裴熹;余乐来;沈庆波;刘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三种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后效果分析

    为比较3种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后效果,将1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切术治疗,B组采用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C组采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3组术后便血、便秘、疼痛、溢液、便急情况.结果显示,A组术后便血、便秘、疼痛、溢液、便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和PPH联合外剥内扎术相比,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痛苦更小.

    作者:刘殷;杨隆奎;杨大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伴右下腹壁感染1例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 ,其特点为病情进展迅速 ,死亡率极高.临床上男性患者坏死性筋膜炎常局限于肛周、会阴及阴囊部位 ,而侵及腹部者罕见.笔者临床遇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伴右下腹壁感染者 ,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参芪升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混合痔并发便秘的老年患者89例疗效观察

    2010-2015年,我院应用参芪升麻汤加减口服治疗并发混合痔的老年便秘患者89例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报道如下.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65岁;肛门专科检查确诊为混合痔 ,因伴有基础疾病或个人原因不能行手术治疗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少于2次 ,且大便干或不干均排便费力 ;排除不愿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者 ,以及有急腹症者.

    作者:黄海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一期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感染控制时间及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31.7±06.4)d]明显短于对照组[(59.8±10.7)d],P<00.5;观察组疗程[(215.8±28.3)d]明显短于对照组[(294.0±33.9)d],P<00.5.结果表明,与切开引流术相比,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有效率更高,疗程更短,患者痛苦更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劲龙;张新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为探讨术前肌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将8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10min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对照组术前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2mL,分别于术后1 h、2h、4h、6h对创口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分≥4分者,予哌替啶100mg肌肉注射,记录2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数和初次使用时间,以及术后导尿率和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h、2h、4h、6 h疼痛评分及术后哌替啶使用率、导尿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哌替啶首次使用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术前肌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肛肠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使用量,降低尿潴留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杜勇军;何涛宏;王栩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封闭负压引流术及其治疗术后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c fasciitis ,NF)是一种少见且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 ,是一种急性进展性的致病性的筋膜、皮下软组织、皮肤的感染 ,多见于腹部、会阴和四肢等部位 ,其中又以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perineum necrotic fasciitis ,PNF)多见.PNF是一种会阴、外生殖器及肛周软组织发生的以皮下组织和筋膜迅速坏死及小动脉闭塞而肌肉受累较轻的感染性化脓性病变[1 ] ,临床症状严重 ,所以早期的识别和急救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诊断明确或可疑的NF尽早实行彻底的清创引流术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 ] .临床研究指出,尽管术后患者也应用足量抗生素 ,但感染率仍然较高 ,严重者常发生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高达31 .5% [3 ] .近年来研究显示 ,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PNF术后感染、创口不良闭合方面效果显著 ,现就其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曹谦;占煜;刘芳;雷恒;唐学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段结扎术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分段结扎术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80例嵌顿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行分段结扎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9天和第14天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分段结扎术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治愈率高,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艾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地奥司明片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对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予中药液熏洗坐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地奥司明片口服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 ,男80例,女120例;年龄19~77岁,平均412.岁;病程1~30年 ,平均56.年.

    作者:孙双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及其与生活质量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为调查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患者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本研究对60例结肠癌术后化疗者进行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评估,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和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中,营养状况良好19例(316.7%),营养状况不良41例(683.3%).营养状况良好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评分明显高于营养状况不良者,疲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营养状况不良者,P<00.5.营养状况良好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损伤方面略优于营养状况不良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患者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关.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早期给予营养干预,以提高其营养状况,从而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锦;任旭艳;郭永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联合济川煎加减口服治疗老年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济川煎加减口服治疗老年阳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煎剂济川煎加减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13/20);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18/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穴位贴敷联合济川煎加减口服治疗老年阳虚型便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明娟;宋红旗;席作武;王文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为探讨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研究回顾分析26例患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发生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500.%)、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231.%)、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77.%)、合并腹泻(192.%).结果表明,造成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合并腹泻,针对性地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及粘贴方法,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及治疗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梁燕芳;赖伟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王业皇教授对慢性便秘的中西医诊治思路及其哲学基础

    慢性便秘既是一个独立的病证 ,又可作为一个症状存在于多种疾病中.然而 ,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 ,究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两种文化的哲学思考不同.王业皇教授对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有着深厚的造诣 ,对中医、西医诊治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从中医、西医两方面谈王业皇教授对慢性便秘的诊治思路及其哲学基础 ,概述如下.

    作者: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吸引套扎加切扎术在混合痔外痔部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为探讨吸引套扎加切扎术治疗混合痔外痔部分的临床疗效,将5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试验组外痔采用吸引套扎加切扎术治疗,对照组外痔采用传统切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总体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创口疼痛和肛缘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创面疼痛及肛缘水肿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果表明,套扎吸引加切扎术处理混合痔外痔部分安全可行,可取得与传统外痔切除术一样的效果,而且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创口疼痛、肛缘水肿明显减轻,创面愈合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朱平;何佳伟;潘一斌;朱赟;林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脾汤内服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健脾汤内服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 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取同期于河南省中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58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予健脾汤内服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结肠镜下病变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炎症介质(IL-13和IL-17)表达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结肠镜下病变评分、DA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结肠镜下病变评分、DAI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IL-1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清IL-17水平更低,IL-13水平更高,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健脾汤内服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UC疗效更好,疗程更短;而且其可上调IL-13水平,降低IL-17水平.

    作者:李培培;席作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