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景校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50%经产妇可能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中盆腔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以及直肠子宫陷凹疝形成,治疗中盆腔功能障碍的常用手术有阴道骶骨固定术、McCall后穹隆成形及高位骶韧带悬吊、骶棘韧带固定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全盆底重建术等,该文对这些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并发症及防治进行综述.
作者:苏庆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确诊为AVE住院患者[随访时间短150 d,长18月,失访13例(5.9%);≤14岁179例(81.36%),≥15岁41例(18.64%)]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CSF)均检测出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依次为单纯疱疹病毒-1(HSV-1)146例(66.36%),腮腺炎病毒(PXV)21例(9.55%),柯萨奇病毒-A/B(CSV-A/B)19例(8.64%),带状疱疹病毒(VZV)12例(5.45%),巨细胞病毒(CMV)10例(4.55%),乙型脑炎病毒(JEV)7例(3.18%),EB病毒5例(2.2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6%,病死率为9.55%.结论 血清和CSF检测有助于明确AVE病原学,及时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AVE预后.
作者:罗永坚;李吕力;蔺心敬;李燕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清钙浓度对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1 348例进行产前血清钙浓度检测,按所测血清钙浓度结果 (血清钙正常参考值2.1~2.6 mmol/L)分为低钙组(502例)、正常血钙组(721例)和高钙组(125例),比较各组的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低钙组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延长、产后出血量多,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与正常血钙组、高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孕产妇在产前和产中适量补充钙剂可以预防产程延长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董永瑞;王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08~2011-08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其中头下型28例,经颈型26例,头颈型17例,基底型10例),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1例术前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术后24 h脑卒中死亡.1例脱位属DorrⅠ类,经徒手复位成功,继用皮牵引治愈.其余79例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个月后可逐步弃拐行走,2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8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46例(56.8%),良25例(30.9%),可9例(11.1%),差1例(1.2%),平均得分为50分.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恪;梁晟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914年Abel首次提出了血浆置换(PE)的概念,直到20世纪70年代因治疗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获得成功而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血浆净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危重症的救治中也开始应用这项治疗,其主要治疗的疾病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脓毒血症,在儿科特别是体重较低患儿的治疗存在一些难点,在蜂蜇伤的治疗中报道较少.
作者:余芳芳;林鑫;何珊;查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预测能力并提出应对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308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干预后各层次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通过转变护士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更新压疮相关知识、规范压疮管理流程等可有效提高各层次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
作者:廖林英;陈佩莲;曾锦霞;韦素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作者:陈东;蒙家辉;张文作;高朝友;曾业龙;宁世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的CT、MRI影像学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和手术确诊为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脑内病灶所处的位置以及合并脑内或其他脏器病变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Ⅰ型10例分布在室管膜下,Ⅱ型21例,除分布在室管膜下外,还分布在皮层、白质等部位,Ⅲ型8例合并其它脏器肿瘤.结论 CT、MRI表现是脑内TS确诊的主要依据,二者相互结合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对TS进行影像学分型发现结节位置及合并症是TS预后的决定因素.
作者:解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经胃镜确诊PU并治愈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有关PU的健康教育、饮食、用药方法 、心理、行为及病情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随访以及电话跟踪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U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PU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琳;王菊廷;陈梅颜;廖爱华;何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脑积水引起患者智能障碍、步态异常、尿失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该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产生原因、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秀清;张育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病人在输液期间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 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2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具有倾向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待于护士的正确引导.结论 健康教育方法 应具有多样性,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作者:韦林燕;马慧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口服自拟通便解郁汤配合多塞平治疗以肛周不适为主诉的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以肛周不适为主诉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口服自拟通便解郁汤(1剂/d)并配合多塞平25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多塞平(每晚睡前服,50 mg).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20例(62.5%),显效12例(37.5%);对照组痊愈6例(21.43%),显效6例(21.43%),有效16例(57.1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4.5279,P<0.05).结论 通便解郁汤配合多塞平治疗以肛周不适为主诉的抑郁性神经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佩华;崔凤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吞咽障碍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日益增多,由此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水分营养物质摄人障碍、窒息及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高了致残率及病死率.该文对近10年来有关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陈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2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照射;对照1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2组:窄谱UVB照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第4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40.91%、18.18%、13.64%,有效率分别为72.73%、40.91%、36.36%,第8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31.82%、22.73%,有效率分别为90.91%、63.64%、54.55%,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治疗后4和8周末的疗效和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治疗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作者:赵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作者:廖东林;廖玲;蔡玉珍;王小龙;祁明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同期测定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3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和163例非冠心病病人血清Lp-a浓度.结果 AMI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51.17±41.99)mg/dl、(28.90±29.61)mg/dl、(12.54±8.50)mg/d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组中,局限性狭窄亚组、弥漫性狭窄亚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22.84±3.73)mg/dl、(33.33±3.66)mg/dl,轻度狭窄亚组、中度狭窄以上亚组Lp-a水平分别为(22.04±3.25)mg/dl、(31.74±3.49)mg/dl,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p-a浓度升高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依次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显南;蓝景生;刘燕;黄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8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60例,A组术前3 h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术前30 min直肠内放置吲哚美辛栓100 mg;B组术前5 min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6 ml;C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不用任何药物.观察三组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明显好于B、C组(P<0.01),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C组(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于B、C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扩宫和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胃镜行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胃镜直视下应用气囊扩张器行扩张术治疗,术后行胃镜或X线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获一次性扩张成功,扩张显效18例(100.0%),无效0例.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胃镜引导下行气囊扩张术是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作者:陆海英;谭凤康;马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的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2003-01~2010-12门静脉高压症手术33例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33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经整体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雪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