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霞
为观察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将Ⅰ 、Ⅱ期出血性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1.1%,对照组治愈率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且术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8例病历资料,将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患者中,术前血清CEA阳性37例,占总数的42.05%,20例CA19-9阳性患者占总数的22.73%.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及肿瘤大小与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关系;但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有密切关系(P<0.05);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及CA19-9阳性结果与TNM分期、临床分期之间为正相关系(P<0.05).结果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判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为预后康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李会平;代爱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5例.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总有效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七氟醚组呼吸频率优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麻醉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缩短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作者:温生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分析血常规检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克罗恩病患者24例),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比容(MCV)高于活动期(P<0.05),克罗恩病缓解期H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CV高于活动期(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克罗恩病活动期(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克罗恩病(P<0.05).结果表明,血常规检验可为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及活动性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君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了解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的护理方式,将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综合护理组,每组25例.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方法护理,全面综合护理组用全面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全面综合护理组在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安全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慢性肠炎患者110例,按患者入院进行诊治的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腹痛、大便次数、肛门坠胀、镜检)积分以及治疗半年后2组患者的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疗效、各项症状积分及复发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慢性肠炎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热熨疗法促进肛肠病术后患者排尿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10 例肛肠病术后患者中 ,男 132例 ,女78例;年龄18~90岁 ,平均43岁 ;病程0.5~13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影响,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患者对各项护理指标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专业素养、责任感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给予其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潘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将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确切.
作者:宋敬锋;宋太平;张威;刘瑞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讨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治疗疑似肿瘤性肠梗阻患者48例,采取超声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定性率与定位率.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肿瘤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25.00%(2/8)、阳性预测值为86.36%(38/44)、阴性预测值为50.00%(2/4)、准确率为83.33%,2组方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肠梗阻部位29例,其中小肠肿瘤13例,大肠肿瘤16例,定位准确率为60.42%(29/48).结果表明,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超声检查,可尽早有效且无创地确定肿瘤性肠梗阻疾病,且超声检查具备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陈道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 ,RVF )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由上皮组织构成的病理性通道.患者常主诉阴道排气排便或脓液排出 ,可伴有炎症引起的全身症状及性功能障碍 ,根据病因、病位、累及部位及联合损伤的不同 ,患者亦会出现肛门控制排便、排气方面的困难[1] .先天性 RVF 往往合并肛管直肠畸形 ,常需肛门重建,后天性RVF常继发于产伤 ,其他病因包括炎性肠病、盆腔会阴及直肠手术、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贯通伤、感染等.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的报道对后天性RVF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闫文超;管仲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评价,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对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作出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行右半结肠切除且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回盲部及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左侧附件切除8例,行乙状结肠切除且双侧附件切除3例,行全子宫切除(或者Dixon手术)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确切,探查范围广泛,且具有微创优势,具有诊断明确及同时实施治疗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产后痔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产后痔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痔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h、24h、48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痔水肿,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萍;齐学宏;王云云;郑长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CRP和FIB含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与FIB含量呈正比关系(P<0.05).结果表明,检测中外周血CRP、FIB含量对肛周脓肿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在控制肛周脓肿感染的同时对凝血功能进行更好的监测,以便及时地进行抗栓治疗,使体内F IB含量有效降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剪口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1.0%,对照组为7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剪口结扎术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健宇;肖明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成形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患者肠道功能迅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付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 和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6±0.69)分,对照组为(5.23±1.3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56±3.50)d,对照组为(20.13±4.25)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付兆亮;白庚申;田世家;尚天宝;马明;王守玲;万文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分析研究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将8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PDC 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造瘘口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目的掌握、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掌握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尹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焦虑情绪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肠内营养支持与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使各项指标水平保持稳定.
作者:王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