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张宏星;王勃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买某,女,41岁,环卫工人.某日与他人发生争执,右手抓住对方衣领,右前臂被拳击致伤.自诉遗留右手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要求进行损伤程度鉴定.病历资料 伤后半小时就诊.查体:右上肢疼痛较明显,右前臂前侧见皮肤青紫.3个月后复诊查体:右手腕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右手腕及各指活动受限,不能持物,皮温低于左手.X线片示:右腕关节诸骨骨质疏松.MR示:右腕尺、桡骨远端与腕骨间背侧软组织肿胀;尺、桡骨远端及相邻骨骨髓水肿.诊断:右上肢软组织损伤;右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作者:王龙龙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传统法医学检验技术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法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分析、阐明涉及法律纠纷有关的活体或尸体的医学证据.在有关死亡分析中,重要的是确定死亡原因,死亡方式,评估致命伤和非致命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现场重建,其主要目的是确认与之相关的证据信息.
作者:郭静茹;王中锋;刘献岐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刑诉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笔者单位对于涉及到法医技术性证据的案件,全部移送到检察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该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1 结论正确的证据审查中,对于程序合法、结论正确的技术性证据,出具《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分析证据产生的事实根据、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并做明确的结论说明;对于结论正确,而检验所见描述不清晰,分析说明不全面的,在审查分析中重新予以归纳说明;对于从原证据中能够推理出与案件相关的其他证据内容,在审查分析中说明其形成的依据;对于技术性证据文书中的关键用语错误,在审查分析中予以纠正.
作者:赵普宗;赵晓龙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被鉴定人,男,45岁.因琐事与他人互殴以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其姐反映案发前其无精神病史.精神检查时主动称既往因精神异常家人曾带其到某精神病院就诊,他不同意看病而逃跑.并述及多年前就感到许多陌生人跟踪要害他,有时听见别人说他坏话,常胡思乱想,一直持续到现在.工作能力差,什么也干不了.
作者:付培鑫;高燕丽;朱明霞;王靖;史天涛 刊期: 2016年第z2期
目的 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法选取10名因交通事故死亡者的尸体进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尸检,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析,与尸体解剖尸检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与尸体解剖检查一致性高,较常规CT诊断准确.结论 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简便易行,与常规尸检结果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王红兵;牛常青;闫鑫 刊期: 2016年第z2期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市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件281起,其中法医参与起直接作用或重要作用的13起,现将4起典型案例资料报告如下.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 2015年某日下午,报警人称,有人骑一电动三轮车从骑电动自行车李某的左侧面经过时,李某倒地后死亡,事故科以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立案.
作者:贾宝强;田伟志;刘珏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张某,男,52岁.2015年10月19日被他人用钢管击伤左前臂,致左尺骨粉碎性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治疗.2016年1月15日与他人发生争执,左上臂防卫头部时,被砖块及啤酒瓶砸伤,左尺骨再次骨折.1.2 临床检查及诊断2015年10月20日CR检查报告:左侧尺骨远端不规则骨折线,断端骨皮质翘起,并见游离骨片.诊断:左侧尺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亚林;吕红伟;杜运强 刊期: 2016年第z2期
高坠伤,是指人体由高处坠落,碰撞至地面或其它物体上所形成的损伤.它是机械性损伤的特殊类型,多属综合钝性伤.轻者仅有软组织挫伤,重者则可出现骨折、内脏破裂、肢离破损,甚至当场死亡.由此涉及的法医学鉴定,也因损伤的形态特征变化大,所受影响因素多,使准确的解释损伤,判断案件性质变得较为复杂.
作者:张宏星;王勃;李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法医文证审查是应运专业技术原理和方法对涉及的法医学、医学等文证材料进行审查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检察机关一项法律监督职能.法医鉴定作为证据对案件的定罪、量刑起着重要作用,而法医文证审查不到位,对案件的处理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到司法公正.笔者通过对刑事案件法医学鉴定文证审查发现一些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作者:刘建祥 刊期: 2016年第z2期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中涉及司法鉴定制度的新增条款有7处、个别修订条款2处、删掉条款1处、保留条款8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和鉴定人人身权利保障、专家辅助入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删除了医学鉴定和修正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本文意在对新刑诉法框架下的司法鉴定细则阐述作者的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陈玉林;冯宗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某男,38岁.2015年2月某日,因感情纠纷,被他人用绳索绑住双手,热水烫伤下腹部及双大腿,榔头砸伤颈部及左下肢.据病历记载:血压80/38mmHg,呼吸30次/min,心率130次/min,神志模糊,下腹部及双大腿约15%Ⅱ.烧伤,左颈部及左上下肢局部软组织肿胀,CT示:少量纵隔气肿,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腓骨头粉碎性骨折.
