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徐丽;韩玮玮;白克运
为比较经肛吻合器瘘管切除术和挂线疗法对直肠黏膜下瘘的临床疗效,将88例直肠黏膜下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用挂线疗法,观察组45例采用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VAS评分 、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 、治疗效果(治愈时间 、治愈率 、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通过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肛管大收缩压(AMCP)均较术前下降明显,术后1个月,观察组AMCP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19.78±4.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04±9.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治愈率比较,观察组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复发1例(2.33%),对照组复发4例(1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下瘘疗效显著,具有治愈率高 、疼痛轻 、复发率低 、治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鹏林;赵刚;邸爱婷;张立泽;王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 ,脱出肛外称为直肠脱垂[1] ,分为完全性直肠脱垂和不全完性直肠脱垂 .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处理较难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大都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较多 ,各有优缺点 . 本文对国内常见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和临床评价 ,提出如下见解 .
作者:刘庆圣;张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索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将放射性直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自拟溃结灌肠散灌肠法治疗,B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配合氢化考的松灌肠治疗,C组采用云南白药和锡类散灌肠法治疗.结果显示,均经2个疗程治疗,A、B、C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 、80% 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疗效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在追踪随访时间内,复发率C组高,高达53.3%,其次为B组,复发率为28.3%,A组无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自拟溃结灌肠散灌肠法对放射性直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来成;王小芳;卢桂梅;谭燕萍;罗莹;桑春潮;霍振楠;马淑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 年 1 ~ 6 月 ,我们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槐芩软膏纳肛治疗肛窦炎 80 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3 例 ,女 37 例 ;年龄 25 ~ 65岁 ;病程 1 个月至 2 年 .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坐浴方由黄柏 36 g ,苦参36 g ,秦艽 36 g ,防风 36 g ,桂花 36 g ,玄参 36 g ,红花 18 g ,桃仁 18 g ,当归 18 g 组成 ,将上药加水煎液 ,倒入盆内先熏洗后坐浴 ,每次 15 min . 坐浴后将适量槐芩软膏缓慢轻柔注入肛内 2 ~ 3 cm ,推注后尽量避免站立 、行走 . 肛窦炎轻度患者 ,每日 1次 . 疗程 3 ~ 4 周 . 重度患者 ,每日 2 次 . 疗程 4 ~6 周 .
作者:秦少龙;李国伟;王丽;刘晖;张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肛瘘是肛肠科的一类常见疾病 ,手术是其唯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因治愈率与肛门功能这一矛盾无法妥善解决 ,故寻找一种能够既可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 ,又能大程度的保护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 ,一直是肛肠科的难点和热点 . 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ligation of in-tersphinteric fistula tract ,LIFT )应运而生 ,自 2007年泰国医师 Rojanasakul 等首先开展此术 ,并由Robin 报道后[1] ,便在国内外肛肠界掀起了一次研究热潮 . 现我们研究近 10 年来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及报道[2-14] ,将关于 LIFT 及其改良术式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以期共同探讨 .
