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昌;钟世彪;肖慧荣;葛巍;郭慧君;陈利生
目的 通过对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造口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于本院住院和门诊随访的16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收集患者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评估资料,将受调查患者分为损伤组与对照组,分析影响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73例出现了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占调查总数的45.63%.两组排泄物的性状、排便规律性、造口自护能力、是否接受电话随访、是否参加造口联谊会、家庭支持能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水样排泄物、造口自护能力差、不接受电话随访为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及随访,注重训练结肠造口患者规律排便,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保证患者对造口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减少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琼梅;黄丽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直肠黏膜高位缝扎低位环切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内脱垂型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直肠内脱垂型排便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直肠黏膜高位缝扎低位环切术,B组采用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排粪动态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组内各时点之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各时点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排粪动态造影总体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总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便秘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直肠内脱垂型排便障碍患者,直肠黏膜高位缝扎低位环切术相比于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可获得更优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魏雨;骆春梅;龚文敬;蓝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风险及近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3例.腹腔镜手术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下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两组腹腔脓肿、下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2.33%,低于开腹组的16.28%、18.60%(均P<0.05);腹腔镜组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8%,低于开腹组的53.49%(P <0.05).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感染风险低于开腹手术,近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蒲志忠;邓彬;王红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依据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2014-2016年结直肠癌筛查数据,探讨结直肠癌筛查的成本与效益,为推广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2014-2016年结直肠癌筛查成本及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 初筛阶段成本为2 412 340元,复筛阶段成本为991 200元,病变治疗成本为151 200元,筛查总成本约为342.62万元.筛查效益为994万元.效益成本比为2.90.结论 从成本效益分析,结直肠癌筛查有益,可降低医疗成本,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公共政策.
作者:陆绍龙;徐艳松;李辉;葛莲英;曹骥;容敏华;唐卫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抑郁、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肠造口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随防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抑郁评分与自护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的抑郁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升高(均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与出院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并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辉;韦瑞丽;班翠珍;李丽;梁珠明;左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13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前(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及术后3 d(T5)各时间点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舒芬太尼及异氟醚麻醉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3和T4时CD3+%、CD4+%及CD8+%均显著低于T1时水平(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CD3+和CD4+细胞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T2和T3时CD3+%、CD4%、CD8+%、CD4+/CD8+及INF-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醇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2、T3时IL-6和皮质醇显著高于T1时,INF-γy显著低于T1时(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较全麻用于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更好,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轻,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可能与腰硬联合麻醉能减轻应激反应、控制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芬;刘清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黏膜感觉相关信号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与5-羟色胺(5-serotonin,5-HT)的表达变化,同时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IRP患者为例,在术前1 w和术后3个月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于齿状线上4 cm处取黏膜活检2块,行5-HT、TRPV1和TRPA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图像分析法分析免疫反应阳性情况,同步采用GIQLI及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WC评分表评价便秘改善情况.结果 与术前1 w相比,术后3个月直肠黏膜的5-HT、TRPV1和TRPA1阳性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手术前后在不同性别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前1w相比,术后3个月的WC评分显著下降(P<0.05),GIQLI评分及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手术前后在不同性别之间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直肠内脱垂患者术后直肠黏膜TRPV1、TRPA1与5-HT阳性表达显著下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万志华;张欣;蔡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常规护理辅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前冷疗对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PPH术前进行冷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36±1.87) min,术中出血2例(3.33%),住院时间为(5.28±1.49)d,住院费用为(4628.16±214.28)元,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肛门水肿程度较轻,肛门水肿持续时间为(4.39±1.38)d,术后6h疼痛评分为(4.17±1.28)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和术后3个月痔复发脱出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术前冷疗有助于缩短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PPH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肛门水肿程度.
作者:朱小霞;刘莉;吴娟;李显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指标、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差异,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结肠癌患者信息,分析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指标和病理学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509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3.1%,左半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66.7% vs.60.5%,P<0.05).左、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种族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发生部位、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疾病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为结肠癌的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 0.05),其中,右半结肠癌死亡风险度是左半结肠癌死亡风险度的1.151倍(RR=1.151,95%CI:1.046~1.267,P=0.004).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种族分布存在差异,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的死亡风险更高.
作者:韦金磊;张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同时行CT检查的150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对大肠癌和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图像特点.结果 150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经CT诊断为大肠癌患者共139例,诊断符合率为92.67%(139/150).其中,乙状结肠癌、横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95%.术后结果显示,CT对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3.33%(140/150).CT对肠壁增厚、腔内肿块、肠腔狭窄、增厚肠壁与正常肠壁交界处的“袖口征”或“肩征”征象可良好显像.结论 CT对大肠癌及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疾病与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较高,对多种肠道结构改变显像良好.
