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月稠;黄秀禄;谭小燕;钟玫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模型通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 MOG35-55)为抗原诱导。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EAE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的CD80和CD86表达水平。结果甲强龙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轻于EAE组,大脑CD8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AE组(P<0.05),而CD86表达明显高于EAE组(P<0.05)。结论甲强龙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CD80表达并上调CD86的表达。
作者:李吕力;韦俊杰;李晓峰;李燕华;陈渊;范秉林;张丽香;陈志;肖继东;韦旋;王夏薇;封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播散细胞RB1 CC1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LCM)技术捕获35张重度异常增生时期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的单个细胞角蛋白阳性( CK+)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WGA)扩增其DNA,PCR检测其视网膜母细胞瘤诱导卷曲蛋白( RB1CC1)的纯合性缺失情况,并与舌部正常、重度异常增生以及鳞癌组织各4例对照。结果 LCM成功捕获CK+细胞35个,WGA成功扩增3个,RB 1CC1纯合性缺失情况分别为单个CK+细胞(2/3),舌癌变组织(2/4),舌部正常组织(0/4),重度异常增生组织(0/4)。结论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CK+细胞有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该时期骨髓CK+细胞可能是播散肿瘤细胞。
作者:施强;牟云;于大海;黎明武;卿海云;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高,病死率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低,病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玉良;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钟伟;钟思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该院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73例,分别采用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79.29±21.03) vs (69.24±18.15)]、生活能力评分[(59.42±18.03) vs (30.24±12.38)]均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13岁,学生;因“精神行为异常、抽搐5 d”于2014-07-06入院。患者自7月1日中午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懒言、不愿交流、反应迟钝,伴言语不清、右上肢抽搐,抽搐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7月6日下午又出现右下肢不自主抖动,伴口角不自主抽动。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无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1周前曾有发热史,体温达38℃,在私人诊所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查体:体温36.4℃,脉搏8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2/71 mmHg,体重40 kg;肺、心、腹部均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计算力稍差,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其余颅神经检查均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觉系统、指鼻试验、植物神经系统均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辅查,血常规:白细胞14.0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淋巴细胞百分比32.84%,红细胞4.78×1012/L,血红蛋白136 g/L,血小板300×109/L。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肌酶、肿瘤标志物、梅毒( USR)、血糖、HIV抗体等均未见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110 mmH2 O,潘氏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40×106/L,淋巴细胞分类0.7,粒细胞分类0.3,氯126 mmol/L,总蛋白132.1 mg/L,葡萄糖3 mmol/L,单纯疱疹病毒阴性。细菌涂片、细菌培养:(-)。脑电图:重度异常(广泛性慢波,较多尖慢复合波)。心电图:正常。胸X片:后纵膈占位。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左下后纵膈占位性病变。头部CT:未见异常。头MRI: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遂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甲强龙针冲击抗炎、丙戊酸钠拮抗癫痫、对症、支持等治疗。7月10日晚,患者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再给予安定、妥泰,后缓解。但仍时有癫痫发作。间歇期偶有烦躁、哭泣。7月13日辅查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抗体IgG+,1∶5。血抗NMDA受体抗体IgG+,1∶10。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明确,开始予以人免疫球蛋白16 g/d×5 d、静滴。患者无癫痫发作,反应迟钝减轻,言语清晰,精神好转。7月19日复查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98 mmH2 O,潘氏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5×106/L,氯131 mmol/L,总蛋白210.8 mg/L,葡萄糖3.3 mmol/L。脑电图:偶见棘慢复合波。后转至胸外科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符合囊肿,镜下见囊壁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为平滑肌组织。
作者:庞振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MED)围手术期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01~2013-11在该院骨科进行MED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围手术期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遵医行为情况,以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Macnab疗效评定等指标。结果整体护理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满意度、遵医行为情况以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Macnab疗效评定等指标均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在MED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蒙壮丽;石泽锋;李宏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前,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逐渐上升,侵袭性肺曲霉病( IPA)已日渐成为严重免疫受损者,如接受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肿瘤化疗或患有慢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HIV感染及其他急危重病的患者死亡的主要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而IPA的确诊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免疫状态、职业史等及各项实验诊断方法检测等。由于传统检查手段的局限性使IPA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过度治疗,增加了IPA的病死率。因此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IPA的关键,为此,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关于IPA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提高临床诊断IPA感染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段世焕(综述);秦志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复方口服避孕药由于避孕效果可靠,一直是世界范围使用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上认为研究深入的领域之一。