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木;马志芳;韦庆;张海;张栋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10~2010-10妇产科门诊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188例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88例患者的标本中,支原体阳性97例,阳性率51.59%,药敏结果显示:对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敏感的药物是克拉霉素和强力霉素,其次是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耐药性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对指导临床用药相当重要.
作者:龙绪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者后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者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神经源性肺水肿和神经源性心肌损害等.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张才儒;谢付静;蒋就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腹水形成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等风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该文就近几年对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贝光明;李海强;韦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用药等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解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掌握现况.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知晓率仅有22.3%,可以现场正确实施CPR者仅占0.4%,但90%的学生愿意参加CPR培训.结论 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水平不高,应作为CPR全员培训的对象.
作者:覃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透明带是卵母细胞中与其成熟、正常受精及胚胎附植等预后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结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透明带特性与卵母细胞及胚胎随后的发育潜力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对透明带与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潜力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成俊萍;黄莉;何冰;薛林涛;王世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将很快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手段,然而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对数量更多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单纯行环肺静脉消融致电隔离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功率,还需要基质消融、碎裂电位消融、线性消融、房颤巢消融等多种消融策略相结合.
作者:邓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居家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照顾者)实施家庭干预(内容包括认知、心理、行为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居家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熊秀清;黄定珍;黎玮;刘春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抢救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2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出血原因及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护理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重视对产妇临床症状体征的护理观察,密切观察出血量,重点救治出血性休克产妇.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在休克的救治上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成功救治产后出血产妇的关键.
作者:翁劲;王春玲;范先伟;罗海慧;梁爱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资料,16例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发病4 h内溶栓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示脑梗死征象.15例溶栓后3 d、1例溶栓后6 d查CT示脑内出血,其中3例血肿量>30 ml.结果 16例均经常规治疗,其中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 d生存状态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1分11例,12~15分5例.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梗死后3 d内,血压过高或过低、出血倾向、溶栓药物应用不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发病过程并及时的影像学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溶栓治疗中监测凝血功能、出血后积极的止血、降颅内压药物的应用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孙超艳;杨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出住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79份(例),并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疗程、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共67份(例),占抽查病历的37.4%,其中,选药不合理占13.4%,用药时间不准确占12.3%,病程记录不完整占7.8%,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8%,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1%.结论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继续加强管理.
作者:雷宇;黄天文;潘文;李胜;邓秋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2004~2010年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在骨折愈合时间、复位丧失、内固定失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肌腱损伤发生率、腕管综合征发生率、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均在5~8个月内骨折愈合,合并腕管综合征1例、拇长屈肌腱激惹1例、伸肌腱激惹2例、内固定失效2例、局部疼痛综合征1例,未发现肌腱断裂患者.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结论 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不恰当的操作技术仍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并正确处理,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袁炜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资料显示,颅骨缺损超过3 cm患者就可以产生临床症状,术后2~3个月是佳修复时间,此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选择颅骨修补材料的关键是生物相容性能好,术后可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该文复习1993~2010年的一些相关文献,介绍颅骨修补的手术时机、不同种类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以便为颅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思考与借鉴.
作者:韦祖斌;谭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比较阿莫西林/舒巴坦合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78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按就诊先后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合用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单予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疗程均为14 d,对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改善气喘、咳嗽和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莫西林/舒巴坦合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快速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进修护士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择在该中心进修的37名进修护士为实验组,采用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另选25名进修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作对照,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进修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应急能力、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提高护士进修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吴新莲;黄玲;吕海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合用银杏叶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6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加银杏叶胶囊,美托洛尔首剂6.25 mg,2次/d,以后每周递增12.5 mg,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心力能指标并加以分析.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时限提高(P<0.05),心率和血压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好,并发症少.结论 美托洛尔加银杏叶胶囊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而且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及疗效,并对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到来时联合运用自主呼吸试验决定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点的可行性做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5例(治疗组)与同期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26例(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住院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相比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耐受性好,能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率;(2)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能降低住院病死率;(3)以肺部感染控制窗联合自主呼吸试验为切换点行序贯机械通气是可行有效的.
作者:朱云峰;唐忠平;林凤;王河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6例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1·d-1)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经抢救存活22例,存活率为66.7%,死亡11例,病死率为33.3%;存活者术后半年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占36.4%);中度残疾5例(22.7%);重度残疾6例(27.3%),植物生存2例(9.1%),死亡1例(4.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合并症对成功救治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深流;谢乃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0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进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配合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患者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例、胆管肿瘤8例、急性胰腺炎6例、胰头癌10例、慢性胰腺炎3例,通过治疗及护理均未发生感染、胰腺炎、出血及穿孔情况.结论 ERCP术是微创肝、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