作者:许允发;王琦;王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腹膜微结构改变和t-PA、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60例.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膜微结构改变情况,以及手术前后t-PA、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开腹组浆膜表面结构存在严重受损现象,如皱缩、间皮水肿、连接断裂、间隙增宽等,腹腔镜组上述现象较开腹组轻.两组术前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t-PA、PAI-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t-PA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均P< 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PAI-1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开腹组术后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PAI-1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t-PA水平较开腹组高,腹腔镜组术后腹膜组织和腹膜液中PAI-1水平较开腹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损伤程度更轻,且对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更小.
作者:汤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袢式回肠末端造瘘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加改良袢式回肠末端造瘘分为观察组,未加改良袢式回肠末端造瘘分为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术后3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禁食时间(2.54±0.86)d、肛门排气时间(2.98±1.06)d、引流管拔出时间(5.63±1.56)d、住院时间(16.07±2.65)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袢式回肠末端造瘘可促左半结肠癌患者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权峰涛;张涛;蔡贵东;杨维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将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应用于混合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P组(n=90,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和NCP组(n=90,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各项费用及药比.结果 CP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N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在药品费用、检验检查费、总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少于N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费用及材料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P组药显著低于N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混合痔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控制药比,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也利于更为充分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作者:钟世彪;张磊昌;余泽炎;陈利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所收治的8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指标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莹;季烨;孙大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盆腔自主神经保护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男性性功能保护中的价值.方法 以本院胃肠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9例无盆壁侵犯中低位男性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严格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组)与对照组(非严格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组).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射精功能评分以及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调查,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性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性功能调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及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观察组肠吻合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盆腔自主神经保护能有效减少盆自主神经丛的损伤,利于保护男性性功能,安全可行.
作者:李甫根;许政文;罗文君;钱川;张刘平;孙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促进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92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外宣教,采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和自我护理量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及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概念、知识、责任、技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干预后,两组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观察组生理、心理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可显著提高患者院外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可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风险,是较为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方式之一.
作者:王春艳;崔丽君;邓敏;任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中青年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45例中青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入院当天结果为基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手术当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心理状况,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 QLQ-C30)评估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心理状况方面,手术当天HAMA的焦虑心境、恐惧评分均显著增高(均P< 0.05);术后6个月,焦虑心境、抑郁心境、恐惧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生活质量方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总健康评分、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总健康评分、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的三个时间点疲倦、恶心及呕吐、失眠、气促、食欲丧失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均P< 0.05).结论 接受腹腔镜下TME的患者在手术当天心理波动较大,在术后6个月可有显著改善;在生活质量方面,术后1个月总健康评分即开始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评估结果可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状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拟苦柏油和促愈油纱条外用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100例行一次性根治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自拟苦柏油和促愈油纱条外用,术后1~14 d给予自拟苦柏油纱条置于创面,从第15d起至创面愈合期间给予促愈油纱条换药,换药1次/d.对照组术后1~14 d给予庆大盐水纱条换药,第15d起至创面愈合期间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换药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质量、肛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P< 0.05).两组术后20 d创面渗液积分、创面水肿积分及创面疼痛积分均较术后2d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伤口愈合后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苦柏油和促愈油纱条外用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且不影响术后肛门功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锲;刘青;肖飏;颜洪亮;陈婷;王玉琼;苏甫;赖江;佘嘉;卿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80例接受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6周期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结束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分析化疗前后Alb表达水平与O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法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失访4例,死亡47例,29例存活,总生存率为38.16%.死亡组化疗前后Al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化疗前后Alb水平差异显著(P<0.05).化疗前低蛋白血症组中位OS为17.57月,Alb水平正常组中位OS为21.07月.两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值=8.193,P=0.004).化疗后低蛋白血症组中位OS为17.06月,Alb正常组中位OS为22.53月,两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值=17.170,P=0.0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与化疗后Alb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 0.05).结论 化疗前后Alb表达水平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化疗后Alb水平预测价值优于化疗前.
作者:曹静;吕文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保留括约肌不成瘘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8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保留括约肌不成瘘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肛门疼痛、切口分泌物、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肛管静息压、大收缩压,另参考Vaizey肛门功能评分评价肛门自制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与81.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7d肛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排便情况比较,干便、稀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体发生率、借助衬垫及生活方式改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保留括约肌不成瘘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可避免一次性切开挂线术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且可减轻术后疼痛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孙旭;王剑峰;郭旭;徐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