作者:左自如;武晓海;杨洪学;王玉华;宋能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癌症是一种在复杂的基因组背景和体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 ,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成因和表型复杂多变的恶性疾病[1] .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 5 年总生存率约为 60% [2] .有研究显示 ,近 10 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渐增加 ,虽然国际上结直肠癌治疗手段取得巨大进步 ,如美国结直肠癌病死率已经逐年下降 ,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 、就诊时间晚 、各地区医疗水平差异 、生活习惯改变 、环境改变等原因 ,结直肠癌病死率反而呈上升趋势[3] . 2015 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报显示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 3 和第 5 位[2] . 目前 ,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手术主要是对一些早期实体瘤有较好效果 ,且不能解决远处转移 ,对晚期肿瘤的效果也相对较差 . 除手术治疗外 ,放化疗是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但近年有研究数据表明 ,在术后单纯辅助放化疗并不能有效地减少复发与转移 ,且放化疗对人体具有相当的毒副作用 . 癌症至今仍是医学界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医学家关注于癌症领域 ,并期待采取新的治疗手段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其生活质量 ,甚至治愈 .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 ,肿瘤学科也就成为精准医疗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精准肿瘤医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
作者:彭其凤;常君;王成川;贺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便秘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症状 ,一般指便次少 、排便不规则 、便质硬或排便艰难等 ,不同的病理因素可引起不同的症状 .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 . 直肠前突是直肠壶腹前壁囊袋状突出 ,与盆底正常解剖结构改变相关 .女性直肠前壁与阴道黏膜分开 ,由直肠阴道隔支持 ,其分隔组织因自身发育缺陷 、分娩时支持组织损伤及随着年龄增长支持组织松弛等原因[1] ,直肠前壁向阴道后壁疝入 ,导致阴道后壁膨出 ,也叫直肠前突[2] . 男性直肠前壁有前列腺和尿道支持 ,故很少发生直肠前突 . 直肠前突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 ,肛门阻塞感强烈 ,肛门及会阴部坠胀 、或有疼痛 ,排便不尽感 ,部分患者需用手按压肛门周围协助排便 . 或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仅直肠指检可触及 .
作者:郭有雷;王欣;马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9 月 ,我们采用三等分挂线治疗医源性肛管狭窄患者 25 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5 例 ,女 10 例 ;年龄 18 ~ 68岁 ;病程 1 个月至半年 . 患者均有痔疮等肛门病手术史 ,术后 1 个月至半年就诊 . 患者精神紧张 ,对排便有恐惧感 ,排便困难 ,排便时肛门疼痛明显 ,大便稀可排出 ,便干时排出困难明显 ,疼痛加重 ,大便变细 ,排便如挤残留牙膏状 ,肛门有梗阻感 ,有时需灌肠辅助排便 . 肛门检查见肛门有瘢痕形成 ,或伴有未愈合的切口 ,肛门紧缩 ,肛门指诊纳入困难或仅容一食指通过 ,患者疼痛明显 ,可触及肛管张力增加 ,肛管呈环状狭窄 ,肛门括约肌无弹性 ,经结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
作者:徐晓炜;徐焱;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累及结肠 、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是炎症性肠病中重要的一类 .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和结肠下段 ,先累及直肠 ,逐渐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呈阶段性和弥漫性分布 . 早期炎症较为表浅 ,表现为连续分布的程度不同的糜烂 、出血 、水肿 ,炎症较重较深时可出现深大溃疡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 、黏液脓血便 、腹痛并伴有其他肠外表现 ,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给患者带来痛苦 ,明显降低生活质量[1] . 近年来 ,国内较多的临床研究文献表明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近 5 年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况综述如下 .
