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清;张育华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清钙浓度对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1 348例进行产前血清钙浓度检测,按所测血清钙浓度结果 (血清钙正常参考值2.1~2.6 mmol/L)分为低钙组(502例)、正常血钙组(721例)和高钙组(125例),比较各组的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低钙组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延长、产后出血量多,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与正常血钙组、高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孕产妇在产前和产中适量补充钙剂可以预防产程延长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董永瑞;王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的长期趋势,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监测该院2001~201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确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39%(2007~2008年呈上升趋势,P<0.01).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呼吸系统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1),但是下呼吸道构成比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0年的43.18%;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老年病房、血液内科、肿瘤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长期处于前列.常见病原体有不动杆菌属、白色念珠菌、其它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通过长期趋势分析表明,该院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等、重点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重点病原体为不动杆菌、白色含珠菌等.应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这些科室、部位和病原体的目标性监测.
作者:李元晖;陈解语;茹健;廖秋梅;覃玉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作者:陈东;蒙家辉;张文作;高朝友;曾业龙;宁世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08~2011-08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其中头下型28例,经颈型26例,头颈型17例,基底型10例),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1例术前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术后24 h脑卒中死亡.1例脱位属DorrⅠ类,经徒手复位成功,继用皮牵引治愈.其余79例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个月后可逐步弃拐行走,2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8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46例(56.8%),良25例(30.9%),可9例(11.1%),差1例(1.2%),平均得分为50分.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恪;梁晟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E2F-1基因沉默在人胃癌MGC803细胞中对R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质粒E2F-1-siRNA转染MGC803细胞,筛选稳定株,利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E2F-1 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E2F-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验证质粒转入胃癌细胞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总Rb蛋白和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情况,计算出非磷酸化Rb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重组质粒E2F-1-siRNA成功转入胃癌细胞中;有效抑制了E2F-1 mRNA的表达,E2F-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分别降低了83.2%和84.6%,去磷酸化Rb蛋白分别增加了61.22%(P<0.05)和66.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沉默表达E2F-1基因后,可以有效降低Rb蛋白的水平,促进其活化形式去磷酸化Rb蛋白的产生.
作者:孔凡彪;王晓通;韦尉元;罗文;肖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914年Abel首次提出了血浆置换(PE)的概念,直到20世纪70年代因治疗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获得成功而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血浆净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危重症的救治中也开始应用这项治疗,其主要治疗的疾病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脓毒血症,在儿科特别是体重较低患儿的治疗存在一些难点,在蜂蜇伤的治疗中报道较少.
作者:余芳芳;林鑫;何珊;查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性期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55例阑尾周围脓肿均于急性期行Ⅰ期手术切除痊愈.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Ⅰ期手术切除的优点是能及早解除病人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复发.
作者:黎庆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5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死亡2例,29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4例因出现病情危重治疗无效转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和CO2潴留,改善其预后,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桂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50%经产妇可能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中盆腔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以及直肠子宫陷凹疝形成,治疗中盆腔功能障碍的常用手术有阴道骶骨固定术、McCall后穹隆成形及高位骶韧带悬吊、骶棘韧带固定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全盆底重建术等,该文对这些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并发症及防治进行综述.
作者:苏庆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2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照射;对照1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2组:窄谱UVB照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第4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40.91%、18.18%、13.64%,有效率分别为72.73%、40.91%、36.36%,第8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31.82%、22.73%,有效率分别为90.91%、63.64%、54.55%,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治疗后4和8周末的疗效和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治疗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作者:赵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作者:廖东林;廖玲;蔡玉珍;王小龙;祁明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平面和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比EA组麻醉起效快,阻滞时间较长,镇痛及肌松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 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CSEA应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起效快、镇痛确切、用药量少、对循环影响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韦景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通过腹腔接种CVB3复制VMC模型.7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VMC组及bFGF低、中、高剂量干预组(bFGF给药采用肌肉注射,bFGF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的bFGF剂量分别为1 000.0、2 000.0、4 000.0 IU·kg-1,1次/d,共6次;bFGF的首次给药为腹腔接种CVB3的同时肌肉注射bFGF).于腹腔接种CVB3后第7天处死小鼠.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及血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检测心肌组织的MT-Ⅰ mRNA、MT-Ⅱ mRNA表达.结果 VMC组心肌组织的O2.-、H2O2、·OH、MDA含量及病理积分、血清cTnI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MT-Ⅰ mRNA、MT-Ⅱ mRNA表达水平及M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FGF低、中、高剂量3个干预组心肌组织的O2.-、H2O2、·OH、MDA含量及病理积分、血清cTnI含量明显低于VMC组(P<0.01),心肌组织MT-Ⅰ mRNA、MT-Ⅱ mRNA表达水平及MT含量明显高于VMC组(P<0.01),且与bFGF的剂量呈量效关系.结论 bFGF抑制CVB3导致心肌氧化应激而减轻CVB3对心肌的损伤,与其拮抗CVB3抑制心肌合成MT而增加心肌清除O2.-、H2O2、·OH的能力有关.
作者:潘光婷;阳冠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广西麻鸭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广西1 d龄雏麻鸭经腹腔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13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麻鸭血清DHBV含量,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结果 共检测148份麻鸭血清标本,其中DHBV阳性标本136份,阳性率为91.9%.结论 广西麻鸭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HBV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可用于DHBV检测.
作者:陈兆霓;黄仁彬;罗秀;何巧玲;吕鹏;张士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经胃镜确诊PU并治愈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有关PU的健康教育、饮食、用药方法 、心理、行为及病情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随访以及电话跟踪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U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PU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琳;王菊廷;陈梅颜;廖爱华;何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4例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 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早发现、早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王思暖;于红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预测能力并提出应对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308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干预后各层次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通过转变护士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更新压疮相关知识、规范压疮管理流程等可有效提高各层次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
作者:廖林英;陈佩莲;曾锦霞;韦素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荧光定量试验方法 (R/P分析),探讨R/P分析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标准品.运用R/P分析检测54例确诊结核病人临床样本,检测的结果 同时与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标本用R/P分析诊断结核病,其敏感性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83.3%和55.6%.结论 R/P方法 是一种快速、特异的直接检测方法,它可以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死菌与活菌,因此可以更好的指导医生进行治疗,更准确地做出公共卫生决策.
作者:姜丽娟;吴文娟;吴海;周键;吴伟;李涛;郭建;王洪海;卢水华;李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5~2011-10收治的32例急性期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29例(90.6%)经恰当的治疗后痊愈(包括极少部分有残疾而存活者),死亡3例(9.4%).结论 重症胸外伤患者急性期的处理关键是及时有效的处理血气胸及抗休克治疗.
作者:余龙海;秦营;杨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确诊为AVE住院患者[随访时间短150 d,长18月,失访13例(5.9%);≤14岁179例(81.36%),≥15岁41例(18.64%)]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CSF)均检测出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依次为单纯疱疹病毒-1(HSV-1)146例(66.36%),腮腺炎病毒(PXV)21例(9.55%),柯萨奇病毒-A/B(CSV-A/B)19例(8.64%),带状疱疹病毒(VZV)12例(5.45%),巨细胞病毒(CMV)10例(4.55%),乙型脑炎病毒(JEV)7例(3.18%),EB病毒5例(2.2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6%,病死率为9.55%.结论 血清和CSF检测有助于明确AVE病原学,及时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AVE预后.
作者:罗永坚;李吕力;蔺心敬;李燕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