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汝;郑孟良;杨森;李双庆;张庚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每组各24例;另选择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透析前、透析治疗12周后,各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水平.结果:透析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王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作者:陈宇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8所学校共计405名学生,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结果:中小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5.7%,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为24.4%,54.6%,88.1%;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自评学习难易和地区来源.结论: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课程.
作者:王洋;曲海;刘彦;刘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非肿瘤女性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70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情绪、心理状态并据此施行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CL-90平均分、SCL-90总分、阳性项数目、阳性项症状平均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项数目、阳性项症状平均分、SCL-90平均分、SCL-90总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阳性项数目、阳性项症状平均分、SCL-90平均分、SCL-90总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幅度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上述不良情绪.
作者:周毅娟;张艳玲;焦妙蕊;何爱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害与迟发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脑病组和非脑病组.脑病组患者80例,合并迟发性脑病;非脑病组患者220例,无发生迟发性脑病.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害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病组患者的血清CTnT、CK与CK-MB值都明显高于非脑病组,同时心肌酶增高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脑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nT、CK与CK-MB值与迟发脑病发生都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迟发脑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可导致其血清心肌损害指标表达升高,同时心肌损害与迟发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武晓宁;安连朝;马军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格列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SOD活性、MDA含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格列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SOD活性较治疗前升高(P<0.05);MDA含量、FBG、2 hPBG及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②治疗后上述指标,A组患者优于B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后,提高患者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控制血糖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片.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苏尼特右旗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处理.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在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苏尼特右旗人民医院登记建册的所有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产妇产程记录中出现产后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和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 ml的产妇为观察病例,并从无产后阴道出血的产妇中抽取相同数目的产妇作为对照以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累计录入1878名产妇的信息,其中有125例诊断为产后出血,计算产后出血发病率为6.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程异常、前置胎盘、瘢痕子宫.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应积极找出影响苏尼特右旗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积极制定相关对策予以控制,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景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T用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疑似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4例进行CT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他影像检查.结论:CT在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和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长途转运急救护理.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长途转运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规范急救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
作者:蔡丹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甲强龙冲击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神经挫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47眼)确诊为视神经挫伤的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的恢复、对比敏感度和视野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视神经挫伤患者视力的恢复、对比敏感度检查、视野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神经挫伤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孔晓路;王瑞峰;田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方法:朝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在2013年8月-2014年7月未对质量控制进行优化,从2014年8月-2015年7月开始对质量控制进行优化,将两个时间段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份.对比两组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及实验室检验质量评分,对质量控制优化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标本的检验准确性和检验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质量控制管理是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邓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卡氏,百分法)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邓福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等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C-P、2 h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MI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夜间低血糖发生,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门冬胰岛素30.
作者:王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肿瘤,对其MRI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行横断面、失状位T1 WI、T2 WI平扫和横断面、失状面T1WI增强扫描.结果:在38例患者中,术前MRI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4.7%,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4.2%,MRI不仅能提示发病部位、病变特征及强化方式,还能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区分髓内、髓外肿瘤方面更具有优越性,且具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率.
作者:徐长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方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84例老年性哮喘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精心且系统的舒适护理方案干预.从临床满意度、护理舒适度、住院时间和SF-36量表评分等几方面估测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各达到97.62%和95.24%,相比对照组患者的80.95%和73.81%,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量表上,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各项得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且系统的舒适护理对促进老年性哮喘患者病情恢复更具作用,且利于其舒适度、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宋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孕妇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胎盘前置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并发症预防中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赵雪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如厕、进食、排气、下床活动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增加手术室护理后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侯文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技巧和内固定优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3例采用复位和各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结果:肘关节功能按AO/ASIF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本组患者的疗效:优22例,良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78.8%.结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关节面完整性破坏,且常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广泛撕裂,处理比较困难,预后也比较差.手术治疗也因为增加损伤、碎骨块无法固定、内固定达不到早期活动要求以及术后出现诸如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而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解剖锁定板是肱骨髁间骨折的较为理想内固定选择.
作者:程龙;陈瑞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例,均接受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矫正视力;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黄斑裂孔的愈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20 min,平均(15.3±2.37)min;手术后的视力:3例为0.1~0.3,12例为0.3~0.5,15例为0.5~0.8;在随访期间,有28例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2例患者黄斑裂孔缩小.结论: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扩大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可行,疗效显著.
作者:徐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静脉内给药与关节腔内灌注同时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TA+生理盐水组和TA+TA组,每组各53例.TA+生理盐水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术前1h缓慢静推,切口缝合后向关节腔灌注生理盐水50 ml夹闭引流管3 h;TA+TA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术前1h缓慢静推,切口缝合后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50 ml(含氨甲环酸500 mg)夹闭引流管3 h.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h、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含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TA+TA组患者和TA+生理盐水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76.1±48.4)ml和(290.1±58.1)ml、(920.3±180.2)ml和(908.3±173.3)ml,(690.3±153.6)ml和(705.3±144.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h及术后第2天的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均为3.8%,无差异.结论: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相比,静脉注射和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同时应用并不能更有效的减少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另外,氨甲环酸不会增加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