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高频热疗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郭献勇;王月罡;李国锋;方国峰

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 大容量肺灌洗, 肺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短期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例接受大容量肺灌洗的煤工尘肺Ⅰ期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体外高频热疗,热疗温度为39~43℃,时间为40 min/次,隔日1次,连续3次。对照组不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后TLC、FVC、MVV、DLCO、FEV1.0%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灌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就本研究结果而言体外高频热疗对于肺灌洗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其对肺灌洗患者或对尘肺病患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 管引流对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T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效果。方法将2012-01~2012-12因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90例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A组(盆腔内未放置引流管引流,45例)和B组(盆腔内放置T管引流并低负压吸引,45例),观察两组术后囊肿的发生率。结果淋巴囊肿发生率A组[26.7%(12/45)]显著高于B组[2.2%(1/45)](P<0.01),但两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管负压加大引流可以降低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作者:余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脊柱手术术中脑脊液漏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在脊柱手术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2008-01~2012-12在该科脊柱手术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EC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组( A组)和直接丝线缝合、明胶海绵、筋膜术中封堵组( B组),每组15例。选用同期脊柱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引流量、引流时间。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和平均引流量、引流时间均明显低(少)于B组( P<0.05)。结论 EC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破口疗效优良,是预防脊柱手术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

    作者:韦敏克;尹东;梁斌;丘德赞;韦建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囊镜治疗精囊结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要点

    目的:总结应用精囊镜治疗精囊结石的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行精囊镜治疗的精囊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能够射精,无逆行射精,无射精痛等不适。结论术前的沟通,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正确的饮食指导是精囊结石患者痊愈的关键。

    作者:莫默;蒙有轩;黄青;王晓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基金课题论文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征稿及奖励启事

    作者:《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发性脑出血转化为脑脓肿一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2000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休息后症状缓解,但反复不愈,症状进行性加重,2010年并发行走时心慌气喘,双下肢水肿。查体见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双侧扩大,心率115次/min,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剑下收缩期轻度杂音,结合彩超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重),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心功能Ⅳ级。2010-06-25在我院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症状消失,出院后予华法令2.25 mg(进口)维持治疗。2013-01-21出现头晕头痛,寒战高热(39℃)16 h,伴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意识模糊12 h,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治疗,头颅CT示左额左枕脑出血(见图1),外周血白细胞24.6×109/L,中性粒细胞90.2%,出凝血时间正常。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脏换瓣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用头孢曲松等治疗,后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13-02-10~2013-02-18加用万古霉素治疗,2013-02-19~2013-02-29后改克林霉素+左氧氟星治疗。治疗3d后完全清醒,1个月后脑内血肿转化成脑脓肿,经钻孔引流并配合克林霉素治疗2周,症状消失出院。2013-04-10来我院复查,调整华法令用量。

    作者:胡栓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例

    1病例介绍例1,男性,66岁。因昏迷伴抽搐3 h于2011-01-0622:00入院;现病史:患者家属于2011-01-0619:00发现患者摔倒在卫生间,伴小便失禁、呼之不应,约10 min后患者出现四肢抽搐、口角向左侧歪斜,持续约1 min后抽搐停止,仍有呼之不应,立即由120接入院,于入院过程中反复出现四肢抽搐伴口角歪斜2次。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和低血糖昏迷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9℃,脉搏9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63/80 mmHg,呼吸稍急促,浅昏迷,压眶有肢体活动,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引起。入院后急查:随机血糖45.84 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4.5×109/L,红细胞计数( RBC)5.33×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156 g/L,血小板计数(PLT)518×109/L。尿常规:尿比重(SG)1.010,酮体(++)。动脉血气分析:pH 7.07,二氧化碳分压(PCO2)23 mmHg,氧分压(PO2)119 mmHg,实际碳酸氢盐(ABE)-24 mmol/L,标准碳酸氢盐( SBE )-22 m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283 U/L,肌酸激酶(CK)212 U/L,肌(红)蛋白( MYO )514.74 ng/ml;肾功能:尿素氮( BUN )7.98 mmol/L,血肌酐( Cr )193 umol/L,尿酸( UA )681 umol/L,碳酸氢盐( HCO3)17 mmol/L;电解质:K 4.2 mmol/L, Na 150.1 mmol/L, P 2.6 mmol/L, Mg 1.12 mmol/L。肝功能、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反应, ST-T 改变。头颅CT检查:(1)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2)脑萎缩。入院诊断:(1)癫痫持续状态;(2)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4)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1h内有再发肢体抽搐、阵挛发作2次,仍处于浅昏迷,给予地西泮静推、苯巴比妥肌注控制镇静,同时给予持续胰岛素静滴降血糖、大量补液、保护肝肾功能及心肌等治疗,经治疗患者神志逐渐好转,无抽搐再发,于2011-01-0704:00神志清醒,对答基本切题,伸舌无偏斜,四肢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复查血糖20 mmol/L、尿酮体(+1),继续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补液等治疗,口服卡马西平片;患者无抽搐、意识障碍再发,患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右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脑梗死,脑电图检查提示两侧大脑半球偶发尖波。出院后随访无抽搐、意识障碍再发,一直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降血糖治疗,出院后1个月已自行停用卡马西平片,复查脑电图未见明显痫波。