作者:卢刚;周佳川;宣妙根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马某,女,42岁.自称2015年2月20日凌晨3时许被他人殴打,致左腿受伤.于3月23日前往某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经双方自行协调解决未果,于4月11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经某公安局法医鉴定为不构成轻微伤.马某对其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意见不认可,多次上访,要求重新鉴定.
作者:邓雄杰;何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作者对所在地区2010年至2015年发生的CO中毒死亡,且经过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检验的5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 案例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均经过现场勘查及尸体解剖、毒物化验确认系CO中毒死亡,其中意外事故54例,自杀2例;男性47例,女性9例;18岁以下1例,18~40岁38例,40~60岁3例,60岁以上14例;农民37例,学生2例,其他1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34例,占总数60%,其他22例,占总数40%.
作者:巩建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王某,男,45岁.2015年10月4日中午,与邻里发生口角并揪打,王某脸部多处受伤,当时未报警.10月5日晚上10时许王在家中死亡.尸表检验 颜面部,耳后见13处见点、条状表皮剥脱,大4.5cm×0.3cm(右耳下方弧状),小0.1cm ×0.1cm(左鼻唇沟外侧);左肩峰前下、左胸部乳头外上、右胸部乳头内侧、左侧背部各有皮下出血1处,大小分别为3.5cm×2.5cm、2.0cm×1.5cm、6.5cm ×5.0cm、4.5cm×1.0cm;右前臂中下段4.0cm×3.0cm范围内见散在小片状表皮剥脱,大小不等.
作者:彭明琪;陈荣余;吴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例1 被鉴定人因棍棒伤致脑挫伤、硬膜下出血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出现情绪易激惹、易欣快、感情幼稚等表现.转入精神专科病院治疗效果不显著.法医鉴定结论为器质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精神障碍,构成重伤.例2被鉴定入夜班回家途中遭抢劫并被欧打致双上肢广泛软组织挫伤,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未见其他阳性发现,但精神方面呈现有运动性抑制.
作者:杨海云;李景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自伤(造作伤)伪装他伤的案件,往往需要刑事技术人员特别是法医通过对损伤的形成机制和现场情况的分析来甄别真伪.本文通过几起案件的鉴定分析,浅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和法医学鉴定要点.1 案例资料案例1 周某,男,42岁.2014年3月9日凌晨4时报案称:其在工地值班室睡到半夜时,突然被冲进房内的几个人持刀砍伤头部等处并抢走2 000多元现金.
作者:朱虎;王成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命案现场离不开行为分析技术.行为分析主要依赖于现场及尸检所反映出的行为痕迹,还原罪犯作案动作,透视其生理、心理特征.本文以1起较为复杂的命案现场分析为例,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分析技术.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指挥中心接刘某某(女,17岁)报案称:其父(刘某,41岁)、母(杜某,40岁)在家中被人杀死.
作者:李雷波;任杰;王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逐步增加,所引发伤残需要进行精神伤残鉴定的病例数量也有所上升,但在伤残等级鉴定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精神伤残的鉴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鉴定时间、被鉴定人个体情况等[1].本文选取40例交通事故中精神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案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季宇龙 刊期: 2016年第z2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张某,男,1987年9月7日出生.2014年4月2日被他人用烟灰缸打伤头部,致头皮裂伤,1h后某县医院急诊收住院.1.2 病历资料某县医院病历记载:患者与人争执时被烟灰缸砸伤头枕部,致头皮裂伤、出血,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鼻腔有出血,急诊给予清创缝合收住院.次日查房时诉右侧听力有异常,请五官科会诊后考虑:右耳听力下降,右传导性耳聋,建议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后在市人民医院行听力检查,考虑右侧耳聋.
作者:毛国军;李巧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在杀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居多,女性少见.笔者收集了10年来已侦破的8例女性杀人案例资料,进行法医学分析,试图寻找女性杀人的价值性特征,供同行参考.1 案例资料一般资料8例案件的一般情况见表1.作案时间和现场选择 作案时间以晚上居多(6例).现场选择以居所为主(5例).致死方式和死亡原因 捂口鼻致机械性窒息死亡3例,抛入和推落水中致溺水死亡各1例,钝器致颅脑损伤死亡2例,锐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
作者:金建伟;汤辉 刊期: 2016年第z2期