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左乙拉西坦即刻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胡琳燕;邹丽萍;钟建民;高蕾;赵建波;肖农;周红;赵锰;石秀玉;刘玉洁;鞠俊;张玮娜;杨小凡;Patrick Kwan

关键词:热性惊厥, 儿童, 左乙拉西坦, 预防
摘要: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常见的儿童惊厥性疾病,也是全球儿科急诊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研究即为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 FS 的发生。方法共115例入组前6个月内有过至少2次或2次以上的 FS 发作患儿,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及对照组。在发热初始,LEV 组给予 LEV 片15~30 mg/(kg·d),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1周,然后每2天减半量,直到第2周结束时停药;当体温>38.5℃时口服退热药,并根据当地儿科医生建议对症处理。主要效应指标是在随访的48周内与发热相关的惊厥频率以及 FS再发率,次要指标是两组医疗费用比较。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 LEV 组78例经历了148次发热事件,其中11例经历了15次 FS 再发。对照组中37例经历了64次发热事件,19例经历了32次 FS 再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使用 LEV 预防 FS 再发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在48周的随访期间,仅一例发生比较严重的嗜睡,未发现其他的严重不良发应。结论口服 LEV 即刻预防儿童 FS 安全有效,并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师协会第五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会议纪要

    中国医师协会第5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于2015年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会议以“大平台,大数据”为主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是我国新生儿科学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在学术交流、分会建设及行业引领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会议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新生儿科医师奖。

    作者:李秋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环芳烃对体外培养小鼠卵巢中卵泡及其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境毒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组织中卵泡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育龄期雌性小鼠卵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 PAH 暴露组(0.1μg/ml、1μg/ml、10μg/ml),体外培养10天后进行组织切片、HE 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和闭锁卵泡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的 Caspase 3、Caspase 9、Bcl2/Bax。结果 PAHs 暴露组卵巢中卵泡数目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PAH 组卵巢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 3、Caspases 9、Bax 表达增加,抑制凋亡的 Bcl-2表达下降。结论育龄期雌鼠接触 PAHs 会导致卵泡数量的减少,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作者:盛菲;马妍;骆奕扬;丁海遐;章青;王芳;孙树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过程中血液稳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人类妊娠过程中,胎盘和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需要母体适时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为此母体多脏器、多系统会发生相应的生理性改变,并且各系统间高度协同运作,以适应妊娠过程,这一生理性变化被称为妊娠适应性。

    作者:芦慧芬;刘艳蕾;邵璇;王雁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口服左乙拉西坦即刻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常见的儿童惊厥性疾病,也是全球儿科急诊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研究即为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 FS 的发生。方法共115例入组前6个月内有过至少2次或2次以上的 FS 发作患儿,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及对照组。在发热初始,LEV 组给予 LEV 片15~30 mg/(kg·d),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1周,然后每2天减半量,直到第2周结束时停药;当体温>38.5℃时口服退热药,并根据当地儿科医生建议对症处理。主要效应指标是在随访的48周内与发热相关的惊厥频率以及 FS再发率,次要指标是两组医疗费用比较。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 LEV 组78例经历了148次发热事件,其中11例经历了15次 FS 再发。对照组中37例经历了64次发热事件,19例经历了32次 FS 再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使用 LEV 预防 FS 再发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在48周的随访期间,仅一例发生比较严重的嗜睡,未发现其他的严重不良发应。结论口服 LEV 即刻预防儿童 FS 安全有效,并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胡琳燕;邹丽萍;钟建民;高蕾;赵建波;肖农;周红;赵锰;石秀玉;刘玉洁;鞠俊;张玮娜;杨小凡;Patrick Kwan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宫颈妊娠诊断率,改善宫颈妊娠预后。方法通过对协和医院收治的一位宫颈妊娠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 超或者 MRI 等检查几乎可以诊断宫颈妊娠,误诊的病例往往因不恰当的操作增加阴道流血。结论完善 B 超、MRI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宫颈妊娠诊断,避免盲目宫腔操作,UAE 等手段也明显改善宫颈妊娠预后。

    作者:欧婕;李志毅;刘欣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虾青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治疗的30例 DOR 患者辅助治疗前后周期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析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基础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等)及周期治疗参数(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流产率等)的变化。结果前后周期超促排卵方案差异无显著性,虾青素辅助治疗后基础窦卵泡计数、卵泡数、获卵数显著增加(P<0.05),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周期取消率呈降低趋势(P>0.05),而受精率、流产率无差异(P>0.05)。结论虾青素辅助治疗可以改善 DOR 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反应性,改善 IVF 治疗结局。

    作者:徐晨;李文;孙宁霞;章青;路新梅;王亮;庞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缅怀儿科著名专家黄德珉教授

    黄德珉教授1923年6月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47~1958年在北大医院儿科担任住院医师。在早期的医疗实践中,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因工作能力突出,1958年调入新建成的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创建了儿科并担任第一届儿科主任,直至1985年共担任儿科行政主任27年;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她参与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曾任两届新生儿学组副组长;1988年与严仁英等教授共同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先后任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荣誉主任委员、顾问;1998年参与创办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曾任副主编、顾问职务;还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分会4届委员和北京围产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第二~十届编委、荣誉编委;《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主编、顾问等职务,她对我国新生儿事业的贡献奠定了北医三院在我国新生儿和围产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楷模。