    作者:钟德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硬化患者血浆前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前脑利钠肽(proBNP)对肝硬化心肌病的判断价值。方法对38例肝硬化患者( LC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 CG 组),用ELISA法测定血浆proBNP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proBNP水平及心电图改变( QTc、QTd、QTcd和Pd)的差异;对肝硬化患者,分析心电图改变与 CTP 积分、MELD评分、proBNP的关系。结果 LC组proBNP水平为(228.0±83.4) fmol/ml,显著高于CG组(127.4±21.1)fmol/ml。 LC组QTc、QTd、QTcd、Pd分别为(446.9±28.0)ms1/2、(36.4±6.6)ms、(40.6±9.0)ms1/2、(22.8±4.8)ms,均显著长于CG组(417.2±21.5)ms1/2、(29.6±4.9)ms、(31.1±4.9)ms1/2、(19.0±4.1)ms,且与CTP、MELD、pro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心肌受损,血浆proBNP可较好地反映肝硬化心肌病病情。

    作者:陈峰松;邢卫松;王松柳;赵建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1例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低钠血症恢复正常;2例因合并颅内感染,高热不退,1例死亡,1例经控制感染后,低钠血症恢复正常,但仍昏迷不醒。结论低血钠、高尿钠和意识状态改变是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依据,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SIADH)应限水治疗,脑性盐耗综合征( CSWS)则作水化和补盐治疗。

    作者:胡庆荣;尹元;唐志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书写文稿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缺血性眼病患者行经颞浅旁注射治疗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28例136眼中,98眼视力提高≥5行,25眼视力提高<5行,90%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使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效果明显,安全、副作用小,对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疾病影响小。

    作者:黄爱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与Ⅰ类错?畸形患者面型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27例及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患者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拔除了4颗双尖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组织美学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骨性Ⅱ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 A′Ls-FH)、颏沟倾角( Pg′B′-FH)、Z角和面突角( G-Sn-Pg′)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骨性Ⅰ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沟倾角和Z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前后两组在Z角、面突角均存在差异。矫治前后两组无论组内或组间面角(NsPg′-FH)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Ⅰ分类及骨性Ⅰ类双颌前突错?畸形患者面型影响均较大,两组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差异主要存在于颏部。面角非衡量骨性Ⅱ类Ⅰ分类及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是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型变化的敏感指标。

    作者:方志欣;周嫣;周靖;陈世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2例颅脑病变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病变特点及CT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脑CT资料,总结分析诊断要点。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多表现为典型区域的对称性钙化,但部分患者早期病变钙化不典型。结论 CT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颅脑病变的价值优势值得肯定。

    作者:刘正;王海芹;李方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并呼吸衰竭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NPPV能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降低再插管率和病死率。该文就NPPV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胜泽(综述);龙胜规(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对切除卵巢与嗅球的大鼠可能成为一种女性更年期激越性抑郁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印证研究

    目的:检验由Stock等首次通过切除卵巢与切除嗅球所建立的动物模型是否适合作为一种女性更年期激越性抑郁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对前三组大鼠建立起双侧卵巢切除与双侧嗅球切除模型;对模型治疗组大鼠再联合应用氟西汀(10 mg/kg体质量)与戊酸雌二醇(100μg/kg体质量)进行干预,而对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则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1次/d,连续21 d。但未对其他组大鼠作任何处理。应用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行为与空间学习记忆变化。结果模型组或模型对照组大鼠较早出现严重的烦躁不安、易激怒、主动攻击、相互争斗状况;水平活动格子数与垂直向上爬行次数均明显增多,不动时间与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而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游泳穿过平台位置的次数则明显下降,这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然而,模型治疗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则发生了与模型组或模型对照组大鼠完全相反的变化,与后两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可重复Stock等的实验,其模型大鼠在病因、行为表现、学习记忆、药物显效时间及终治疗效果等方面,能较好地模拟出在临床上女性更年期激越性抑郁症的发病及其外显症状的变化以及用药物干预的一般状况,也有相应的结构效度、表面效度和预测效度,故由本研究再现出Stock等的大鼠模型较适宜于作为一种女性更年期激越性抑郁症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有可能在后续进一步揭示相关临床特征与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作者:莫飞嵘;郭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及追踪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心脏瓣膜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及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情况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嫦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农村脑瘫患儿实用家庭康复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适合于居住在农村的脑瘫患儿的实用家庭康复模式。方法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CF)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家长集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和电话回访三种形式,指导家长在家庭对50例农村脑瘫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康复。结果50例患儿的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康复总有效率达88%。结论以ICF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农村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模式,能让家长日常工作与患儿康复训练两不误,家长依从性高,患儿的康复训练能得到长期坚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明武;黄艳植;蒙爱珍;陈国治;谭玮玮;黄亮量;蒋锦生;罗寀宾;林盈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姓名的著录方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BiPAP 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文美;林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加局部MTX注射与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保守性治疗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3~2008-03该院采用保守性治疗方法治疗的125例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加局部甲氨蝶呤( MTX)注射65例( A组)和药物保守治疗60例( B组)。比较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情况。结果 A组宫内妊娠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继发不孕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两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加局部MTX 注射治疗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李建湘;卢素娟;梁婵玉;黄晓燕;潘琦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