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Ⅳ度内痔63例疗效观察

杨迪

关键词:痔, 直肠上动脉, 介入栓塞术, 疗效观察
摘要:为观察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 ~ Ⅳ度内痔的疗效,将Ⅱ ~ Ⅳ度内痔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痔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Ⅱ ~ Ⅳ度内痔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为观察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5例.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总有效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七氟醚组呼吸频率优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麻醉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缩短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作者:温生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效果分析

    为分析研究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将8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PDC 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造瘘口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目的掌握、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掌握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尹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

    为探究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CRP和FIB含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与FIB含量呈正比关系(P<0.05).结果表明,检测中外周血CRP、FIB含量对肛周脓肿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在控制肛周脓肿感染的同时对凝血功能进行更好的监测,以便及时地进行抗栓治疗,使体内F IB含量有效降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测在婴幼儿 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探讨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测在婴幼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6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为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比2组患儿心肌酶的检测结果,并对患儿异常心电图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T-T段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较重,同时应用心电图检查能够对心肌损害做出明确的诊断,而病毒性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相对于手足口患儿症状较轻.

    作者:陈梦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科患者并发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为观察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影响,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患者对各项护理指标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专业素养、责任感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骨科并发肠梗阻患者给予其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潘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成形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患者肠道功能迅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付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 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

    为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焦虑情绪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肠内营养支持与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使各项指标水平保持稳定.

    作者:王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对产后痔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为观察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产后痔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产后痔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痔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h、24h、48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痔水肿,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萍;齐学宏;王云云;郑长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比较

    为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 和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6±0.69)分,对照组为(5.23±1.3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56±3.50)d,对照组为(20.13±4.25)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付兆亮;白庚申;田世家;尚天宝;马明;王守玲;万文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55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安全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慢性肠炎患者110例,按患者入院进行诊治的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腹痛、大便次数、肛门坠胀、镜检)积分以及治疗半年后2组患者的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疗效、各项症状积分及复发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慢性肠炎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评价

    为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评价,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对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作出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行右半结肠切除且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回盲部及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左侧附件切除8例,行乙状结肠切除且双侧附件切除3例,行全子宫切除(或者Dixon手术)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确切,探查范围广泛,且具有微创优势,具有诊断明确及同时实施治疗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肛裂患者74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肛裂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肛裂患者干预后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8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果表明,对肛裂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彩红;何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直肠阴道瘘的治疗进展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 ,RVF )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由上皮组织构成的病理性通道.患者常主诉阴道排气排便或脓液排出 ,可伴有炎症引起的全身症状及性功能障碍 ,根据病因、病位、累及部位及联合损伤的不同 ,患者亦会出现肛门控制排便、排气方面的困难[1] .先天性 RVF 往往合并肛管直肠畸形 ,常需肛门重建,后天性RVF常继发于产伤 ,其他病因包括炎性肠病、盆腔会阴及直肠手术、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贯通伤、感染等.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的报道对后天性RVF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闫文超;管仲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产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产后便秘的疗效,将产后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药物组在给予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产妇大便性状积分情况、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2.50%,药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药物组在大便性状积分、排便困难程度以及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产后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邓青芸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热熨疗法促进肛肠病术后患者排尿的疗效观察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热熨疗法促进肛肠病术后患者排尿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10 例肛肠病术后患者中 ,男 132例 ,女78例;年龄18~90岁 ,平均43岁 ;病程0.5~13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为探讨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治疗疑似肿瘤性肠梗阻患者48例,采取超声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定性率与定位率.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肿瘤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25.00%(2/8)、阳性预测值为86.36%(38/44)、阴性预测值为50.00%(2/4)、准确率为83.33%,2组方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肠梗阻部位29例,其中小肠肿瘤13例,大肠肿瘤16例,定位准确率为60.42%(29/48).结果表明,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超声检查,可尽早有效且无创地确定肿瘤性肠梗阻疾病,且超声检查具备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陈道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研究

    为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结果,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20例,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标本组织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其菌株分布特点、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显示,1)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20例中,革兰阳性菌56株(46.67%),包括26株表皮葡萄球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葡萄球菌、其他4株;革兰阴性菌64株(53.33%),包括大肠埃希菌28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鲍氏不动杆菌8株、其他11株.2)大肠埃希菌属于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在本次研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100.00%),其次为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89.29%)、红霉素(82.14%)、头孢曲松(82.14%)、庆大霉素(71.43%)、头孢噻肟(67.86%)、头孢他啶(53.57%).结果表明,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类型较多,耐药性强,应当对耐药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作者:金海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为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7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2.86%),对照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8例(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26±1.93)分,对照组为(75.63±4.06)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并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聚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和展望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道动力紊乱、精神因素、肠道感染是诱发 IBS 的主要病因 ,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 ] .IBS在临床上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种类型 ,其中腹泻型在临床上为常见[2 ] .大量研究表明[3] ,IBS 相关性腹痛是由于发生在肠道的末梢神经病变(内脏感觉超敏反应).但是迄今为止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中医认为 ,此病与患者情志失调与外邪内侵密切相关[4 ] .张俊龙等[5]认为IBS 的得病之因,在外多为情志刺激 ,在内则多有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IBS 发病的本质.

    作者:肖小龙;邓竹芸;贺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