该文将对复方口服避孕药的早期发现、新型口服避孕药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黄立冬;吴玉英;杨柳(综述);陈昌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8收治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呼气末正压(PEEP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肺静态顺应性(C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气阻力(Ri)、PEEPi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Cs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丙二醛(MD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 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SOD、谷胱甘肽(GSH)、总氧化能力(TAO)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后能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肺损伤,提高肺通气功能,对改善ARDS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静;杨玉玲;袁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前临床对多种胆道疾病多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该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但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带给患者身心痛苦,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胆道感染进行积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雷(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结果治疗45 d后,干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更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作者:刘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概念的转变及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对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精确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眼球生物测量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该文拟从上述两方面对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量影响因素加以概括。
作者:肖新安;胡秋明;李超颖(综述);黎海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腹腔内高压(IAH)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在临床急危重患者尤其是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较常出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极高的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危重症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IAH、救治可能出现ACS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该文对IAH与ACS的诊治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潘观宁(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筛查情况。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2011-01~2014-11共2160例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筛查,并与引产或分娩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肢体畸形5例,检出率为0.23%,包括足部畸形1例,残肢畸形1例,软骨发育不全1例,成骨发育不全1例,手部畸形1例;后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为胎儿畸形共6例,超声检查漏检1例,漏诊的病例为少趾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能及时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
作者:何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系统地观察及探讨经直肠超声( TRUS)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前列腺肿大病变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及前列腺癌( 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临床分期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为PCa患者进行检查,然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方法为系统6点加可疑结节处穿刺法;与血清PSA及病理结果对照;并将前列腺癌血清PSA、穿刺活检阳性百分数( PPBCs)、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病理证实413例中PCa 149例,前列腺增生171例,增生并炎症44例,增生并上皮内瘤( PIN)、非典型增生( AAH)共49例。前列腺癌与临床( Whitmore-Jewett法) A、B、C、D分期对照有一定的临床分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不同PCa临床分期的TRUS声像图特点:血清PSA、PPBCs及Gleason评分三者分别与PCa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前列腺病变尤其是前列腺癌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PSA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病变诊断水平。
作者:贺琰;王小燕;凌冰;黄向红;农美芬;廖明珠;董小圆;韦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左旋肉碱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及36例MM患者(初诊21例,复发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含或不含蒽环类的方案化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结果无论初诊或复发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化疗前复发患者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低于初治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1 d及1周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含有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可明显降低血浆左旋肉碱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MM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低下,化疗过程中补充左旋肉碱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力;马娜;李永敢;莫文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012-02~2013-02收治的19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愈92例,有效7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5.1%。治疗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收缩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 P<0.01),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等优点,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小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均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角度、后椎体高度等指标。采用Denis和Frankel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对照组仅提高0.9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44.9±11.4)%增加到(57.3±7.1)%,对照组仅由(45.1±11.5)%增加到(53.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保存神经功能和椎骨完整性。
作者:徐碧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1990-01~2014-09公开发表的有关两种治疗方法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682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362例,开腹组32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与开腹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 P=0.000)、肠蠕动恢复时间短( P=0.002)、住院时间短(P=0.000),术后主要并发症如切口感染(P=0.000)、肺部感染(P=0.04)、术后肠梗阻(P=0.03)发生率低,而在手术时间(P=0.37)、腹腔脓肿(P=0.57)、术后死亡率(P=0.34)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欣;郭建昇;贾文斌;李文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该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8例患者术中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8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80例,疼痛减轻7例,无效1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及眩晕8例,面部感觉麻木8例,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耳漏1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作者:刘若平;肖泉;庞刚;徐柯贝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