作者:施鋆男;崔龙;张小元;高钰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23例行肠造口手术患儿进行规范化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造口定位 、肠道准备;术后一般护理 、造口护理 、造口皮肤护理以及造口袋正确使用及出院指导.结果显示,23例患儿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小儿肠造口术后规范化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郑琪;高文芳;魏兰花;魏花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观察肛泰软膏配合PPH加外痔剥离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重度混合痔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采用PPH切除内痔并剥离切除外痔,治疗组术后使用肛泰软膏常规换药,对照组给于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换药,对治疗后患者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在创面出血 、疼痛 、水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泰软膏配合PPH加外痔剥离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周鹏飞;田仓瑜琦;刘佃温;刘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生物反馈治疗无效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可行性,将100例生物反馈治疗无效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针灸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 、便质 、排便时间及排便不尽感等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 、便质 、排便时间及排便不尽感等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 、便质 、排便时间及排便不尽感等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4.0%(32/5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43/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生物反馈治疗无效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显著,安全 、可行性佳,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越;王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痔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回顾性分析行痔切除术后出血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出血18例,继发性出血118例.其中外剥内扎术后出血33例(24.3%),PPH术后出血46例(33.8%),外剥内扎联合PPH术后出血57例(41.9%).原发性出血原因均为术中操作不当 、止血不彻底,继发性出血原因依次为PPH吻合口出血 、痔核结扎部位出血及术后感染.此次分析结果提示局部压迫 、手术缝扎止血 、电凝止血是止血的有效措施,可根据手术方式 、出血部位 、出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术前评估出血风险,术中规范操作,彻底止血,术后预防感染加强管理是预防痔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柏雪;张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孕期随着胎儿增大 ,加上孕妇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 ,可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等现象 ,并引发痔疮 ,导致排便障碍和疼痛 ,需及时治疗[1] . 本文分析了太宁栓纳肛在孕期痔疮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5 月 ,将 84例孕期痔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每组 42 例 . 太宁栓组年龄 21 ~ 35 岁 ,平均(27 .24 ± 2 .72)岁 ;产次 1 ~ 3次 ,平均(1 .52 ± 0 .29)次 . 均采用高渗硫酸镁液坐浴加太宁栓纳肛治疗 . 常规组年龄 21 ~ 35 岁 ,平均(27 .15 ± 2 .56)岁 ;产次 1 ~ 3 次 ,平均(1 .51 ± 0 .31)次 . 均采用高渗硫酸镁液坐浴加痔疮栓纳肛治疗 .2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作者:杜艳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肛门指检是肛肠科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经肛门直肠 ,可以检测出 7 cm 左右的距离 ,约 70% 的直肠肿瘤可通过指检发现 ,通过指检 ,可以了解直肠的口径 ,括约肌的张力 ,直肠肛管有无痔疮 、肛瘘以及新生物 . 便秘患者可以扪及耻骨直肠肌的张力 ,直肠黏膜是否松弛等 . 若指检后发现指套表面带有黏液 、脓液或血液就会怀疑直肠肛门有炎症或伴肿瘤组织破溃 ,这样就要考虑做进一步的检查 . 直肠镜 :通过一个长度 15 cm 左右的 ,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电子摄影机的硬管 ,由肛门慢慢进入直肠以检查直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疡 ,如有需要可取活检或在镜下行息肉切除 .
作者:段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观察逍遥散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便秘(肝郁气滞型)的临床效果,将84例肝郁气滞型更年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逍遥散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 和7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便秘(肝郁气滞型)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丙泊酚全麻在肠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将20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给予丙泊酚静脉全醉,对照组100例按常规进行检查.观察检查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变化 、检查时间及检查后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查结束后血压 、心率低于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镜检查时间为(14.44±3.70)min,对照组肠镜检查时间为(19.60±3.3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 、腹胀及烦躁患者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果表明,丙泊酚全麻在肠镜检查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卢桂梅;陆润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症 ,肛门直肠发病率约为 50 .10% ,其中约有 98 .08% 的患者有痔疮症状[1] ,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发病 . 混合痔是内痔及外痔互相融合形成的一种跨越齿状线的痔疮类型 ,发病兼具有内痔及外痔特点 ,常见手术方式之一为外剥内扎术 . 临床上基于外剥内扎术的改良术式中外痔的切口设计种类繁多 ,其中很多收到了较传统术式更好的效果 .
作者:蒋笑影;李红梅;雷玉翠;王晓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内镜下小儿结肠息肉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择138例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患儿,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的积极配合,观察患儿及其家属术前医护配合度 、术中息肉切除率及术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评价围手术期积极的护理配合在内镜下小儿结肠息肉切除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内镜下小儿结肠息肉切除围手术期护理的积极配合,患儿及其家属术前护患配合度和息肉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果表明,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采用积极的护理配合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探讨美沙拉嗪口服与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比较2组疾病干预前后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血性腹泻 、里急后重 、呕吐 、腹痛消失时间及用药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性腹泻 、里急后重 、呕吐 、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高,可缩短疗程,加速症状消失,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佩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