    作者:童笑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哺乳期母亲用药对婴儿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为了实现婴幼儿佳生长、发育和健康,WHO推荐: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随着医疗卫生营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越来越得到认可。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均有益[1,2]。母乳喂养能保证婴儿的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减少婴儿过敏,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降低成年后糖尿病、肥胖发生的风险等;同时可以减轻母亲社会经济负担、预防母亲产后心理疾病发生、增进母婴感情,降低母亲Ⅱ型糖尿病、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这是其他喂养方式无法替代的。但是母亲因患病服药时,很多药物能通过乳汁分泌被婴儿吸收,因此哺乳期母亲服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药物在哺乳期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现通过哺乳期母亲用药分级、婴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常见病药物分级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史泽宁;张君嗣;邹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LSD1抑制剂对 MLL-ENL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LSD1抑制剂对 MLL-ENL 亚型白血病细胞的影响,为 LSD1成为 MLL-ENL 亚型白血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证据。方法首先采用 LSD1酶活性抑制剂反式环苯丙胺(TCP )处理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和瑞士吉姆萨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 LSD1抑制剂处理对 MLL-ENL 白血病细胞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和 RT-PCR 实验技术,探索 LSD1抑制在 MLL-ENL 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LSD1抑制剂处理显著降低 MLL-ENL 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分化;LSD1抑制剂处理后,组蛋白修饰 H3K4me2整体水平升高,致癌基因 Bmi1表达显著降低并且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被激活。结论LSD1抑制剂处理促进 MLL-ENL 白血病细胞分化并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可能与组蛋白修饰 H3K4me2改变后抑制关键致癌基因和激活分化基因有关。

    作者:杨雪静;和夫红;黄伊子;闫进;王前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西部行儿童重症医师临床技能普及培训

    经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批准,由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主办的《西部行儿童重症医师临床技能普及培训》将定于2015年6月18~21日在兰州举行。本次培训将邀请著名资深专家深入探讨儿童重症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享知识见解,展现学术成就。

    作者:[1]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内子宫平滑肌瘤病1例

    静脉内子宫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是一种从子宫肌瘤向脉管内生长或由脉管壁本身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后突向管腔内的肿瘤。肿瘤生长可超出子宫,在静脉内延伸达下腔静脉,甚至到达心脏。1997年 Casillas等[1]曾报道该病。2012年8月本科收治该病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俊;惠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青少年肿瘤患者的生育咨询

    目的:旨在使青少年患者、家属和医疗工作者重视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强调了青少年癌症患者生育咨询的重要性,并鼓励临床医生了解治疗方案对生育力的影响以及保存生育力的方法技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回顾了1995至2014年有关青少年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阐述了肿瘤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并且总结了生育力的保存方法以及肿瘤生殖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同时强调了生育咨询的重要性,指出了生育力保存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某些肿瘤及其治疗确实会对青少年患者的生育力造成影响。因此,青少年肿瘤患者生育能力应作为评价其远期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医生应该协调好肿瘤治疗与患者生育力保存之间的关系,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杨殊琳;李娟;马俊颖;廖书杰;章汉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孕症患者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生殖中心确诊的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登记,询问病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遗传学占11.8%,免疫学占20.1%,医源性因素如放疗、化疗、激素或手术所致的卵巢血供受影响,其他因素如职业压力、过度减肥等。结论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有关。临床应寻找疾病发生原因,对症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对于要求生育的人群,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寻求卵子捐赠是唯一的途径。

    作者:马艳华;刘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叶酸对卵巢癌细胞基因组 DNA 整体甲基化及细胞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叶酸对卵巢癌细胞 OV90基因组 DNA 整体甲基化及细胞行为学的影响,为卵巢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 OV90,检测不同叶酸浓度作用于癌细胞3个月后对细胞基因组 DNA 整体甲基化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分组如下:高叶酸组,叶酸浓度为40 mg/L ;正常组(常规培养的细胞),叶酸浓度为4 mg/L ;低叶酸组,叶酸浓度为0 mg/L。分别采用基因组 DNA 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基因组 DNA 的整体甲基化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卵巢癌细胞基因组 DNA 整体甲基化水平增高;高叶酸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高叶酸组卵巢癌细胞 G2/M 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 S 期细胞比分数升高(P<0.05),G0/G1期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凋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一定浓度的叶酸可提高卵巢癌细胞 OV90基因组 DNA 的整体甲基化水平,并对其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银玲;张毅;薛赓;孙树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召开“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第一届年会的通知

    作者: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随着控制性超促排卵的应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也逐渐成为广受辅助生殖领域重视的医源性并发症。Golan 等[1]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OHSS 分为三度五级。新的 OHSS 分类方取消了轻度 OHSS,并将重度过激 OHSS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细分为了 A、B、C 三级[2]。重度 OHSS 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可达到0.5%~5%不等[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OHSS 的死亡率在1/45000~1/50000。OHSS 特别是重度 OHSS会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的患者产生严重的生命威胁,并造成重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作者:王兰;赵义清;纪礼成;黄凯;章汉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卵巢早衰的激素替代治疗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闭经、雌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现象。早是 Moraes-Reuhsen 等[1]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据此定义,临床诊断提出必须符合以下3点:①年龄<40岁;②闭经时间≥6个月;③两次(间隔1个月以上)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40 IU/L。该定义长期以来一直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对该现象的重视,发现除医源性以外的卵巢功能衰竭,绝大部分都是渐进性的,即首先出现卵巢功能下降,经过数年以后逐渐衰竭。而卵巢早衰实际上是卵巢功能不全的终末状态。从临床的角度为了能够更加合理临床认定和处理,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将此现象定义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以强调卵巢衰竭前的过程。而实际上在Moraes-Reuhsen 提出卵巢早衰后一年已有学者将此定义提出[2],只是一直没有被临床采纳。从临床诊断标准来说,与原来的卵巢早衰诊断标准相比只是在月经的变化上放松了标准,即:①40岁以下的妇女。②持续4个月闭经或月经稀发。③两次 FSH>40 IU/L(测定间隔超过1个月)。

    作者:陶敏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